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当细微处的感知被清晨第一缕阳光惊醒时,我们终会发觉生活不只“柴米油盐”,它还得拥有一个诗意美妙的世界。
但怎么样,才能活得美呢?
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闲适日子?
还是”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的惬意人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生活的疑惑。
但或许,我们可以从前人的著述中,寻见一二。
今日且与大家分享一本书,一家之言,贵在真诚。
读古书,四书五经里的拗口文言文,很多人欲爱不能。
无意中读到一本小书,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文句通俗优美,可以作为入门之书。
《小窗幽记》在对淋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意味深长, 文风玲珑剔透,是大导演王家卫的挚爱。
书的背后,让我们窥见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本来模样。
里面有,明清时文人的处世哲学,日常生活的优雅之美,那些早已远离我们的慢生活,在书里绽放如莲。
【谈生活雅趣】
眉上几分愁,且去观花酌酒;
心中多少乐,只来种竹浇花。
这是一副劝人淡忧愁、寻乐趣的联语。
人生在世,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往往如影随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古今谁人无愁,可是都在愁什么呢?
如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云:人生尽管有许多愁,但归根结底是“人生长有两般愁,愁死愁生未易休。”
在生前则愁名愁利,“或向利中穷力取,或于名上尽心求”临死“,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愁个没完。
有几分愁,就去看人下棋或浅酌,也不失为消愁解闷的办法之一。
世事如棋,又何必为些许小事眉头不展?“
酒里遣浮世,书中见古人。”在观棋浅酌之中,能使内心的忧愁和焦虑得以宽舒和缓解。
心中多少乐,就用来种竹浇花。因为种竹可以去俗,浇花赏花可以解闷,净化心灵。
有道是:消愁祛忧身长健;寡欲无欺心自安。
观花酌酒,种竹浇花。
或许今时今日的我们已经不会按照古人的方式消愁寻乐,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拥有像他们那样的细腻情怀与风雅精神。
有人安于一间茶室,在茶烟袅袅中,拿起与放下;
有人专注方寸间的花草,于朝夕相对中,感知四季;
有人安于一柱香中,时隐时现的缕缕青烟里,独自静谧;
有人造一座小院,春花秋月,构造自己的精神美域。
我始终相信,精致美好的雅趣,才是我们对生活的向往。
【谈胸怀胆气】
蒲团布衲,难于少时存老去之禅心;
玉剑角弓,贵于老时任少年之侠气。
穿着袈纱静坐于蒲团之上,人们很难在少年时就存有老来的参禅之心;
身佩玉剑,手握角弓,难能可贵的是年老时仍保持着少年的侠气。
什么是“侠”?
是“万里独行千金一诺”的重情重义。
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豪迈。
是“匹夫一怒,血浅五步,十步之内,人尽敌国”的不畏强权。
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腔孤勇。
更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舍生取义。
……
这些,都曾是很多中国人行走世间的信条。
可如今太多时候,老人跌倒你不敢扶;有人横行霸道你不敢拦;有人徇私枉法你不敢怒……
当良知与正义被无情践踏时,多想回到那个坚持道义的时代。
那个年代,目睹不公不义之事,自会有人挺身而出,惩恶扬善、锄强扶弱。
然后,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在成年人世界里,坚持少年侠气,总有些许无奈,总有太多不易。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我们终将难以重返少年,难以回到人生路的开始,但在迷茫焦躁时,不妨问问十三四岁的自己,你会如何选择。
因为我们曾经向往的星空,就是少年的自己。
愿你出走半生,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谈景致风韵】
草色伴河桥,锦缆晓牵三竺雨;
花阴连野寺,布帆晴挂六桥烟。
碧草小桥,缆绳细雨;花阴寺庙,布帆云烟。
风花雪月,雨露冰霜等自然物像在中国文人笔下,都能幻化成诗意的存在。
春深处,烟雨绵绵,最适合撑着把油纸伞,走入白墙乌瓦,小桥古巷间,享受烟雨朦胧身旁,水珠附着在脸上绒毛上的亲昵。
夏夜坐在院子里,听夏虫呢喃,蝉声已歇,看树影婆娑,月色如水,只待南风至,便一夜回到从前。
秋日里,睡觉之时,月色入户,朦胧中仿佛听见秋风吹落梧桐叶,于是起身,与朋友步入中庭,沐浴月光。人生之闲,不过中庭的一缕月色。
冬天的阳光最温和,晒着太阳,脚边的猫也眯起眼睛,享受日光,岁月仿佛停在那一刻的暖和,只有院子里的鸡鸭黄狗在嬉闹。
春天的雨像烟,冬天的雪如飘絮;夏夜的凉风比鸟更快,秋夜的月光比猫还轻。
这些景致风韵,只有沐浴其中才能感受。
蒋勋说,美并不是去评价美丑的学问,而是像它的拉丁文原意一样,是“感觉学”。
生活里处处皆有美,只是我们能否看见,能否心有所美。
山川湖泊、四季花草,它们静伫在那,呈现属于美的样子。
我们无需等待、或准备、或是等谁来告诉我们,而是自己去看见,去走近,去体会。
无论春夏,或是秋冬。
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见一点一滴、一树一花的美,美即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