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突破世俗认知,才有“旁观者清”的觉悟

道德经:突破世俗认知,才有“旁观者清”的觉悟。

01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一种对于世事浮尘的淡然,是超脱世俗认知的境界,在万物变化的时候不入心,一切顺应万物规律去发展和作用,正是这一境界之高深。

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如此豁达和坦然,在面对世事浮沉的时候,世俗之人仍然心随物动,外界的一得一失都会惊扰了内心。

若想彻悟这一境界,除了自己对于世事的经历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的突破。

很多人得之过喜,失之过忧,外在宠辱皆入于心的根源,就是因为他们在一种事态出现的时候,看到的永远是事物的表象,便过度夸大了事物表象产生的作用。

比如说一件好的事情发生时,就过度欢喜,坏的事情发生是过度沮丧,是因为从未认识到这样一个规律: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影响和存在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中用辩证法的思想向我们阐述道的智慧,就是告诉我们要以不同的心态去面对世事,以客观的规律去认知人生,才能提升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有了这样的觉悟,人生便能做到豁达和释然。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这段话意思就是说:上天的变化不可把握,有时先让人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无论是处于何种境地之中,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所以一个真正的君子能够坚韧的度过外来的快乐和挫折,平安之时也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都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伎俩了。

不管我们面对人生的顺境或逆境,这一些状态都并非我们所表面认知的那样肤浅,在我们的认知之外,存在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对立影响。

02

从某种层面来说,除了事物本身存在的对立影响之外,“情绪”也是主导事情走向的根源。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得之过喜,失之过忧,如果不能平衡适度,在问题出现的时候让情绪占据上风,会因为情绪的使然,而让事情产生更坏的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曹操的谋士许攸,他帮曹操夺得城池之后,骄傲的说“如果不是自己,曹操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又在众人面前直呼曹操的小名。

正是因为他的得意忘形,才让事情逐渐出现坏的影响和发展。

对于不好的事情也是如此,如果能以坦然的心境来面对“坏的境遇”,即便是当下出现了一些低谷,也能在低谷中坦然自若,锻炼出一个坚强的心性,并且因此而受益良多。

从古至今,许多名著的作者都是经历了人生苦难沉浮之后,才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比如说周文王被拘禁之后,推演出《周易》的64卦,孔子受困之后作出《春秋》,吴承恩经历了一系列人生起伏之后写出《西游记》,曹雪芹经历了家族没落之后写出了《红楼梦》。

所以你怎么定论有些事情是负面的呢,包括痛苦的情绪本身,对于人生都有着不一样的作用。

人因痛苦而清醒,因痛苦而反省,如果一个人遇到了苦难没有痛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反省的结局,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好和坏不同的影响。

就好像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当一个人走入低谷的时候,他会因为身处低谷的隐忍和历练,修炼出一个坚韧的品格,从而使人生走上一个更高的阶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心态的问题。

只有心态平和才能从底部走向高峰,如果一个人面对逆境的时候做不到坦然面对,那么他一生都有可能身处低谷之中无法走出来。

当我们以超脱世俗的认知,去看待这世间之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态会有一个大的转变,也会有不一样的开悟。

有这样一句话:开悟之前是“当局者迷”,开悟之后是“旁观者清”,所以突破世俗认知,做一个“旁观者清”的智者。

文|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

  • 认知世事(五百四十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 不过是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 要及时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 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 认知世事(五百六十七)

    人不是每一天都要去拼命的奋斗,也不是每天都要反省昨天的过失: 而是要在每一天都要清楚的知道,这一天过去了,便永远不再回来, 岁月里也就少了这一天.

  • 认知世事(五百六十三)

    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而且能够了解人生, 就不要相信别人说的或写的东西,而要亲自去观察. 体会.

  • 认知世事(四百八十一)

    游手好闲,学不得:得意忘形,不可取: 取巧图便,不要做:做小伏低,更不行: 行不苟合,值得学:学以致用,好处多: 多才多艺,尽其才:才思敏捷,人人赞.

  • 认知世事(八百十六)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人,要看得清自己. 有时候,过不去的不是一个坎,而是自己心中的过于执迷.

  • 认知世事(七百七十一)

    不要贪图无所不有,否则将一无所有: 不要试图无所不知,否则将一无所知: 不要企图无所不能,否则将一无所能.

  • 认知世事(七百五十四)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 无须刻意的去缅怀昨天,同时,也不必过度奢望明天,只要认真过好每个今天.

  • 《道德经》:不以相为相,才见真相

    一. 佛家常有一句话叫: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这个世界的真相.问题的真理.事件的本质,都不在相之内,而真理即为道,道不在相之内,所以才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当我们不执着于事情的外在相之上时,便 ...

  • 认知世事(七百六十七)

    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 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 舍不得虚荣,还舍不得掌声.

  • 认知世事(七百六十二)

    人生百相,世态万千,当从容应之,淡泊处之, 不畏浮云蔽眼,不被微利惑心,不为陷阱锁步, 不使闲情损志.

  • 认知世事(五百六十一)

    恭维别人要得体,绝不能过分到肉麻的程度, 而且正挠到对方的痒处,这样才算恭维到位. -------------------------------------------- 一个人刚开始出名时,自己多 ...

  • 认知世事(四百八十九)

    拭去涓涓泪滴,让清风谱曲,用一颗简单的心倾听, 不要多想过去,回忆终究是回忆而已.下一秒之时, 做坚强的自己.

  • 认知世事(四百五十八)

    有时候,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 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也是给予自己一张出类拔萃的入场券.

  • 认知世事(四百九十五)

    永不绝望,永不埋怨,坚定执着,爱我所爱,无怨无悔,生命不熄, 奋斗不止,我们需要,开心乐观,天天天蓝,奋斗人生,幸福圆满.

  • 认知世事(四百八十五)

    时间一天天的过,人生不过几十年, 匆忙人生路,有酸有甜,有苦有乐, 要少些抱怨,多些宽容,把握幸福, 要珍惜光阴,坚持奋斗,放飞梦想.

  • 认知世事(四百五十五)

    很多的烦恼都是庸人自扰之,要学会放自己一马, 世上没有不快乐的人,只有不肯让自己快乐的心. 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记得:别总是跟自己过不去.

  • 认知世事(四百九十)

    谎言并不可怕,可怕是事实终不见天日. 黑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光明不会到来. 懦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懦弱下去.

  • 认知世事(四百九十八)

    努力地工作,就像不苛求任何的回报一样: 真诚地去爱,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一样: 投入地跳舞,就像没有人在一旁看你一样. 这样的生活,肯定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

  • 认知世事(六百八十二)

    我们想做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天.半天. 一小时.一分钟-.甚至就一秒钟,只要持之以恒去做有道德的事, 终将会成为个有道德的人.

  • 认知世事(七百六十五)

    人活着几乎有许多事情无法言说. 有时走的太远,往往忘记了原路: 有时看的太清,往往看不到东西: 有时想的太多,往往会失去自我.

  • 认知世事(七百五十五)

    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 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有多无奈,有多苦涩, 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

  • 认知世事(四百五十六)

    个人只能被现实改变.如果你变得足够强大,别人几乎无法拒绝你: 如果你可以命令自己,困难就无法阻碍你,只要首先改变了你自己, 你才能去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

  • 认知世事(五百六十四)

    人生路上需要看宽.宽敞的思路.宽宏大量的胸怀.看宽,是平视.平视看人, 对高贵者来说是一种品格,对卑微者来说是一种骨气:平视做事,是切入现实, 是与时代并肩,是倾听岁月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