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杂文 论“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

杂文
论“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
文/野蒺藜
念初中时,听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精心雕琢了一座很美的女神塑像,他让自己的学生对雕像鉴定评价。大多数学生都人云亦云,只有一位女生经过仔细观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她说:“老师,您雕的这右手真好看!”罗丹听到后,立即用斧头把雕像的右手砍了下去,众学生都为此感到惊愕不已,这位女生也大惑不解,于是罗丹讲了这样一席意味深长的话。他说:“雕塑的至高境界追求的是整体美,如果一只手吸引了人们全部的注意力,冲淡了作品的整体美,那么这只手就是个败笔,必须砍掉。”故事大概是这个意思,词句虽日渐模糊,但道理却日渐分明。
我由故事,想到群体,想到社会,想到楚汉争霸中刘邦之成功与项羽之失败的原因,想到“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孰轻孰重的问题。我感到现实中,由于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团队精神有种渐去渐远的趋势,甚至出现了个人英雄主义凌驾于团队精神之上的错误倾向。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流毒颇深,不应过于提倡,理由很简单:没有团队的努力,任何个人的业绩都将如无皮之毛,无处可附,更是微不足道。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做出贡献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却默默无闻,区别只在于历史赋予的机遇不同。古人打了胜仗,先要抚恤英烈,而后才是犒赏三军,此做法应弘扬提倡。
同时,笔者认为绝对不能用物质代替精神奖励,尤其是不可重奖无德之人。即使奖励有德之人,也应尽量以精神代替物质,可以奖他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也可以奖他一个发挥长处的职位,但绝不可助长其物质上的奢靡贪婪。古人选人以德为先,自有它的道理。无德之人无才便罢,如果有才而且立了功,就会变得更加无德,甚至成为祸害。
上溯古人先贤,再到我们的领袖,他们从不以个人英雄自居,更不会居功自傲,均是谦谦君子。他们抱朴守真,为了自己的追求,不计名利得失,不顾个人安危。再到西方优秀企业,他们视团队精神为生命,把金钱、责任、尊严,合理分配给每一个人,通过“团队精神”,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这应该作为一个好经验来引进。
弘扬“团队精神”,并非否定个人在集体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努力,而是为了阐明一个个人离不开集体的问题,个人与集体谁轻谁重、谁占主体、如何把个人更好的融入集体,这是一个哲学和社会学的命题。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国梦”,推进“命运共同体”,我们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我们华夏儿女每个人的不懈努力,但同时更需要世界人民团结一心,以空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谱写人类发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