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保定丨拾捌 · 上谷八景
建设品质生活之城
有思念 有味道 有故事
你若问我,啥是保定?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因为
两千余年岁月积淀
历史的厚度×文化的温度
共同交织成
这座城市的厚重底蕴
时代向前,时光可溯
红色足迹 | 百年风华 | 古迹非遗
名山名水 | 名吃名产 | 名人名居
多个视角看保定,里面有太多故事
那些令人崇敬的,回味的,陶醉的
都是保定
保定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明代《弘治保定郡志》明确记载
保定府,古保州
秦始皇统一中国,分为三十六郡
保定为上谷郡
明代保定有“上谷八景”之说
明、清志书上有图,亦有文
文人学者也吟诗作赋
“上谷八景”传之后世
01
市阁凌霄
市阁凌霄 李超 绘
市阁凌霄,即今天的大慈阁
原名大悲阁
贞祐元年(121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成吉思汗的蒙古兵在保定屠城
保州陷落,尽驱民出
后来,张柔坐镇保州
也只能在满城办公
大慈阁 张巍 摄
金正大四年(1227年)
张柔由满城移镇保州
规划重建保定城
“画市井,定居民,置官廨”,引鸡水人城
后又造佛宇寺观十五座,还建了大悲阁
据《弘治保定郡志》“大悲阁”条目记载
“元庚戍(1250年)岁,元帅都总管张柔斩湖襄良材,归以肯构,重檐黝垩,光彩耀目,诚一方胜概也。”
元、明大慈阁什么样?
虽然几经重修,基本结构未变
它高23米,是元明清保定城最高建筑
三层重檐,歇山顶式
建筑面积为726平方米
现在室内有高9米木质金身千手千眼佛
大慈阁 王德明 摄
大慈阁地势也是保定城最高之处
“市阁凌霄”因此得名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
登上大慈阁,古城美景便一览无遗
02
奎楼应宿(xìu)
奎楼应宿 李超 绘
保定的奎楼建筑有两处最有名
一处在南城门以东的城墙上
另一处在现在大慈阁南馆驿街和裕华路交口一带
(即人们所说的穿行楼)
至今两处均已无存
“奎”,即魁
就是最先、第一的意思
科举时代
认为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
魁楼象征着文运昌盛、人才兴旺
奎楼应宿
意指地上的魁楼与天上的魁星对应
人如果到那儿
天地人三星一体
那人也就是文曲星下凡了
人们将“魁”字拆开来看
“鬼”举足踢“斗”,是中举的象征
于是有人画出“魁星点斗”图案
传说看一看、摸一摸
文运高照,便可榜上有名
所以,很多魁星楼、文昌阁等建筑中
都画有此图案
魁星点斗
乾隆皇帝曾在保定写下一首诗
其中两句为
“风开首善为倡率,文运方当正午时。”
意指保定位于天子脚下
是畿辅首善之地
开出了引领之风
文化兴盛之气就像中午的太阳
的确,过去保定街市上
有很多“进士及第”“状元坊”等牌坊
据不完全统计,保定域内曾产生
进士近100名、举人3700多名
清代最后的状元刘春霖
也是保定莲池书院的学生
由此,乾隆皇帝所说
也正是人们对“奎楼应宿”的企盼
03
横翠朝晖
横翠朝晖 李超 绘
横翠朝晖,即横翠楼景观
在南大街与裕华路十字路口北侧
即钟楼一线西部原来的南大街上
今天的天主教堂东侧
其跨街而建
下层为南大街穿行门洞
门洞上建两层楼
此楼后更名丛胜楼
因为楼内悬有一面大鼓
可以为保定全城报时
俗称鼓楼
据李松欣先生撰文考证
横翠楼筑有台基
高约8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2.5米
台基下是南大街贯穿的5米宽通道
台基上起楼
楼高12米,全景高约20米
楼前有两座高大的牌坊
左题“金台俊彦”,右题“昭代耆英”
因附近建筑都不甚高
楼显得分外高耸
每当朝阳东升,霞光照射
与绿树辉映,分外清爽健朗
而得“横翠朝晖”美誉
楼建成后
大学者郝经、刘因
清代诗人、内阁学士郭棻等
都曾留下美文
当年的横翠楼
历经岁月更替
阅尽了战乱兵燹和保定的沧桑巨变
1900年,德法英意四国联军占领保定
丛胜楼也在劫难之中
后经修复
因地理位置优越
在民国时期曾热闹非凡
保定解放后进行城市建设
1953年将鼓楼拆除
横翠楼也便不复存在
04
莲漪夏艳
莲漪夏艳 李超 绘
莲漪夏艳,指古莲花池
该园曾被评为
全国古典园林十大名园
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201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清末古莲花池正门
据《大明一统志》记载
临漪亭始建于唐上元年间
莲池建造年代古代记载不一
近年有人考辨为金末张柔开凿
曾为张柔副帅乔维忠别第
春日古莲花池 王德明 摄
古莲花池元末毁于战火
明建水鑑园林
清雍正年间于莲池坑塘北侧建莲池书院
乾隆十年(1745年)莲池辟为皇帝行宫
直隶总督方观承命人绘制“莲池十二景图”
乾隆也用朱笔题诗于后
“莲池十二景图”现藏北京图书馆
成海内孤本
古莲花池游人如织 王德明 摄
乾隆、嘉庆时期,是莲池鼎盛时期
仅乾隆皇帝就六次驻跸、巡幸
在这里召见直隶总督署官员
赐“御书明职”
君臣吟诗唱和,留下大量诗文碑刻
映日荷花别样红 王德明 摄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被四国联军焚毁,翌年简易恢复
三年后,袁世凯进行了重修
又过三年,改为莲池公园
民国初年古莲花池春午坡
历元、明、清三朝和民国至今
古莲花池成为保定第一景观,享誉800年
莲池书院更以有清一代中国十大书院之首
而名满天下
05
郎峰耸秀
郎峰耸秀 李超 绘
有人说这一景观是指狼牙山
其实说得并不准确
保定城的八景怎么会指百里外的狼牙山呢
此景观应该这样准确定义
站在保定西北城墙上遥望狼牙山的景象
狼牙山 于正万 摄
狼牙山本名郎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有这样记载
“众岑竞举,若竖鸟翅,立石崭岩,亦如剑杪,极地险之崇峭。汉武之世,戾太子以巫蛊出奔,其子远遁斯山,故世有郎山之名。”
此山五坨三十六峰
状似狼牙,人们也称之为“狼牙山”
山势高耸险秀,风景优美
《易州十景》称其为“郎峰竞秀”
1941年9月,在抗日战争“反扫荡”中
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宋学义、胡福才五壮士
在掩护大部队撤退
最后弹尽粮绝被日军包围之时
于此山英勇跳崖的故事,名震天下
后来,人们在棋盘陀上修建了五勇士纪念碑
以纪念他们的英雄事迹
狼牙山 于正万 摄
古时,人们站在保定西城墙上
远望郎山
所见是缥渺朦胧之美,地域之美
今日,参观、游览狼牙山
感受到的是“郎山耸秀名天下”之美
更是红色圣地之美、革命信仰之美
06
鸡水环清
鸡水环清 李超 绘
鸡水,发源于满城鸡距泉
因泉水冒出成鸡爪形,故得名
水流向东,称鸡水河
它又与一亩泉等泉水河流汇合
一直到保定,一亩泉河也叫鸡水河
这条河到保定城西灵雨寺一分为二
一股经大闸南流与百草沟汇合后
进入现在的府河
再沿南城外,穿过南关大桥也即天水桥
经刘守庙直达白洋淀
另一股,东行过寡妇桥小闸入护城河
绕西城、北城、东城、南城
在南门外经南门石桥汇入府河
当时的保定城,城内水流纵横
城外护城河与府河形成鸡水环流之势
清流环绕,杨柳夹岸
群鸥翔集,锦鳞游泳,游船如织
府河河畔美景 吴战平 摄
美丽的府河,日日夜夜千载奔流
阅尽冀中大地的沧桑巨变
终于流到了新时代
市委、市政府已下决心规划治理府河
“鹭影翩跹”“橹声欸乃”的府河
一定会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
07
东皋春雨
东皋春雨 李超 绘
东皋春雨,位于现在东关公园
池塘和东部一片高地及刘庄村一带
这里在保定东城墙之外
皋,是水边的高地
传说这里古代是烽火台遗址
为的点狼烟传递信息
古代保定四座城门外有四关
北关是京师孔道,街长三里
西关是江南通途,街长二里
南关是漕运码头,街长一里
这三关非常繁华
唯独东关地势低洼,村落稀少
但也得天独厚,小桥流水人家
没有街市的熙攘热闹,一派天然景观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命复奚疑。”
东皋春雨的命名,正源于此
寻访现在的东皋春雨处,只有东关公园
公园西门口北侧
是滨河公园十二景之一的“槐香棋韵”
南侧是“幽谷流香”
公园里有坑塘湖水,有划艇游船
有亭桥曲栏,有花圃园囿
走进深处松柏森森,曲径通幽
近年,又在公园高地建了座状元亭
有中国末科状元刘春霖雕像和碑刻
增加了新的景观
08
西刹秋涛
西刹秋涛 李超 绘
上谷八景的第八景
在明代《万历府志》标明是“西塘早稻”
西塘,是指一亩泉一带
那里的香稻米八月就能成熟
后来,“西刹秋涛”取代了“西塘早稻”
西刹秋涛,是指保定西城墙外
西下关灵雨寺一带的景观
位于一亩泉河进入府河大闸的北侧
今天是八中与十方商贸城地域
夏秋之际,河水泱泱
遇到河水暴涨,水流湍急
浪涛奔涌,有时水漫大闸
一派动人心魄的景象
因为有灵雨寺,又在城西
人们谓之“西刹秋涛”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
这里是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郑洛的私园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改建成灵雨寺
乾隆十一年(1746年)于此设行宫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的大潮中
直隶省于此在全国率先创建畿辅大学堂
清华大学最有名的校长梅贻琦
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1902年,袁世凯在此创办直隶高等学堂
西刹秋涛已经远去,景观不存
但关于它的记忆
还留存于方志典籍和优美诗文中
如今,上谷八景虽已不全
但依旧是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
承载着古城的文化基因
折射着保定的精神特质
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
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它们,是永久流传的乡愁记忆
是品质生活之城的情感寄托
来源:保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