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乳头状甲癌,为什么10年存活率仅有40.7%呢?
今天我们来分析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和预后:
1.乳头状癌的治疗
乳头状癌可手术治疗。术前经FNA细胞学诊断的大部分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并可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当术前不能明确恶性诊断时,一般外科先行腺叶切除,术中做冰冻切片诊断,如果术中做出乳头状癌的诊断,手术范围则扩大为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如果仅在常规切片才明确诊断为恶性,则一般要做二次手术切除残留腺叶,除非是<1cm的甲状腺内低危肿瘤。
甲状腺全切的目的是避免肿瘤在残余腺叶内生长,并考虑到放射性碘治疗和长期监测的需要。
术后131-I治疗一般用于Ⅱ~IV期的患者,可以减少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和肿瘤相关病死率。对于I期患者,特别是肿瘤<1.5cm者,放射性碘治疗仅限于那些具有多灶性、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其他影响预后的肿瘤特征的病例。131-I治疗取决于分化型甲状腺细胞对放射性碘相对特异性摄取,治疗目的在于摧毁位于甲状腺床及转移部位的残余非肿瘤性甲状腺组织和肿瘤细胞。
131-I治疗前,首先要停止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或应用重组TSH刺激,以增强甲状腺细胞对放射性碘的亲和力。131I的剂量一般为30~100mCi,高危病例可以采用较高剂量。放射性碘治疗的并发症之一是继发性肿瘤的风险稍有增加。当肿瘤不能够完全切除时,可辅以外放射线治疗。最近针对乳头状癌特异性分子改变的靶向治疗已有所进展。
2.乳头状癌的监测
利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和颈部超声可以进行长期监测,不常用的方法有全身放射性碘扫描和其他影像学检查(CT、MRI),还有功能性影像学检查(PET)等。结合颈部超声,采用重组TSH刺激后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监测疾病残留或复发的敏感性最高,可达到95%~100%。
3.乳头状癌的预后
乳头状癌是一种惰性肿瘤,在甲状腺癌所有类型中存活率最高。美国1985-1990年诊断的乳头状癌患者5年存活率为96%,10年存活率93%。但是预后受肿瘤范围影响较大,根据AJCC/UICC分期,I期10年存活率为99.8%,而Ⅳ期10年存活率仅有40.7%。肿瘤复发可能是预后不良的首要表现。总的说来,复发见于15%~35%的病例,可出现于甲状腺局部、颈部淋巴结(约占2/3)或远处部位(约占1/3)。
患者死亡时,1/2以上的患者有局部肿瘤复发,约80%有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到肺。死亡主要是肺部转移所致呼吸衰竭,或不能控制的局部病灶压迫气道而窒息,或因颈部及纵隔大血管受压而致死。肿瘤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甲状腺外侵犯和远处转移。
患者确诊时年龄较大是最危险的因素。但不同研究之间随年龄增加而危险性相应增加的结果不一,对于40岁、45岁、50岁的患者,此后10年内死于该病的危险相应增高,AJCC/UICC分期采用的阈值是55岁。肿瘤体积较大则存活率相应下降,一些研究发现>3.0~4.0cm的肿瘤其肿瘤相关病死率显著升高。
乳头状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其他倾向性预后因素包括:男性、淋巴结转移、肿瘤多中心性、脉管浸润、切除的完整性和特异的组织亚型。大部分研究发现,尽管女性发生乳头状癌的比例高于男性,但男性乳头状癌相关病死率高于女性。研究发现,出现淋巴结转移会增高肿瘤复发率,但不降低存活率。
有学者报道,根据肿瘤坏死、脉管浸润、显著核异型性所作出的较高的肿瘤分级与显著缩短的存活率之间有相关性,这其中也包括了预后明显较差的伴有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成分的乳头状癌。
所有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都被考虑在肿瘤分期与其他预后评价体系内。AJCC/UICC分级考虑了肿瘤大小、甲状腺外侵犯、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对55岁以上与55岁以下者采取不同的分级,此分级与存活率有较好的相关性。
分子学预后因素:BRAF突变的存在与肿瘤的侵袭性之间有相关性,例如甲状腺外侵犯、就诊时较高的肿瘤分期、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
重要的是,即使仅是I~Ⅱ期患者,V600EBRAF对于肿瘤复发也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最近的研究发现,BRAF突变与肿瘤相关死亡显著相关。此突变也与降低肿瘤吸碘能力及复发病例治疗失败有关,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滤泡细胞中钠碘转运体(NIS)及其他甲状腺滤泡细胞碘代谢基因功能失调所致。
其他突变标志物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仅依据有限的报道,尚待进一步证实。一项研究报道,RAS突变与较高的远处转移率之间有相关性。另一项研究中,TRK重排与较高的局部高复发率及肿瘤相关病死率有关联。
一些资料提示RET/PTC重排,特别是RET/PTCI重排,可作为肿瘤行为更加惰性的标志物。在部分研究中观察到肿瘤非整倍体与乳头状癌所致死亡之间有相关性,但未被其他研究证实。一些观察发现CGH检测出染色体变异的总数较高,则肿瘤更具侵袭性,而且,1q的获得及1q的扩增与远处转移及肿瘤特异性存活率相关。
4.乳头状癌的靶向性治疗
已经开发出使用直接抗特异性基因产物的分子抑制药的方法来治疗乳头状癌,目前处于不同分期的临床试验阶段。大多数是抗BRAF和RET.BRAF突变是一个吸引人的治疗靶点,因其在乳头状癌中出现的频度高,而且与肿瘤的去分化以及常见的抗常规放射性碘治疗有关。
BAY43-9006是一种具有抗RAF强力活性的多激酶抑制药,在临床预试验中发现能够抑制BRAF信息发送和抑制甲状腺肿瘤细胞生长。近来正在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几种类型癌的临床试验中加以评估,进展期乳头状癌临床预试验显示有限的或部分效果,稍后将有更加完整的结果出来。
一种多激酶抑制药SU12248(sunitinib)在试验模型中可以阻断RET/PTC激酶信号,目前正用于放射性碘治疗无效和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Ⅱ期临床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