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地理考点
“碳中和”近日成为热词
引发各方关注
从去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到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
我国多次表示
二氧化碳排放
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更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列入今年要抓好的8大重点任务之一
究竟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为何要提出碳中和?
实现碳中和又意味着什么?
碳中和要首先关注哪些领域?
本期与你一一探讨。
1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2
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
3
如何实现碳中和?
看一看你我的生活
坐 车
普通汽车需要燃料、新能源车需要电
吃 饭
做饭要用煤炭、燃气,或者用电
玩手机
不管插电还是充电宝,都离不开电
4
实现碳中和有什么意义?
5
碳中和要首先关注哪些领域?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以下四大受益行业及相关标的:
1)电力格局:火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光伏、风电接力增量需求。
2)工业品生产:限产或为主要方式,供给侧改革再现。相关商品价格有望得到提升。
3)化石能源需求:煤、油、气需求先后达峰,过程中价格承压。
4)新兴领域机遇:新能源车、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材料机遇广阔。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港是世界知名的风电母港,过去它只是一个小渔村(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捕鱼业受配额限制及北海油田的发现和开发,M港从渔村(港)发展为石油重镇。21世纪初,随着全球变暖和《京都议定书》对温室气体减排的限制,2001年M港开始涉足海上风电业务。目前,250 多家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集聚这里,新生产的海上风机从M港运往世界各地。下图示意M港位置。
(1)说明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M港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其成功经验。
(2)分析M港附近海上油田开发的不利气候条件。
(3)从地理角度说明M港从石油重镇向风电母港转型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产业结构变化情况:20世纪60年代,由捕鱼业向石油产业转变;21世纪初,由石油业向风电产业转变。成功经验: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变化的脉搏;抓住世界能源变革的重要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转型升级。
(2)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
(3)该地地处西风带,风能资源丰富,主导产业从石油转向风电;全球变暖和环保要求提高,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可再生、清洁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