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李雅轩太极拳精论(下)

太极拳在前清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余以为这个名称很有道理。称神拳者,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主,而是以神经之动为主,其变化运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测度之处,故称之为神拳。每练功夫,要细细的体会功夫中的精微奥妙。这种精微奥妙,是在思想之内心而不在手势之外面,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只靠操练还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须缓慢,必须稳静,如不缓慢稳静,就悟不进去,悟不进去,就找不着太极拳的味道。学者须特别注意。
 
  澄甫先师每作推手发劲时,只见其眼神一看,对方便觉惊心动魄,有顷刻生死之感,此乃体态与精神合一,能在极短之时,将全身之力量集中而发,能起在突然之间,迅雷不及掩耳,令人不可抵御,亦无从抵御故耳。平时练功所以稳静缓慢者,正为蓄养此精气神,即内外各部配合之妙用也。如练时太快,非但不能蓄神养气,即内外各部之配合亦必难作到恰到好处,故发劲不充实,气势亦不惊人。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须之条件。我过去练功夫的经验,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掌心无鼓胀之意。此皆因无正宗老师传授,内劲则永远不会有,愈练愈离太极拳远矣。&阳明太极
  
  太极拳的功夫是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劲,其它拳门多是讲神气活现、刚柔相济的劲,太极拳是神意内敛,外家拳是精神外露,内外功之区别也就在于此。
  
  “刚柔相济”并不是说他不对,而是要看他怎么一个刚柔相济法,太极拳之刚柔相济是说在技击中有忽刚忽柔,要轻则百无所有,要重则可以无坚不摧,这是虚实变化、刚柔轻重互化的意思。
  
  吾辈练拳,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而尚不能将身势松得干净。如在练功时,心中先存着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哪还能将身势松得干净,而没有一点拘滞别扭之力呢?如这样子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我相信一辈子也将身体松不纯粹了。如这样又刚又柔的刚柔相济的练法,日子久了,会将身体练成为一种僵肉力,在筋骨肌肉之间也起了一种僵肉的”胚胎”,有了这种“胚胎”,就一辈子去不掉了。有了这种情形,他的神经感应也必然非常迟钝。练大极拳全凭神经感应灵敏,如灵机性少了,那太极拳还练什么!灵机是出于神经,神经的灵敏是人身上之至宝,所以太极拳练法在未出势之前,预备式中就先要松身心、静思想,以养神经上的虚灵为第一要着。&阳明太极
  
  练拳应本王宗岳拳论用功,又要本着我教你们的情形去思悟,就不会走错了路,如心下时常思想些他们的功夫,违背太极拳的原理,那与功夫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要联络些有真太极拳功夫的人为友,互相切磋,对提高功夫很有益处,否则是不会进步的。在过去把太极拳称为“神拳”,意义有二:其一是太极拳在练时是用神用意,于藏而不露之中,其主要是用神,所以称为神拳;其二是太极拳在对手时变化神奇,冷快绝伦,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有时神气一动对方就惊心动魄不知所措,所以称之为神拳。早先,称杨禄躔神拳“杨无敌”,就是这个道理。一般学术家多在筋骨肌肉上练些刚柔伸缩的动作,而不是以神、以气、以意为主。如练太极拳只是用这种筋骨伸缩动作为主,那功夫就练不好。如定要兼练些其他的功夫,那势必将身体弄成混浊僵肉的劲道,那在轻重虚实变化上就感应不灵了。练太极拳亦如学习马列主义差不多,要时时刻刻保持它的纯洁性,如不注意就会变成太极拳的修正主义,此不可不慎也。太极门中拳、刀、枪、剑皆有,可以健身,亦可以有技击上的作用,将太极拳的东西练好就不容易了,如再兼练他门的功夫,难免艺多了不精。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一要有真功的太极拳老师传授,又要舍得下苦功学习,尤须是要有聪明智慧,不然就成不了好手,王宗岳拳论云: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云: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功夫耳,有练太极拳的天才,正好以求,但必须专门研究太极拳的道理,如兼练些杂门的东西那就练不好了。
  
  “揣思摩像”,我当先也常有之,要想起杨老师打拳推手的神气,便觉功夫有进步,如长久不见老师了,练拳就找不到味道了。近有人竟不知思念教者的意思,肯定是不对的。对太极拳的体会:松腰塌胯、虚实分明,一吐随起,一纳即伏,手领神到,意气布满,一动全身随,真气内鼓盈,身如轻舟走,脚与地面通等等皆对。不过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江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非常的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亦就是说人练拳的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弹动力托着的,既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如只说如轻舟走,怕是不懂悟解的入,把意思错解,将身体气势练浮起来,胯以下应以气使其下沉,腰以上、背项、顶部分应是以神往上提起的,往下去的是全身重量落于脚底,与地面过电打通。如这样子一沉一拔,将胯以上拉成一个整体,再与脚腿通,然后以神领动,并且以气鼓荡着、来使身体作拳势的一些动作,这叫作用神、用意不用力。如专用筋骨肌肉有形之体做动作,那就恐怕忽略了神、意与气势在练拳上的作用,只是一个肉体在涌动,那有什么味道之可言呢?关于这点要注意,切切。
 
  在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车箱,脚腿如火车箱下之大盘丝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下触着硬地铁轮,如这样我以为才对;功夫之锻炼因个人之身心性格不同,所以所找的道理也不一样。
  
  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我不以为它大松大软了就不能敌抗对方之来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