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真有工夫的人的身体形态一定是这样的

摄心不乱是修定的一个原则,我们打坐贪图一个清净舒服安详,看起来是定,其实没有一念专一,不算是真修定。真修定初步是有心定,不是无心定。一般人好高骛远,上来就想空,什么都不管,坐着很舒服,以为这就是修定。这是细昏沉,不是定啊!愈修脑子愈空白,愈修身体愈不好。
你可能会问,有些禅师不是教人一切不用心吗?这里不用心是要你不用妄心,没有要你舍去正念。他讲了前半句:后半句你要参啊!如果什么心都不用,那去学死好了,何必学禅呢?再不然学睡觉吧!所以,真正禅定要摄心不乱,摄是收摄,一切妄心杂念要收回。
有些人说,那我只管心念收回就好了,身体不用管了,那又完全错了。四大的身体和思想的念头,身心合起来是一心,一心不乱,要身也不乱,不用谈气脉而气脉自然调和。我经常要你们注意,隋唐以前的佛像是对的,得定的人坐像就是如此了,还是细腰身,没有肚子,尤其胃没有凸出来,更不是弯腰驼背的。真的制心一处,或者念佛的一念专一,这个时候,身自然也专一,这个叫做摄心不乱,初步得定。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你要看到真正佛菩萨的相,他一定是很端正的。隋唐以前西藏塑的佛菩萨像是对的,一个真正有工夫的人,他的身体到腰部是越来越细,肚子会收进去,小腹越来越充实。不是说这里鼓出一大块就是丹田了,那是肉田,不是丹田。你看一个人肚子大大的,你用两个指头去碰却是松松的。真正修道的人这里是硬实的,并不用力,元气是充满的。
*****
“韫养在中黄土釜”,就在中宫这里,“中黄土釜”里,这个神气是两个连环圈,道家是用个葫芦表示,葫芦两层,中间缩进去,下面一圈,上面一圈;密宗用宝盖或者莲台表示,也是双层,所以这个身体也是双层,就像葫芦一样。“中黄土釜”,脾胃属于土,“釜”就是饭锅、炉鼎,有些道书也叫做“中黄神室”,中黄神室充满,但不是肚子大啊!
有些人打坐或打拳,肚子变得大大的,打坐又弯腰,以为是工夫,我叫这个是虾米包西瓜。有些画上的神仙也是那样,因为画家是外行。所以到了中黄神室充满,腰围一定细了,不管你怎么胖,这是必然的。
《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
--------------
有许多人把这道理搞错了,尤其是女性方面。女性作调息,收小腹时,注意力不可以在小腹,举凡任何修法,都不可注意下丹田。凡是注意丹田,没有不出毛病的,男性也是一样。守下丹田会把肚子守大、肠子结厚、胃下垂,这叫什么工夫?隋唐以后塑的佛像,都挺着大肚子,这完全是错误的塑法,这种塑法是很害人的,实际上不是这样。
《如何修证佛法》(东方出版社)
--------------
你看西藏塑的佛像,还有隋唐时代的古画,画的佛像都很漂亮,都是现代人选美一样选三围的,腰身细细的,屁股大大的,胸部挺挺的,都是这样。到了宋朝以后,画的佛像都是老朽不堪,肚子大大的,肩膀缩下来,打起坐来好像抱个西瓜在街上卖一样,抱着个大肚子,这是不通的哦!所以真的佛像是挺的。现在的画家画一个入定的老和尚,背是弯起来,下面肚子翘起来,好像越这样越美,根本就违反原则的。你看西藏塑的佛像,胸部一定挺的,腰一定细的,很庄严。不是你们坐在那里肚子大大的,像抱了一个西瓜,好多年也不吃,坐姿都不对的,所以要改。
《南禅七日》
--------------
你看密宗塑的佛像细腰身,臀部大,胸膛大。腰是直的,胸是挺的。所以昨天我还笑他们,每一个都是弯腰驼背,我现在站起来,身体还不像你们那样弯,我还可以不戴眼镜看报纸,还在带领他们搬这些东西。从肚脐以上到胸口,你看画的佛像,我们中国塑的佛像大肚子坐在那里,这不是真的佛像。西藏画的佛像,那是真的,三围均匀,不管男女,工夫到了一定是这样。这是气脉的关系。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东方出版社)
--------------
静养就是安静,静坐不一定要这样盘坐,但盘腿静坐很重要。你看隋唐以前塑的佛像三围标准,一定是两腿盘好,屁股是稍向后凸,细腰身,坐得很端正,这叫七支坐法。中国的佛像有些是大肚子的,那是宋朝以后塑的,比较不合标准。关于静坐的姿势,可以看我讲过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我们生命上下两个部分,就是在腰这里转折,腰正身体就正。你看我们很多同学还没有到中年耶!坐下来身体歪七扭八、弯腰驼背,不然就觉得难过,像这样的话,健康早就出了问题。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东方出版社)
******
赞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