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平台我做了三件头脑发热的事

题记

如果您想加入每天一页抄书,可扫图片中的二维码,我们一起抄书,相互赋能,共同成长~

每天抄一页《围城》

&我的随笔(169篇)

——2021年3月17日

有些话如用普通话说出来,太显文绉绉,用家乡土话来讲,特别能get到那个点上。比如,说别人或自嘲——头“烫”着或头脑“发热”。这种带着“损”话,真的只能用上土话来表达,就到位了。

发起每天一页抄书·跬步千里和一分钟口才训练这两个圈子,不瞒你说,就是我头脑“发热”给建的。而在不出局这个微信平台,我共发生三次——头“烫”着和头脑“发热”的事。

第一次——头脑发热:

在309天前,我关注了微信公众号——不出局。对于要加入他们的不写就出局的007写作群,每七天写作一篇,一写要写7年,写好7年去南极,我在那40多天里,看着他们的文章及发起人覃杰老师的故事,我受到很大的刺激。写好7年去南极是他们定下的目标,但那几天,这句话却把我搞得很是兴奋,甚至遐想着7年后踏上南极之路,我的孩子好奇心和容易向往的性格不亚于小孩子。这7天一篇文章,对我这么爱写爱晒的人来说,简直太容易做到了,正好也可以做到更新我的微信公众号。于是在40多天后,我第一次头脑发热地交了七年的会员费

第二次——头脑发热:

我喜欢写文章的习惯,并不是在007写作群养成。但不出局平台上能发起兴趣圈子,这是他们的一大特色。

在160多天前,当时我正好在上李笑来老师的写作课,他说对他影响最深的三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围城》,他说他买了各种版本的,《围城》是神级语文教科书。当时这些话,让我震惊到,这本书我家不就有么。当我再次从书堆里把这本书给翻出来时,它就像是磁铁石把我给牢牢吸住了。那刻,我真得有些痛恨了自己,如果我早就几年深读研习这本书,能像今天抄一页写上这一大段文章,当年,我肯定能考上名牌大学中文系。想着,我真的感觉肠子都要悔青。

就那刻,我冒出了一个念头,每天抄一页《围城》。那时,不出局上正在宣传能在平台发起自己的兴趣圈子。我想,就发一个给自己的圈子,这圈子能用契约金的方式,不正好逼自己成长吗?于是,我第二次头脑发热建了这每天一页抄书群。

当建好那刻,我心里上下打鼓,这一个人,抄书有意思吗?难道这一抄,真的要抄完整本吗?这开弓可是没有回头箭呀,又这么爱说晒,那可是半个朋友圈的人都在看呢,不了了之的话,会让人笑话的.......内戏真不亚于宫廷剧。我后悔了,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删除撤销键,我想给发起人覃杰老师留言,看他们后台能不能帮我撤销。但又转念一想,这样让人看我就像在做儿戏,于是不好意思了,被自己的头脑发热整得,硬着头皮把这圈子给建了。

第三次——头脑发热:

看到自己每天一页抄书,越来越能写,这如果天天日更都已经不在话下了。而这其间,我阅读了一本书,是孙路弘先生写的《说话的力量》,就是用卡片的方式,制作一副扑克牌大小,找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各18个写在上面,每次在这三组词语中各抽出一张,用它们来造句来练习口才。

当时,我在想这方法好,我口才那么差,这个方法正好。但是,当我制作好卡片后,我想着练下,有时由于忙了就给自己找了借口不练了,日子久了,就开始找上各种借口,这一旦找上了借口,心里有个小我出来会百般耍赖。虽然学以致用道理都懂,但没有约束能偷懒就偷懒了。

但我知道这方法对锻炼口才实在太好,我第三次头脑发热,又在十几天前给自己建了第二个圈子。我也对这方法作了改进,就是用一分钟时间,用这三个词语,组织成一个小故事,即兴脱口成章。

这两个圈子每天的练习,让我越来越受益,同时也让加入进来的学友同样地感受到。这两天抄书大军在扩大,甚至年已七旬的沈阿姨也加入进来,关于她的故事,我决定在下一篇再写。

☆☆这一页《围城》抄到:

方鸿渐和孙小姐,一路上过来,让俩人的心在靠拢,再谈上一些八卦之事,达成了共识,这心就挨的更近,毕竟一起过来的,也是同舟共济的。说起别人的那些事,算是找到自家人谈话那般随意自然的了,谈得也甚是投缘,又有那旅费之事推波助澜,更何况孙小姐智商又高于鸿渐兄,能把他引入自己筑的围城里,正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