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波旁王朝的开国君主——亨利四世的戏剧性上位史
中国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欧洲有'当亚当耕地、夏娃织布的时候,谁是贵族?'整个社会从上到下,就连社会底层人士都对遥不可及的权势中心有所渴望,因此这种在古今中外都是司空见惯的追求和野心,也就决定了王朝更迭的必然性。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迭,'旧人哭新人笑'的基本步骤都是诉诸武力和阴谋,这种胜者王败者寇的'规律'似乎也成为历代史书的浓墨重彩和后人的津津乐道。
而鉴于复杂多样的继承制度,欧洲的王朝更替要比古代中国复杂的多,除却军事对抗和政治阴谋,他们也愿意通过直系血缘的联姻、签订协约、联合推举等方式决定某一绝嗣王朝的继位者。以带领法国君主专制走向顶峰的波旁王朝为例,开国君主亨利四世经历各种考验、酝酿多年才坐稳王位,他的上位史甚至比戏剧还要精彩。
一、进入王位继承序列
亨利四世原名为亨利·德·波旁,原本是一个毗邻法国的纳瓦尔王国的国王,因为外公和母亲与法国王室贵族的双重姻亲关系,小亨利算是当时在位的瓦卢瓦王朝的远亲,但正常来说,法国王位的继承次序很难临到他,毕竟当时的法国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育有四个儿子。但造化弄人,谁也没想到法国这四个王储接连去世。
凯瑟琳的长子继位后称弗朗索瓦二世,但一年过后便病逝。接下来的查理九世也年纪轻轻遗憾病逝,虽然次子在位时间有十三年,但由于继位时年纪过小,亦没有留下子嗣,因此王位传给了三子——亨利三世,而此时凯瑟琳最小的儿子也因病去世,因此亨利三世是凯瑟琳最后的希望。由于自己丈夫亨利二世的早早过世,凯瑟琳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大展手脚,一方面是继位的儿子年纪过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总之凯瑟琳迟迟不愿退至幕后。
在辅政查理九世时,法国陷入了宗教内乱,天主教与新教的冲突旷日持久,境内的大小领主都深陷其中。亨利的父亲是法国王室亲王安托万·德·波旁公爵,因此青年时期的亨利也参与其中,并因为追随母亲的新教信仰逐渐被追捧为法国新教的首领。法国的新教又称为胡格诺教,因此这时期的宗教冲突在历史上称为'胡格诺战争',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法国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了极大破坏,虽然法国王室是坚定的天主教徒,但凯瑟琳意识到必须拉拢胡格诺,否则持续的宗教战争一定会动摇王位。因此她决定把自己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嫁给本文的主角——胡格诺派首领亨利,而这两人的婚礼也就象征着两大教派的握手言和,故在婚礼前夕,大量胡格诺教徒赶到巴黎庆祝,然而凯瑟琳却在和平喜庆的气氛中丧心病狂地发动了'圣巴托洛缪之夜'的大屠杀,力图将新教徒赶尽杀绝,宗教战争再起。
而此时的亨利不仅仅是新教徒的首领,也作为'驸马'向继承次序迈前了一大步,但毕竟此时查理九世依然在位,查理九世还有两个弟弟,因此亨利想要追逐王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军事上的胜利
随着二子和四子的先后去世,亨利似乎等到了时机。此时的宗教战争也演变为王位争夺战——'三亨利之战',依次为在位的法王亨利三世、吉斯家族的亨利和'驸马'纳瓦尔的亨利,这里的吉斯家族是当时法国政坛的一大巨头,相当于中国古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自然也对王位抱有野心。
同时,在弟弟死后,亨利三世有意将信仰新教的'驸马'亨利,也就是自己的妹婿作为王位继承人,这使得众多天主教徒人心惶惶,于是推举吉斯公爵亨利为保证自己的信仰而战。于是三亨利之间开始了你死我活的竞争。
不久,已经看清吉斯家族野心的亨利三世找人暗杀了吉斯公爵亨利,但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吉斯家族又选出后继者继续与王室对抗,还没等亨利三世剿灭叛徒,自己也被刺杀了。就这样,'驸马'亨利坐收渔翁之利,在亨利三世死后成为合法继承序列的第一人,王位似乎近在眼前。但天降大任于斯者,通往冠冕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三、宗教上的妥协
理论上说,波旁王朝的建立始于亨利称王的1589年,但实际上称王后的亨利四世只被追随的新教徒们所承认,甚至连首都巴黎都进不去。因为当时被称为'天主教长女'的法国拥有大量的天主教徒,因此信仰新教的亨利很难服众,民众难以接受,贵族更是害怕新教统治者对自己既得利益的损害,甚至在巴黎重新推举出另一个天主教的国王,'一山不容二虎',故冲突再起。
虽然武力平定直接干脆,但耗时耗力耗财,多年的军事竞争告诉亨利四世这条路太过漫长和艰难,时不时还有可能身先士卒、战死疆场,于是亨利四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为巴黎做一场弥撒是值得的',他宣布自己放弃新教信仰,改宗天主教,获得了民众的认可。而对于浑水摸鱼的贵族,他用金钱收买。经过这一系列示好的举动,亨利四世在1594年于一片欢呼声中进入巴黎,以天主教徒的身份加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国国王,开始了波旁王朝的统治。此时的亨利刚满四十岁,所以从青年亨利到中年亨利,他的上位史漫长、曲折但也充满幸运。
入主巴黎后,亨利四世在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信仰自由,实际上承认了胡格诺教存在的合法性,使得扩日持久的宗教战争终于落下帷幕。南特敕令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份带有宗教宽容的敕令,打破了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且不论它的实施效果如何,亨利四世对于宗教辅助政治的策略和眼光是独到的,因此极具进步意义。
结语
提起法国,提起波旁王朝君主的历史,'太阳王'路易十四深入人心,诚然,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领先全欧洲,甚至在战争中单挑多国也是常事,但这种强盛不是路易十四凭一己之力塑造而成的,必须要追溯到波旁王朝的开国君主亨利四世,他戏剧性的上位史塑造了他智慧、勇敢和变通的性格,不仅帮助他最终坐稳王位,更让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励精图治,为后来的路易十四时代和法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法国史》
《全球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