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看不见的竞争力》:美学与人生的趣味 2024-06-20 05:26:48 原创 无物永驻 无物永驻 2020-07-19 2020/7/19本期主笔北冥:自由撰稿人。 蒋勋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中,以明白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学习艺术的经历,并从生活细微的事物当中,解读了美的真谛。这些经验之谈,胜过枯燥无味的文艺理论。诗人华兹华斯说:“一朵微小的花,可以唤起我不能用眼泪表达的那样深的心思。”对于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我想,每一个人看到花的时候,都会感觉到花很美,内心会感到由衷的愉悦。唐代李白写道:“一枝红艳露凝香,巫山云雨枉断肠。”以牡丹比喻杨玉环。“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变成了唐朝人对美的寄托和国力的象征。而日本对樱花有着特殊的感情,樱花在最绚烂的时刻凋谢,这是这是美学和悲剧的碰撞。三岛由纪夫的作品《金阁寺》中那位和尚,为了将金阁寺的美永恒地留住,选择将金阁寺,付之一炬。而在新海诚的电影《秒速五厘米》中,樱花便在这里成为了男女主之间爱情的象征,但也因为其快速的凋落,象征了他们之间最终宿命的悲剧。在汉语中“谢”这个字通常与“感谢”一起作为词语应用,所以“凋谢”是对花从开放走向衰败的祝福,或许生命本身便就是美。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没有必要研究美的定义和美的价值。对我们来说最直观的感受便是美能够缓解我们的坏心情,改变我们的情绪。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欣赏一幅画,或者阅读一本文学名著。我们能够从这些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缓解我们的心情和身体的疲惫。这便是美的价值的体现。医学能够医治人的生命,法律能够解决社会的纠纷。因此当我们谈到艺术时候,总是不能直观地面对,甚至为艺术的价值和它的实用效益来找寻一个借口,我们只能够告诉他们说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区别让我能够保持独立的精神。在阅读了蒋勋的这本书之后,我便可以说生命本身便是美,我们追寻美就是在活出自己生命价值的极限,这便是美的意义。美是一种超脱的概念,在追求美的时候会受到社会法律道德的制约而感到压抑,但也是在感受美的时候,我们被限制的潜意识得到了全部的释放。在无意识当中,我们接收到了许多我们平常接收不到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灵感的来源。艺术与自由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文学或艺术当中喜欢的对象,通常是我们在现实当中喜欢的,对象的投射。但我们将美学拉近现实的时候,我们却感到无所适从。蒋勋在这里讲了一个女学生喜欢梵高的故事。我想起了成语叶公好龙。当那个美的事物出现在你的生命当中时,你却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美与现实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美的事物所描写的都是人在现实当中所经历不到的事情。因此武侠小说中的快意恩仇、爱情小说当中的浪漫唯美,都是人们求而不得的愿望。所以美是对人们的情绪进行宣泄的媒介,悲剧引起人恐怖哀怜的情绪以发散,所以哭泣是人们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哭泣之后,内心压抑的情绪会得到了缓解。美是纯粹的,但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有着欲望,情感和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无法做到纯粹的追求美,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艺术欣赏者,便能将生活与艺术进行很好的平衡。对于某种艺术我们不理解,但是通常都会保持适度的尊重与距离,或者尝试去理解。没有一个人是对美感到厌恶的,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中国的儒家讲究的是社会规范与伦理。但最能代表美的是道家。庄子是一个极度超越自由的人。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一种超脱放下执着的理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国古典诗词本身具有的高度概括性,能够把人们心中共同的感受进行了大概的表达,即使不能充分理解,也能从中感受到美的愉悦。美是不可旁观的,只有真正摄入其中,才会有美的感动。在美当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最本质的现象。它包含了我们的七情六欲,生老病死,因此悲欣交集。 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具体想法已不可考,无论是厌恶官场还是无能为力都不重要,但最合乎人性的解读是陶渊明在儒家入世与道教出世的理念中纠缠,在“心为形役”寻找自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人居在山上便成为了仙,因此陶渊明隐居的地方是一个没有人间烦恼,没有任何杂音的世界,似乎更像是一个修道之人的世界。但中国的隐士都与儒家相连,并未完全的超脱,因此他就是一位在家居士。过着的是人间的生活,仍然有着伦理的牵绊,但他自己内心又保持着某个孤独的追求。因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时空上是一个矛盾的融合。这首《饮酒》诗是我们了解最多的陶渊明的一首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现在社会的人们生活节奏快,因此也会想到一个生活节奏慢的地方,放松下来。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一个乌托邦,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但最悲哀的是“后遂无问津者”。人们开始不相信一个超理性的地方,本身的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心中有没有这个向往。或许桃花源并不存在,但我们可以人为地制造一个桃花源。魏晋时期的清谈经常进行辩论,也会涉及到辩论生命的意义。但都不如陶渊明这样,回到了一个朴素的境界里,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回忆与体验,放到了生命的总结当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极为巧妙。在现在浮躁的社会,我们追求大量的吸收信息,唯恐忘记了一部分,但这些信息都不一定全是知识,有时候忘记是能够让生命放空放松的方法。因此李子柒的生活便为人们所关注,她生活的地方变成为了一个人造的桃花源,被看作是东方美学的代表。但很大程度上是演绎而来的效果,实际上在农村的生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劳作的辛苦和信息的屏蔽很快就会将人们的幻想彻底打消,但我们却不可忽视这样的热情。在书中蒋勋提到了陶渊明的形与影,也就是谈到了肉体的我与精神的我两部分,并与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论证,提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佛家。佛家讲轮回讲因果,我更愿意把佛学看作哲学,而不是宗教。如果把哲学如果把佛教看作哲学的话,那么我们看轮回因果关系,就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然之间的万事万物都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书中蒋勋提到了佛教经典中,一个人经过一棵树听到了这棵树里面有呼喊的声音,因为这棵树留着它好几世以前的精神在里面。想到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仅是一种非常孤独和清高的状态,也是一种人与物之间非常复杂的爱恋关系,所谓的孤影自怜便是我们对另一种生命的怜惜。蒋勋谈善与美,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一生需要追寻的意义。人性是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善或恶来区分。因此社会所标榜的善,并非一定是我们生命中所有追求的善。在我们今天的这个时代,善意大多被操纵了,慈善行为沦为作秀,筹款被挪用成为私人所有,伪善成为了作恶的表皮,善是一个伦理上的概念而美是一个艺术上的概念,两者其实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美好的事物中,会包含着善。善恶的事物中也会包含着美,两者是融合的。但就像通常所说的那样,我听过了许多大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或许我们能够从书中了解到美和善的定义,但当我们真正去面临抉择的时候,仍然是不容易确定的。我们从蒋勋所讲的故事中感受到的善和美,仅仅是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一部分。生命的坚韧不仅在于仁,更在于爱,美如果包含了善的部分,那它一定也包含了爱的部分。如果你不对某个事物感到喜爱。是很难产生美的感觉的。庄子喜欢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和我们听到过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着异曲同工的趣味。因此希望追求美过着宁静的生活,不必特地跑到彩云之南,也可以在自己的庭前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有点像苏东坡在《赤壁赋》中讲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际,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更愿意相信追求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与身份地位学识无关。一个文盲看到日出或许能够沉迷,感受到那种阳光的辉煌,庄严的美。而一个知识丰富的学者看到日落只会说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也仅仅是习惯的感叹,并没有看到日落之后,夜幕降临前的那份宁静的美。我没有读过红楼梦,但在本书中看到了蒋勋他对红楼梦的部分解读,提到了王熙凤与贾瑞的故事,忽然想到伟大文学中的作品中间都有着共同的一点,悲壮的毁灭性的美,通常给人很大的震撼。但人们最为想要的还是团圆式的温馨的结局。这样的美是最为普通的,也是非常难得的,震撼的悲壮的美固然令人感到美的惊奇,生活太苦,人们更愿意尝尝难得的甜。 赞 (0) 相关推荐 如此美的画卷怀疑陶渊明来过这里才写出《桃花源记》 我怀疑陶渊明来过这里才写出<桃花源记>的,因为写作是需要灵感,恰好他路过这里 ,看到如此美的画卷,启发了他的灵感写下了佳作:"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蒋勋: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我们都该主动提高这种能力|美学|诗歌|席慕容|文学 台湾综艺大姐大张小燕曾说过这样一件往事: 她先生病逝时,她痛苦地日夜难眠.林怀民跟她讲,要从黑洞中走出来.她也想,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痛整团凝结在心里,哭都哭不出来. 后来她偶然听到一首诗,诗的末尾 ...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宋瓷、香奈尔、阿玛尼持久弥新的秘密 作者: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管理咨询业务或其他合作请加微信s13611264887 编者:"美是什么?另一种物种没法取代才构成美的条件."蒋勋先生的著作<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 王贵:尊重,看不见的竞争力 百 荷 书 房 baihezongying6789 尊重,看不见的竞争力 文// 王贵 题记: 在相处中 把别人当自己 在沟通中 把自己当别人 在生活中 把别人当别人 在成长 ... 这是我听过最美的答案-如何向看不见的人描述各种颜色? 如何向看不见的人描述各种颜色? 如果让你描述一件东西,一件物品,你会怎么描述呢?比如说你的包包,相信,你一定会从它的形状,颜色,以及细节进行描述.对于这一切,我们都习以为常,但是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探 ... 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 一 今天,依旧是五点半起床,走出酒店,到海边练习瑜伽冥想. 上图是做完瑜伽后,认真拍下的冉冉从地平线升起的日出景象,really gorgeous! 真是美极了,对不对? 但我想,能觉察到如此壮观的美 ... 《从粒子到宇宙:肉眼看不见的极美世界》 <从粒子到宇宙:肉眼看不见的极美世界> 转自 紫图图书2017-07-24 系统思考是创新思维 转自 天目星2017-05-14 创意原来可以批量生产--许国泰的信息交合论 转自 q531 ... 你MC的顶配人生,全靠这个「看不见」的位置决定(附12星座指南) ▲后台回复[运势],给你详解运势关键词 你的人生格局有多大? 请看你的中天点MC. 然而, 是什么在阻碍你活出这份格局? 或许, 就在你的下中天--IC. 作为星盘上关键四轴点之一,中天点MC是我们星 ... 没有美万万不能——美学与人生丨文稿 潘知常 宣讲家网 2020-09-17 这些年,国内美学开始热起来了,热在一个很简单的地方,就是大家意识到随着国家取得巨大进步,文盲减少了,"美盲"开始多了.现在我们看一下手机,朋 ... 抖音,看不见读书人的美 如今用手机网上冲浪,一不小心就会解锁魔幻与现实的结界. 虽然出版年度报告统计,2020全年有196万册图书销量不超过1000册,但在抖音上,一位自称"抖音卖书最多的男人"表示,去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