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研发费用资本化,上市公司业绩水分知多少?
研发费用和开发支出的区别
在上市公司的财报里,利润表上有研发费用这个科目,资产负债表里又有一个开发支出的科目,那这个研发费用和开发支出有什么区别呢?上市公司又是如何利用这个科目来调节利润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公司的研发投入分为费用化和资本化。
一个项目处于前景未卜的研究阶段,花的钱可能全部打水漂,这时候的研发投入需要费用化处理。
而一个项目处于商业生产前的开发阶段,每一分投入都可以带来效益时,研发投入就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费用化的研发投入,计入利润表里的研发费用科目,然后在每年年报里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直接计入营业成本,降低公司的利润。
而资本化的研发投入,则计入资产负债表里的开发支出科目,项目顺利落地后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这个资本化的研发投入不会计入到当期营业成本里,能够起到美化利润的作用。并且资本化研发投入的现金流出也不会记在经营性现金流出里,就会让公司的造血能力看起来虚高。
但如果资本化处理的研发投入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公司就会面临无形资产减值的风险。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一个项目处于能带来效益的开发阶段时,才可以对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
像医药、软件这些行业,研发项目能不能成功变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处理就需要非常谨慎。但实际操作中,资本化处理的确认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大幅度干扰公司的实际利润。
比如科技龙头科大讯飞(002230),2017年研发投入约11.45亿,其中资本化处理的研发投入约5.49亿。
科大讯飞(002230)2017年的净利润只有4.35亿,也就是说如果把研发投入全都费用化处理,它2017年实际上是亏损了1.14亿。
再比如医药上市公司沃森生物(300142),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从2015年的13.13%上升到了2017年的70.29%,为此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
反观制药巨头恒瑞医药(600276),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也就是把所有研发投入都做了费用化处理,从当期利润里扣除,交出了一份不含水分的成绩单。
这些将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的公司,实际上是自己留下了抵抗风险的余地。即便以后业绩面临下滑,稍微调节一下研发投入的资本化比重就可以保持增长了。
而把研发费用高度资本化的公司,不仅没有业绩调节的空间,还面临着资产减值的风险,对于这种公司,您可要谨慎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