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82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个“仍”字,说明在发汗之前病家就有“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的症状。

“振振”是指打寒战,也就是怕冷严重的表现;“心下悸”指胃脘部位跳动不安;“身瞤动”是身体的肌肉不自觉跳动;“头眩”是头脑不清爽,视物旋转;“欲擗地”就是“头眩”严重,从而站立不稳想要倒地;“发热”是指病家自己感觉有热,或者别人接触病家肌肤而感觉有点热,这时量体温的话,体温不一定是升高的,我们要注意这一点,仲师所说的发热跟体温计测量结果没有对应关系。

发热、打寒战说明还有表证,身体悸动、头晕、严重的要倒地说明体内有水饮,水气上犯才会头眩。有表证又有水饮,应该发汗解表加上祛湿利水,一开始治疗的时候仅仅是发汗了,所以疾病是无法治愈的。

因为怕冷非常厉害,说明体表的阳气严重不足,这时的表证就不是表阳证的太阳病了,而是表阴证的少阴病。太阳病、少阴病都是表证,都是体表的疾病,病家得太阳病时体表的阳气还相对充足,所以直接用麻黄、桂枝来通阳即可,少阴病则体表的阳气不足了,所以需要用附子来温阳行阳。

芍药、附子配伍来针对体表的阳气不足,治疗寒战;茯苓、生姜、苍术来祛湿利水,附子兼顾治疗水饮导致的阳气不通。

真武汤按照六经来归属的话,属于少阴太阴合病的处方:体表病变是少阴病,体内的水饮是太阴问题,只不过少阴病严重一些。

这一条需要跟前面的67条相对比:

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证是阳证的水饮;真武汤是阴证的水饮。

苓桂术甘汤证的阳气相对充足一些,所以可以上冲,表现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真武汤证阳气虚,无法上冲,只是“心下悸”。

苓桂术甘汤证水饮相对少,只是猛地站起来才头晕,所以“起则头眩”;真武汤证水饮盛,一直是“头眩”。

苓桂术甘汤证一般不会肌表悸动,再次误治以后才会发作,所以“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真武汤证悸动明显,平时就“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这一条在没有误治之前,应该是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情况,治疗的话只发汗没有祛湿,所以导致体表虚弱,由阳证变成了阴证,也就是由太阳病加水饮变成了少阴病加水饮。

另外一方面,真武汤也可以看成68条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基础上加上体内的水饮。

真武汤在临床上很常用,病家体表阳气亏虚,表现为怕冷明显、手脚凉、还可能会有肌肉、皮肤的疼痛,发热的情况一般不常见;同时体内水饮多,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要倒地、身体有不自觉的悸动、心下胀满等,严重的会有腹泻。

真武汤的常用剂量:黑附子9克 炒苍术9克 生白芍9克 茯苓6克 生姜2片,八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三碗,分三次温服。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6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这一条也存在倒装情况,"麻黄汤主之 ...

  • 《伤寒论》3-4解析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这一类太阳病总纲里面,提到恶寒,但是没有提到发热,只是在具体辨证的时候才说到是否会发热,中风是一定发热的,伤寒的发热是或然 ...

  • 正邪相争话伤寒(35~49)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74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这条是对五苓散证做个总结,并且提出了水逆证. 太阳中风证原本就有发热,已经过了六七天了,医家使用了汗法进行治疗,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4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外证"的含义,跟前面42条所分享的一致,是指太阳中风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这条是指太阳病经过治疗,外证依然存在,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1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条是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0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9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病家表现出来的是浮缓脉,身上不像前面38条那样疼痛,只是感觉沉重,并且沉重不是持续存在的,是时轻时重的,同时没有少阴病的表现,这时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5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这一条挺有意思的,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字面意思:病家得的是太阳病,也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8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