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魏寨街道白庙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长安区的东南角,西距魏寨街道办约4公里。与蓝田县焦岱镇樊家坡村紧连,秦岭东汤峪河与岱峪河会于村前,背依白鹿原,西望风凉原。属于典型的川塬地貌,交通便利,水、陆物产丰富。由白庙村、史家坡、郝家坡三个自然村组成,2012年,有5个村民小组,350余户,约1400人,以张、郝、史、吴四姓为主,占地面积约2600多亩。
村建于唐代贞观元年(627),因村中有白色古寺一座,供奉白衣菩萨,又称白云寺,故村名为白庙村。
该村现存的遗迹有西安市级的古树名木两棵、史家洞旧址、天府正殿故址。20世纪80年代修建戏楼一座。
现有鱼池五个、沙场两处,杂果林300多亩,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豆类,小杂果类有石榴、大枣、柿子等。农忙时节精耕细作,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导产业。
2008年,在塬坡上打深井一眼,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同时为在塬坡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奠定基础。沿浐河岸发展农业观光园,开发养鱼业。建立沙场,挖掘建筑材料。养殖业在当地首屈一指,养牛、养羊、养猪、养鸡。
2008年,实现全部道路硬化。2009年,一条宽5米、长4公里的上塬路贯通,彻底解决村民出门难、种庄稼难的后顾之忧。同年一座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新村委会办公楼拔地而起,广场之上健身器材配备齐全。
昔日以土木结构兼以窑洞为主的住房环境,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排排整齐崭新的楼房所代替。2008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09年被评为文明示范村。
20世纪中期在白云寺故址上建起白庙村小学,90年代的教学质量可与县办中学媲美,培养了一大批服务社会、造福桑梓的栋梁之才。
白庙村史家洞旧址乃是唐德宗时宰相卢杞后裔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杀栖身于此地的见证。据《旧唐书》记载,卢杞是历史上有名奸相,曾以借刀杀人逼死颜真卿,又逼反李怀光,致使唐德宗避乱奉天(今陕西乾县),唐德宗贞元年间死于沣州。当地人们传说:在卢杞死后,卢氏后裔为躲避朝廷追捕,逃出长安城,藏入白庙村的白云寺中,后有追捕查询至此,查问姓氏,转念一想横竖都是一死了之,而不说为卢,信口说:死。差官一听再不查问,遂免去死劫。后来易姓为史。初到此地,在白鹿原畔,挖窑洞而住,息身隐居。此处地形奇特,从远处望之好像一顶乌纱帽状,当地人传称歪歪相帽。此地柏树成林,四季常青,远望只见翠色一片,后来人们移出窑洞,就居于坡下,此地逐渐成为人们礼佛之处,称史家洞。
张家天府在当地负有盛名,有人称为太师府。张家天府正殿是宋、金之际紫光禄大夫张太尉南山别墅旧迹,与此相关的旧迹在当地还有饮马池、七里坪、柏树林等。惜其地面建筑火毁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社会大动荡中,如今零星的遗落有柱础石及石刻构件。天府历来人才辈出,当年的台胞“老顽童”张公顺先生(1926—2002)生于天府,离乡多年,回到家园,敬亲之礼,尊师之道,依旧感人至今。
每年古历三月二十日,是村子的传统古会。古会的渊源与张家天府正殿有关,本是天府每年春季祭祀活动(天府后原有府君庙一座,旧址在如今古树左近,20世纪中期拆毁),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一年一度聚会。其历史几百年。至民国年间村中出了一位名扬一时的张献祥先生,世逢鼎革,褒贬不一,三月古会经张公而推广,使古会场面达到空前,延续至今。
郝家坡是在清代灞桥区新筑镇郝家村一支迁居于此。
张家祖传骨科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名传四方,誉满城南,传至今日已历七代,历经百年。如今一枝两花由张松龄和张力克兄弟悬壶济世,造福桑梓。张松龄先生多才多艺,行医之余热爱书法和秦腔艺术,现为中国国际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书法协会会员,第二、第三届全国名医大会特邀嘉宾,长安区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张力克先生也为区政协委员。兄弟二人热心公益,誉满桑梓、德惠众人。
自古以来白庙村是白鹿原上下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在20世纪中后期,村中组成业余秦腔剧团,自编自演,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广大的群众的文化生活,80年代修建戏楼,至今每逢古会期间,依旧秦音高唱。
隋大业年间(605—618年),有魏姓人从白鹿塬迁居于此地,形成村落魏家寨,遂得名魏寨。
魏寨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长安区东部,浐河上游。东、南两面与蓝田县前卫镇、史家寨镇相邻,西与鸣犊街道相连,北与炮里街道相接,总面积21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魏寨街道下辖9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8个行政村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