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间一直流行一种奇怪的小说,里面记载的内容往往非常诡异!

各种各样的志怪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色,可以说,它的流行跟当时所处的社会风气有非常大的关系。最终,在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神鬼说跟文人的奇思妙想结合起来以后,就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志怪小说。虽然,很多志怪小说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这些小说有着不同的看法,自然而然的,不同朝代的小说就会有着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因此,那些故事也就变得具有当时的时代特点了。但总而言之,这些志怪小说都是在谈论神鬼、修仙、修道的社会状态的影响下形成的。 这一类小说的源头根据研究可以认为是《搜神记》,而这类小说的背景大多采用从汉代开始就非常流行的卜卦之术,这种将神鬼之说跟帝王权力结合的方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明显。特别是在佛道两教流行之后,当时的人比起谈论朝廷的事情则更喜欢谈论一些怪异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种兴趣促使了志怪小说的发展。

这一类小说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炫耀自己的见多识广,小说内容主要描写各个地方的风俗和当地发生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这种写法应该来源于《山海经》。 另外一种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正史奇闻,这种就是讲像以前那些皇帝们都想要追求永生,他们为这个目的所做的事情就会被记载下来,再加上文人的渲染,这样就能成为一篇很好看的小说了。 最后一种就是迷信类的小说,也是这类小说中最多的一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曾说道: “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魏晋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是很独特的,这个时期很流行一件事情,那就是伪造古书。这个时代的文人会假借前人之名新编写前朝一些不成文的书籍,这样,最终写成的就是一本“假冒”的古籍。这种书如果不仔仔细细去辨认的话,就会真把它当做以前的经典了。像我们现今很有名的《孔子家语》、《老子化胡经》等书,经过民国时期史学家的鉴定,他们都是由那个时期的文人所“假冒”的。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在晋代之后,我国的文学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兴盛期。正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类小说才能够出现。 这个时期有关于神神鬼鬼的故事非常多,《晋书》中就曾经讲到了几个相关的事情。像《阮瞻遇鬼》、《温峤之死》等等,这些故事都跟神鬼之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在当时,人们是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鬼神的,这也就不难理解《搜神记》会诞生于那个时代了。

《搜神记》这本书时至今日,已经搜集不全了,仅留下20卷,但也就是这20卷,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后世有很多传说都是源自于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叫干宝,他是一个十分擅长考据的人,所以,《搜神记》中有很多都是他从以前的那些古书里考据出来的结果。这本书中记载的奇异故事大多是在人与神之间发生的,比如:干将莫邪和七仙女等等。 还有本叫《搜神后记》的书,据说,它的作者是陶渊明,但是,后人经过考证研究之后认为这应该是伪造的。《搜神后记》讲述的故事也大多是一些爱情故事跟神鬼奇谈,这些故事怎么看都跟陶渊明搭不上边。更何况,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在陶渊明死后,所以,大家认为这本书应该是假借了陶渊明的名字。别的不谈,至少这两本书就说明了在魏晋时期志怪小说已经开始兴起了。

还有本书叫做《拾遗记》,这也是魏晋时期的一本小说,它主要记载了从上古时期到当时的一些历史奇闻。之所以写下这本小说,作者是抱有政治目的的。他认为,从古至今的皇帝,不论他是好还是坏都会有一些灵异现象发生在他的身上。若皇帝是明君,那么,他身上就会出现祥瑞之象,反之,就会出现衰败之象。 书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匪夷所思,所以,有人认为这本书里的内容是编造的,是为了映射一些在史书中不敢提到的事情。 从南北朝起,这种题材则更加流行,因为,在这个时候佛教开始兴起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基本上都信仰佛教,佛教的传播在这个时候发展到了极致。在这个时候,道教也开始蓬勃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志怪小说里面讲的就不仅仅只是神神鬼鬼的故事了,他们跟佛道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在这之后,志怪小说依旧发展着,并且,与各个朝代的文化紧紧相关,每个故事都充满了鲜明的朝代特点。唐代传奇,首先是在志怪的基础上,加以繁衍扩展,形成着意虚构而又怪诞离奇的长篇,而后再转向人间生活。而且,在整个文学史上,志怪小说始终没有消失。 其中,最有价值的一文,乃是有意识地利用志怪形式,在幻奇的故事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生情感的作品,蒲松龄《聊斋志异》可以作为代表。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搜神记》、《搜神后记》、《拾遗记》、《聊斋志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