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的关城人,历历在目的过去生活情景
一个喜感十足的小孩子作为今天回忆往事的开头,若干年后,这个孩子长大,看看现在脸上留下戴口罩痕迹的这个照片,对今年新冠疫情印象一生都不会忘记。
街上卖狗皮膏药的少了,但睁眼说瞎话忽悠你钱的更多了。
没穿过这三紧鞋的人,大多是30以下了吧。
半圆仪,玉米钢笔
这肯定是爸妈不在家,弟弟才这么老实。
弹棉花手艺得申遗
点心包,打开一个小口,一次就偷吃一块儿,第。天忍不住再吃一块儿,第三天挨打。
拖拉机代替老牛拉軸压麦子,当时感觉挺先进了
当妈的自己也很热,但给孩子们一直扇到睡着
坐排子车,跟着下地,帮助干点活儿,主要是去玩儿。
还有人会这个技术吗?用线绳子栓住一个扣子
转转天线电视图像才清楚一点,呆会儿又不清楚了,这个道理不明白怎么回事,但接着转转或者等等就行。
一毛钱的瓜子是八零后的记忆,一分钱的瓜子是七零后的记忆。
下雨出来,谁家也没个雨伞🌂,破麻皮袋自制一个去上学,还不能把它丢了。
彩色鞭炮,拆开一个一个的放。
这个小伙子大家不认识吧,这是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本人真实照片。
拾点柴禾,不是背,就是扛回家。
蜂窝煤,以前农村没有,是城市的专属
这个炉子,八零后记忆深刻,
织席可绝对不是女人专利,以前男人织席的也不在少数。我打苇不如别人快,截苇也慢,碾苇不错,会摆边、截席、敲席……现在30以下的,免谈,
关城“登云会”失传了,当年很火🔥,这个图片是赵北口高跷出会情景,有一段时间关城属于赵北口社,两村生活有很多共同之处,两个的高跷腿子都很高。
安新大桥,桥南电视塔刚建成。
这个家式,以前生活之中不可少的,家家都用,但不是家家都有,来回的借用。
我特别害怕这个东西,纳鞋底必备。
谁家还保存这个呢?
打水管,有不少卖鱼卖菜的靠它营生。
谁能说出这个叫什么?
来个侧面的图
5分钱一个,大姑娘小媳妇的最爱。
看见这个烧着饭的锅台,岁数大一点的感觉亲切不,立刻感觉家的温暖温馨。
截苇神器
看电影,精神食粮啊
小孩子最爱看这个开头,因为可能是打仗的片
独轮推车,卖酥鱼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