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周围的生机,距离超大质量黑洞10光年处,或有数万行星形成 2024-05-11 14:43:15 黑洞是物质的禁区吗?是的,在黑洞附近一定范围内,一切物质都会被吞噬,哪怕是光。但是,黑洞的引力也是有范围的。在某个合适的范围内,黑洞周围的一片区域也是可以非常繁荣的。去年的时候,有一组科学家对外宣布:即使是在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也可以有一片相对安静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可能会存在着绕黑洞公转的上千颗行星。在描述这些行星的时候,日本鹿儿岛大学的Keiichi Wada和他所带领的一支科研团队专门为它们起了个名字——blanets。说起来这个起名字,我们还是要提一句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对天文学家们命名的思维都十分困惑。尤其是欧洲科学家,他们建立起望远镜后,起的名字也非常随意:甚大望远镜,极大望远镜。说起来,这也是中国人在翻译时给他们圆转了一下,如果直译的话,其实名字就是“特别大的望远镜”,“极其巨大的望远镜”。有的时候,天文学家给天体命名时还会“卖萌”。比如ploonets,指的是那些大得可以和行星媲美的卫星,它们在运行过程中跳出行星的控制,转而直接绕恒星公转;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moonmoons,也就是所谓的子卫星,即绕着卫星公转的自然天体。总之,天文学家起的这些名字,创新性不足,不过的确是一目了然,让人能够顾名思义。当然,这一次的命名,也未见得就多么创新。说起来也简单,这个词不过是把普通行星的英文名planets的字母p翻转了一下,就变成了blanets。毕竟,名字起得再好,也只能去做一个起名的“大师”。Keiichi Wada等人起这个名字,只是为了方便对它进行描述。对这种天体的分析和计算,才是论文的重点。同样为了便于描述,我在本文中称之为黑洞行星,这个名字仅在本文中适用。他们在投递给《天体物理学杂志》并且预印在arXiv上的论文中,详细地分析了黑洞周围尘埃的凝聚过程,以及黑洞行星形成的一些先决条件。“我们的结果表明,黑洞行星更有可能在相对比较暗的活跃星系核周围形成。”他们在论文中这样说。众所周知,黑洞无与伦比的引力,可以连巨大如恒星的物质都吞噬得一干二净。比如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也在持续不断地吞噬着周围的恒星。科学家们指出:和这些恒星一同被吞噬的,还有它们的行星,以及一些不属于任何恒星的流浪行星。Keiichi Wada等人相信,除了这些被吞噬的行星之外,黑洞周围还有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行星,那就是黑洞行星。我们知道,物质在向黑洞下落的过程中,会在黑洞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吸积盘。其中,有一些物质会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凝聚在一起,导致引力的失衡。由于这里的引力相对更大一点,就是其他物质开始聚集在这里,然后坍缩,最终形成行星。这是传统的行星形成理论,也同样适用于黑洞周围的空间。他们指出,黑洞周围行星的形成过程,一般需要几百万年。不仅如此,Keiichi Wada团队在去年发表的论文中还指出:虽然黑洞的引力十分恐怖,但如果距离合适的话,其行星的形成速度要远比普通恒星更快,效率更高。这是因为吸积盘的速度足以将物质束缚起来,防止它们逃逸到更远的地方。在距离超大质量黑洞10光年之远的地方,甚至可以形成数万颗质量达到地球10倍的行星!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比如说:如果这些星际尘埃或气体的速度太快了,它们会在撞到一起后炸得四分五裂,而不是聚集在一起;另外,他们推测的过程中气体团块的成长速度过高,也超出了自然出现的尘埃密度模型。因此,在这一篇最新的论文中,他们考虑到了这些限制因素,重新分析了超大质量黑洞周围行星形成的机制。我们知道,在黑洞、恒星等天体的周围有一个临界区域,这里恰好是挥发性化合物能够凝结成冰的分界线,因此被称为雪线。Keiichi Wada等人指出:如果他们的行星形成模型是正确的,那么在超大质量黑洞的雪线以外,的确会有大量的黑洞行星可以形成。结果显示:如果吸积盘的粘度低于某个临界值,那么组成行星的尘埃或者颗粒就不会撞得四分五裂。而且,这些黑洞行星的形成过程不会像普通行星那样受到过多的限制,所以它们的确可以成长得非常巨大。接下来,他们给出了一组数据来形容黑洞周围行星形成的可能性:在质量达到太阳100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雪线处,黑洞行星的形成时间需要7000-8000万年。而且,随着形成的距离越远,黑洞行星可以长得更大。在距离这个黑洞13光年的位置上,黑洞行星的质量甚至可以成长到地球质量的20-3000倍。而3000倍的地球质量,也恰好是目前理论上行星的质量上限。如果黑洞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比如达到太阳质量的1000万倍,那么事情也会变得更加疯狂。它周围的黑洞行星质量甚至可以突破地球的3000倍,也就是会形成所谓的褐矮星。褐矮星核心处可以进行氘的聚变,但是无法支持氢聚变,它们是失败的恒星。当然,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想要对这些天体进行观测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不论如何,这项研究都向我们表明:黑洞虽然恐怖,但其周围也同样存在着相对宁静的区域。或者说,黑洞周围的空间与我们想象的大不相同。如果更多的科学家投入到对黑洞周围区域的研究,或许会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发现。黑洞不仅仅意味着死亡,它周围的世界可能更加丰富多彩,只是我们暂时还不了解罢了。 赞 (0) 相关推荐 有些行星可能围绕的是超大质量黑洞而不是恒星运行 近期,有天文学家指出,有行星可能围绕的是超大质量黑洞而不是恒星运行. 欧南天文台观测到的一团气体在一个400万太阳质量黑洞外圆形轨道上以光速30%的速度旋转 尽管以前有人提出,普通的黑洞可能位于行星运 ... 天文学家找到了一大堆小黑洞 majer @ 2021.02.16 , 19:39 几千光年外密密麻麻的一堆恒星里,隐藏着一个大秘密.天文学家发现,球状星团NGC 6397的内部不是一个超大规模的黑洞,而是一团较小的.质量相当于恒 ... 集天地之力探黑洞之形——关于M87超大质量黑洞的最新研究进展 昨天 13:42 翻译:遠山真理 校对:刘思慧 编排:苏奕月 后台:库特莉亚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胡永威 原文链接:https://alma-telescope.jp/news/m87mwl-202 ... 详解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距离我们的太阳系27000光年! 类星体是一种体积很小但能发出超乎想象能量,同时虽然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却异常明亮的天体.关于类星体异常亮度的原因解密在20世纪60年代引发了天文学界的激烈讨论,天文学家们开始努力攻克射电望远镜发现的神秘 ... 理论又被颠覆,科学家发现暗物质可形成黑洞,还是超大质量黑洞 在传统的物理理论和认知中,黑洞都是物质在极端致密状态下形成的,比如大质量恒星的坍缩会形成恒星级的黑洞,超大质量黑洞通常都是宇宙形成之初的局部物质致密区域直接成了黑洞,星系中心的大黑洞一般认为都是这样形 ... 宇宙中最强大的事件,超大质量黑洞合并及其灾难性后果 计算机模拟显示引力波是由一次强大的宇宙事件产生的. 如果你搜索宇宙中最强大的事件,许多来源会告诉你,伽马射线爆发是大爆炸之外能量最大的爆炸.它们被描述为宇宙中最明亮和最强的爆炸,一些伽马射线爆发在几秒 ... 颠覆 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真的是黑洞吗? majer @ 2021.05.22 , 21:39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在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但是我们无法去那里查看一番.如果在那混乱的区域中心潜伏着其它东西呢? 我们从名为人马座A*( ... 一颗本应存在的超大质量黑洞失踪了 宇宙中充满了大小不一的星系团,而Abell 2261却是独一无二的.理论上在星系团中心应该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但天文学家在Abell 2261中却一直没有发现过它体的踪迹. Abell 2261 一 ... M87 *:最著名的超大质量黑洞在向我们眨眼 去年,当科学家们发布有史以来第一张黑洞的照片时,它被誉为非凡的突破. 人类史上第一张超大质量黑洞照片 这个超大质量黑洞名为M87 *,其质量高达65亿个太阳.科学家通过重新评估在获得该历史性照片之前的 ... 超大质量黑洞竟同时存在旋转方向相反的吸积盘 虽说科学家们认为,每个大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但现有的理论很难解释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据我们所知,死去的巨型恒星会形成黑洞.恒星坍塌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多数黑洞的形成机制,即:一颗比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