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导演将捐出所有票房,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上映一周的纪录片《二十二》,从最初的1%排片上升到10%,票房也突破一亿,成为在内陆银幕上映票房最高的纪录电影,这不但是类型片的胜利,更说明了国人不忘历史,也不会埋没一部优秀的电影。
《二十二》用非常克制、冷静的态度,将镜头聚焦到中国内陆仅剩的22位“慰安妇”幸存者,讲述这些被时间抚平了伤口,但经历过非人磨难的老人们,告诉世人,她们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提醒世人,我们要时刻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同时为如今国家的富强感到骄傲。
客观的说,单从技术角度上说,《二十二》谈不上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没有好的摄影器材,没有像剧情片那样流畅、出色的剪辑,也没有精细的调色。但也正是这种质朴的画风反倒凸显出了电影直抵人心的力量,其实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基本都是带给观众两种观感,第一种是让观众在电影院里造梦,比如看《变形金刚》,另一种是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进而有所反思,比如《二十二》。像《二十二》这样的电影难能可贵,很难登上大银幕,它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够撼动我们在和平年代下日益麻木的内心,所以它得到了9.0的豆瓣高分。
日前,借《二十二》票房破亿的机会,片方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名为“你的温度,是我的热度”的感恩答谢会。在答谢会上,导演郭柯回忆起电影从拍摄到上映的坎坷,让人不胜唏嘘,电影拍摄的时候缺钱,因为张歆艺的帮助才最终完成;电影拍摄完成后早在2015年就拿到了龙标,却又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安排上映计划,最终靠众筹,获得了100万的宣发费用,才最终和观众见面。
而在电影上映前,片方曾表示,希望等电影上映之后能够有1%的排片,最终电影全部收益,包括导演的所得收益在内,将全部捐献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用于对“慰安妇”历史研究及幸存者的资助。
可喜的是,片方和导演的这个“小目标”不但迅速实现,目前票房过亿,除去影院分成、各种税费,以及宣发费用,一亿的票房最终片方收益将超过3000万,不过在答谢会上,郭柯表示仍会兑现承诺,将会对资金捐献做一定的单排,他说,“接下来请大家给我一点时间,因为确实措手不及,但是我会尽快把这个事情给大家交代出来,我们把这个钱放在哪,怎么花,一定会公开透明,而且去合理的帮助老人。”
兑现之前的承诺,不用说票房1亿,就算10亿也捐出来,这没毛病。但是,将《二十二》的票房收益全部捐出来,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片方最初决定捐献,是因为他们预期1%的排片,20万人的观影,那么按照25元的平均票价,大概会有500万元的票房,扣掉影院分成和发行费用,片方和导演的收益大概不到200万,捐献给“慰安妇”研究中心,以及用于对幸存者的资助很恰当也很合适,这也和电影拍摄的初衷不谋而合。
但超过3000万的资金,再按照之前的计划捐给小小的研究中心显然已经不合适了,导演郭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表示需要做一定的安排。
其实客观的说,不管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还是其他类似的研究所,其实应该都有国家下发的专项研究资金,或有学校相应的拨款研究员也会有固定工资收入;捐给幸存者?剩下的二十余位幸存者已至暮年,没有太多的物质需求,况且让她们颐养天年更多是晚辈乃至各地政府的责任,片方的捐助并不是必须的。
俗语说的好,钱要花在刀刃上,超过3000万的资金,片方和导演如果不想收进自己的腰包,其实完全可以设立纪录片的专项基金,针对像郭柯这样有良心、有电影理想的创作者提供资助,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或者继续拿给导演郭柯,让他重新踏上征程,有更多的钱完成他接下来的纪录片拍摄计划。中国有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关于“慰安妇”,多年来各个研究所的深入研究并未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让老百姓再次回顾那段历史、关注幸存者、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是因为《二十二》这部电影,显然,影像所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把这些钱继续用在电影的创作上是不是最合适的选择?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