他让后进村变后劲村--记黄梅县濯港镇王仲世村党支书王汶柱

记录生活点滴,收集天下美文。展示文字之美,弘扬汉语文化。不限地域,不限题材和体裁,长期面向全球征稿。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诚邀您赐稿!
本微信公众号是在市作协指导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主办,以发表原创作品为主的公益性平台,长期面向全球征集各类文章、书画、摄影等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不限题材和体裁,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文章、配图(如有)、作者简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请勿一稿多投。所有投稿,视作作者独家授权本微信公众号(“老家黄梅 家在钦州”)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修改、发表、出版等);如被其他媒体采用,该媒体应给作者相应稿费。编委会将视情况择优结集出书。投稿后,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添加主编微信,以便及时沟通。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如无特殊情况,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稿酬说明】本微信公众号无任何经费来源,为了鼓励作者,特制定以下规则,聊表心意。
文章发表后24小时以内,读者留言2条及2条以上:阅读数达到500,赞赏金额的7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700,赞赏金额的8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900,赞赏金额的90%为作者稿酬;阅读数达到2000,赞赏金全额归作者所有;阅读数超过5000,视具体情况另行奖励。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联系小编,以便编委会在每月15日前发放上月稿酬,逾期一周不领取者视为主动放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荐稿和爆料!

声明:

1、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本微信公众号后台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广告为腾讯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自动加入,各位可随意点击。

3、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

4、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的内容均来自作者投稿、读者荐稿或已公开的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名誉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5、本微信公众号已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企鹅号、搜狐号、网易号、大鱼号 等平台,您的原创文章将全网发布。 

他让“后进村”变“后劲村”
——记黄梅县濯港镇王仲世村党支书王汶柱
吴句兵 王唤柳 李九华
在乡镇企业最火红的时候,他服从组织安排放弃高薪回村当干部;在村子发展面临困境的时候,他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盘活了村集体资源;在战役战洪战贫三场硬战中,他带领村民交出了胜利的答卷……他就是黄梅县濯港镇王仲世村党支书王汶柱!
2005年,在“三元”复合肥厂干了十多年的王汶柱架不住镇领导的“软泡硬磨”,放弃了企业的丰厚待遇,回到村里当上村干部,这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原本在全镇排名落后的王仲世村, 在他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下,综合考核竟然跃居全镇第一!
夯实党建强根基

王仲世村过去是一个有名的后进村,王汶柱刚接手时,压力非常大,甚至还有一部分人等着看他的笑话。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他首先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他经常对副主任傅学珍、女干部张荣姣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村干部,我们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切以服务广大村民为宗旨。”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5年,根据上级殡葬改革精神,村里建公墓。由于该村无丘陵、山岭,只有水田旱地,全村干部、村民选中了位于七组一块水泥路边、港边的风水之地做公墓。可是,七组这位村民两亩半水田,他舍不得放弃。身为村支书的王汶柱思来想去,只好用自己家的两亩半靠近水源的好水田,与七组这位村民互换,问题迎刃而解。公墓落成之日,村民们选日子、鸣鞭示庆。村里有需安葬的,只要花2380元刻一块碑,就办好白喜事,不需要多花一分钱。由于王汶柱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心悦诚服,支持他的村民越来越多。
党员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乡村振兴才能蓝图成真。为了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王汶柱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会前,他总是精心准备,主要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一边想,一边用笔在纸上写下来。每一条,他都写得清清楚楚,开会时,讲的明明白白。2020年国庆节后召开党员生活主题日会议,他的一篇讲话稿,写了27面。由于王汶柱行得正、坐得稳,对于少数脱离群众的党员,他敢于亮剑。
现在他召开会议时,参会人员都会自觉关闭手机,老党员即使行动不便,杵着棍子也要到场开会。这些,都是原先从来没有过的。党员思想端正了,行动上带头了,村里风气也就开始端正了。
善打硬战扬美名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村两委响应上级号召,严阵以待。老天好像是故意要考验王汶柱一样,就在离他们村不足400米的邻村竟然有患新冠肺炎病例8例。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组织村、组干部、志愿者,严防死守,从2月17日开始,到4月底,七八个路口,个个堵死;各小组每天做到人人测体温,一人不漏。
由于小组长年工资只有千余元,为了调动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村两委决定每天给小组长及志愿者,每测一人体温,补助1元钱,累计起来,每个小组长、志愿者一天下来,也许就有几十元或百把元收入,这笔开支由村里负担。王仲世村的做法,被来到该村暗访的县纪委副书记李国雄得知后,向镇委书记黄朝晖说:“王仲世村的模式,建议在全镇推广。”村干部分到各小组包组,负领导责任。一个村干部有包3个小组的责任。由于王汶柱与包村干部镇文化站长李九华要在全村不间断地巡查,王汶柱所包的3个小组,无人负责。
在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许多人有恐惧心理。这时,王汶柱动员自己的儿子王浩无偿地负责包这3个小组,督促小组长、志愿者,严格按要求测体温。王汶柱的妻子邓金皇在村口开了一个商店,本来村里安排一位70岁的老同志王章生负责看管村口,测体温,由于王章生无文化、年龄大,邓金皇无偿地协助他测体温;同时,代购疫情期间村民生活物资,并且把测体温情况录入台账。王汶柱一人当支书,全家参加防疫的事迹,是无声的号召。两个半月的紧张战斗,成绩显著,全村无一例感染。
2020年两次防汛,100多天,村组干部长期在坝上。为了封堵溃口,他们一夜通宵,从晚上10点,干到天亮,把土包码好后,才到濯港街上吃一碗面条。该村防汛棚搭建在太白湖坝上,长期保证6人坚守,村干部轮流值守。
由于坝上杂树杂草丛生,在清除杂草、杂树时,野蜂蜇人,但他们不怕艰苦,克服困难坚守。防汛的老百姓,都喜欢王汶柱书记亲手烧的菜做的饭,每逢饭前,王汶柱总是在临时锅灶旁点火做饭,防汛群众说:“王书记没有官架子,就凭做饭这一点,我们也应舍身干。”王仲世村的防汛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县电视台前来采访报道,县委书记、县长赶到驻地慰问。
盘活资源解民难

王仲世村自然资源较差,村部只有湖田资源200亩土地,原村干部以每亩160元包给他人,且一包就是10年,为此,现任村两委迅速结束了前段协议,重新发包给“红马集团”,租金为每亩550元,其收入,作为公益事业开支。
过去,该村叫做“连雨三天,一片白(尽是水);连旱三天,地发撤(干得裂缝)”。水利问题至关重要。为此,王汶柱为首的村干部,想办法修了5台抽排水电泵站,抽水、排水,彻底解决水利问题,并且不收老百姓一分钱水费。近期,为了百姓种庄稼方便,村里组织清沟。老百姓说:“村干部想的真周到,我们种庄稼,村里还免费帮我们清沟。”
过去该村脏乱差,上级印象坏,百姓不满意。以王汶柱为首的村两委选定五个保洁员,天天打扫,垃圾入桶,村组环境焕然一新。现在村道上,看不到一片树叶子。同时,该村厕所革命卓有成效,全镇排名第一,全县排名第三。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王汶柱的付出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也获得了好口碑,村民们发自内心拥护他。
有一次,芭茅片书记到该村搞民意测评,要王汶柱抽10名党员、10名村民座谈。王汶柱说:“由你抽,如果由我抽,还会怀疑造假。”于是,芭茅片书记自己抽了10名党员、10名村民。20个代表,没有一个人不说王汶柱好。
芭茅片书记事后对王汶柱说:“奇怪,村里党员、群众,竟没有一个人说你不好!”当村里有困难时,村民们也不“作壁上观”而是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两度防汛、村庄环境整治、村部改扩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修路,总共需要60万元。从上级要一点,自筹一点,但还远远不够。老书记黄定山看到王汶柱,主动说:“今年这个年岁,防疫防汛这么长时间,村里做了这么多事,搞了这么多建设,村里哪来的钱呢?”
怎么办?村里老百姓自发捐款,发动自己家在外地的老板捐款。七八个村民还发动嫁出去的女儿捐钱;低保户王艳香、王火山主动捐款300元,送到村干部手中,村干部拒收。王艳香说:“不收,就是嫌少了!”王火山说:“不收,就是看不起我!”在该村村部大门外墙上贴着一张“捐款表”,上面显示多的5万、1万,少的几百元,累计达30万元之多。村里老百姓喜欢看戏,为了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又不给村里增加负担,村民们自发组织捐款,邀请县戏剧团来村演出。
【链接】何国彩 | 新春采风王仲世
王唤柳│人间仙境栗子园
广西妹子与黄梅佬的故事
那年 那女孩 那粽子
龙静│春天的怀念
广西妹子 黄梅媳妇:回乡记
一个女子想要的爱情是……
本平台长期招募编辑
於水华 | 黄梅文史哲的春天
发刊词│“黄梅文史哲”伴您同行
黄梅孔垄一小李志红:最深的牵挂
王厚群 | 家有败妻
王厚群 | 三舅的桃花劫
(0)

相关推荐

  • 一个后进村由乱到治的轨迹和启示

    ×县××镇××村有××户,××口人,×名党员,×亩耕地,是传统的农业村.过去由于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致使人心散.村风乱.环境差,是全县闻名的后进村.××年×月,以××为党支部书记的新一届支部班子上任后 ...

  • 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xxx,男,36岁,中共党员,贤儒镇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 2010年7月27日-28日,贤儒镇遭遇罕见特大暴雨,出现断电.断路.断水.断通讯.在百姓危难之际,贤儒镇党委.政府迅速做出反应,xxx同志作 ...

  • “田家速度”树立“田家标准”撑起“田家责任”

    在山东乳山市诸往镇,有这样一个小村,地处镇驻地南的开阔地带,地势平坦坐拥良田,南依大山景色秀丽.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由于长期受农村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垃圾.柴草.粪土乱堆乱放,家禽乱跑,牛羊 ...

  • 走村串巷的牙医,一颗假牙要价200,大家觉得贵吗?

    在农村干村干部的那几年,因为待在村里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自己也兼职着一个生产小组的组长,所以需要经常的下到生产小队去开展一些工作,或者去宣传一些政策.作为一个村干部,对于经常入村做生意的小商小贩,也会特 ...

  • 山东作家‖【扎根基层 奉献热能】◆汪玲

    作者简介 汪玲,山东嘉祥人,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偶作诗文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喜欢徜徉在温情又不失灵性的文字里,用真诚书写快乐的诗篇,把爱和善的种子撒播人间. 扎根基层 奉献热能 --记优秀共产党员姚继华 ...

  • 驻村干部要走了,村民大哥的反应太催泪……

    前不久 一段"新疆村民泪别驻村干部"的视频 引发广泛关注 这位驻村干部和村民之间 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大家为什么这么舍不得他? 村民自发赶来送别 上车后,这位汉子泪流满面 视频中 ...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的潮坑村余氏祠堂

    余氏祠堂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洋港镇的潮坑村.建于明代,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正南向,共有上下四重:上重为正厅,左右各一房,前有青石台阶.天井,两旁各一厢房;中厅用八根石柱撑顶,前后均为天井延至山 ...

  • 历史文化名村——青岛即墨区丰城镇雄崖所村 

    区域概况 雄崖所村位于山东省即墨市东北约45公里的丰城镇境内,这里东临大海,西扼群峰,所谓"雄崖"指的是村庄东北白马岛上的一块赭色的雄伟断崖. 历史沿革 据相关资料介绍,隋以后属即 ...

  • 寻访朔州马邑一半村记

    寻访朔州马邑一半村记 公元1369年至2021年,时空跨度652年. 在时间流逝了六个半世纪之后,笔者终于寻访到了忻州枣涧贾氏家谱记载的迁移始祖贾善钦的世籍之地:朔州马邑一半村.准确地址是:山西省朔州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游化屋村记II刘春富

    ☆游化屋村记☆ ☆刘春富 化屋村,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因习总书记今年2月3日,到该村考察调研,村子一下就出名了,旅游业也火热起来.因天公不作美,经常阴雨绵绵,起不了动身的念头. 4月24日星期六,天空晴 ...

  • 骑行“拾荒”||记马桥梅木•外沙高村的路上

    圈养在汝城,从每一个计划开始践行,骑过清清河流,跨过秀美山川,然后告诉关心自己的每个人:生活在汝城,奋斗在汝城,唯愿春暖花开,眉眼溢满笑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

  • 重游珠村记

    珠村者,天河著名之古村也,自宋至今,已度八百余载春秋,望族之声,优于羊城:己亥初冬,余曾游之.辛丑年三月十三日,余再游珠村,收获又丰,今特择其要者而记之. 古禺东鹿步司境,有三岗若珠,宋时钟.潘二姓于 ...

  • 原太吉丨叠村记

    总第1373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从鲁班壑胸襟下一条龙脊似的峻岭向东望去,一条大道,衔山接原,似云飘玉浮,贯通东西:在大道的脉动处,镶嵌着四个村子:阳光下,片片村舍,展翼闪鳞,灼灼耀目:夜幕 ...

  • 周厉王那一年,一场没能完全成功的玄武门之变|史记周次元038

    我们来复盘一下周厉王姬胡年间发生的大变乱.在王城一片混乱的漩涡中,太子姬静因为受到召公的保护,侥幸活了下来.周厉王外逃,周王朝进入十四年的周召共和时代.十四年后,周厉王姬胡死在了流亡之地.一直被认为在 ...

  • 山洋村记

    翻越重山,我们终于站在了山洋村的面前.眼前,两只山羊跃过栏杆,跳入河边的草地,优雅而又轻盈.儿子飞速跑上前去,挥着手,冲的山羊叫到: "山羊你好,我们来啦!" 稚嫩的声音,撩起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