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辨识玄学骗术

我上初中时,有一年春节期间去浙皖交界处一个偏远而贫穷的山村走亲戚,同行有一位业余“风水师”——我确定那也是他第一次去那边。酒酣耳热之际,风水师开始显摆他的技艺。他围绕着一座古老的徽式建筑转了一圈,然后下定论:这栋房子由于门前的两棵老柏树所种的方位不对等原因,主人家里将有“五子之灾”。

所谓“五子”,也就是瞎子、聋哑子、瘸子、驼子、傻子等残疾人。风水师貌似惊人之语一出,住在这座房子中的三户人面面相觑——他们的上辈确实有一个盲人,刚去世还没几年;还有一个聋子,去世也才十几年。但风水师断言,这座房子中一定还出过其他残疾人,至少不下于三种;并且如果长此下去而不做“破解”,那么最终必然“五子”俱全。村里的老人仔细“参详”之下,果然又忆起昔年这栋房子中确实还出过其他残疾人云云。

毫无疑问,这位一言中的却还分文不取的业余风水师在这些人心目中立马成为了“大师”;但随行的我却暗暗好笑:这栋房子这么大又这么老,在其中住过的人总有两三百个,而以前农村老年人耳聋眼盲背驼腿瘸的比例又那么高,如果这栋屋子里从来没有出过所谓的“五子”,那一定是出鬼了。

回程中我跟这位风水师亲戚直言,风水算命实际上都是一门攻心术而已。之后自然少不了跟他一番争执。

分析起来,这位新晋大师的成功之道,包含了玄学骗术中的四大要素:创造神秘气氛;选择貌似低概率实为高概率的事件;使用模糊化语言(涵盖范围极广的“五子”);采用恐吓策略(“若不破解,五子俱全”)。挟此四大法宝,对付一般农村人及城市普通市民基本上是无往而不利了。

但更高级的玄学骗术,则还要加上一些“文化”元素,才能让那些自以为很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上钩。但万变不离其宗,那些在今天一些人看来很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也都无一例外需要模糊化语言的包装。

不止一个人问过我对于《易经》作何评价。我的简评是:作为文解六十四卦的、《易经》中为后世术数师所重的“经”部,是古人在严重缺乏观察方法和观察手段的情况下,将不可靠的生活经验和主观臆断相结合,对自然、社会及人生“规律”所做的牵强附会的“归纳”。曾经有人追问《易经》为何有归纳而无演绎,并以此为憾。抱憾者显然高看了《易经》。一种归纳如果不是基于严谨的逻辑,演绎也就无所依从。周易把类似抛硬币的结果同人的命运相关联——被后世不断神化的“阴阳”变化,在易经中实际就是今天硬币的“正反面”及其组合而已——如此荒诞不经的“归纳”,怎么可能依据其结果来做演绎?另外,无论后人如何附会、文饰及偷换概念,源于《周易》的“天人合一”原本就是一种低级迷信。

但《周易》后来却被术数师当成圭臬,如今“懂周易”甚至被看成是“有文化”的象征之一。究其原因,模糊化语言——或者说是后世的解读者有意无意将其语义模糊化——功不可没。同样一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我见到和听到的、相互之间大相径庭的解读就不下于5种。不仅是对其文字的具体释义,还有阴阳、二十八宿这些概念在《易经》这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后面出现的五行、天干地支及黄黑两道与《易经》之间的传承关系等问题,也是百人百解。对于原本就是牵强附会而成的一部著作,后世的解释又变本加厉地牵强附会,《易经》的“博大精深”由此而来。

——事实上,不仅是《易经》,从阴阳到五行,以及二十八宿天干地支黄黑两道,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博大精深”,哪一项不是源于后人在崇古思想作祟之下牵强附会的解释?今天的人们有必要打破“博大精深”这个超级垃圾桶,仔细看看里面究竟都装着什么货色。

很显然,这个垃圾桶中最耀眼的一坨就是中医——其理论集诸多垃圾思想于一身,并且“发扬”至今,乃至于为政府所认可。

在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规整一下中医中药概念。今天的一些中医支持者,不仅将民间草药归为中医药,甚至还莫名其妙地把人们的吃饭睡觉及生活习惯都纳入中医“系统”——就差一点没把现代医药纳入。但“正统”的中医可不是这样的。“正本清源”之后的中医药应该是:它必须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按照天干地支纪年(计时)法对病人做属性分类,再遵循药物的阴阳五行属性,分出“君臣佐使”,按照合适的“时令”煎药和服药。至于那些纯粹来自实践经验的民间草药、验方,统统都是为正统中医所不齿的野狐禅。

也就是说,正统的中医,几乎剔除了实践经验,而纯粹是玄学的“结晶”。

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