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满世界找啥成功学 这部电影就是活教材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影响一辈子的人生节点。这个节点能改变一生。

电影《20:16》根据叶氏化工集团主席叶志成在香港白手起家创业真实故事改编,“20:16”就是他的人生节点,在这一刻输了乒乓球赛的叶海鹏不允许自己的人生再有失败。

白手起家,拼荆斩棘,风餐露宿,可能都不足以形容他创业的艰辛。能在70年代的香港立足,所经历的过程并非一部电影能够表达,但电影里的故事却足以让观众看得出叶海鹏这个人物性格上刚强和执着。

对许多人来说,叶海鹏的人生之路可能过于激进,他没有按照一个常人的标准的来要求自己,这或许是他走向成功的直接原因。诚然,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但他的故事还是能引起“北漂”“南漂”这样群体的共鸣,当下有多少背景离乡来到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的生力军,内心都揣着一个不同程度的成功梦。

叶海鹏的字典里不允许有“失败”两个字,而普通人想到更多的是立足。立足需要人有基本的生存能力,而成功则需要的是能力和远见。

你有故事我有酒,你酒多谁还没有个故事啊!看过这部《20:16》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跟所长一样,想起那段自己的“20:16”。

想当年,所长也是从东北某城市坐火车来到的梦想的城市,那一年还没有什么动车高铁,一宿的火车对一个弱鸡青年来说也是一种肉体上的历练。尽管跟电影中上个世纪那个没车没马,叶海鹏跟妹妹游了八个小时上岸走上的那条铺满鲍鱼生蚝海蛎子的“一片海”之路比不了,但初到贵地举目无亲,放眼望去,就孤家寡人一个的落寞感是相同的。所长的新征程虽然没有像叶海鹏那样脚底板冒血,顶多只是个腰酸背痛。但总归也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变数,对未来既期待又惶恐。

如果你没有一个像李刚一样的爹,那接下来的路就谁也别指望了,靠亲戚靠朋友都没有靠自己靠谱。作为一个文艺青年,所长那一点点的小才华让所长在杂志社里有了点用武之地。其实,想想当初,看看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比叶海鹏幸运,最起码物质上早已不是上世界那个匮乏的时候,所以这也拉开了精神上坚忍程度的差距,成功的关键,是自身,外界成就出来的成功不叫真正的成功。

所长不知道成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只知道一个好点子被客户认可会高兴得想唱歌;写出一篇好文章被网友点赞会开心得睡不着。

作为一部成功学影片,当然,这是所长自己对这部电影的定义,与其说是一部传记片,不如叫成功学影片更具有卖点。如果说这部电影能给当下的年轻人带来什么样的启迪,所长觉得叶海鹏的学习能力是最值得大家去借鉴的,这一点也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缺少的,朝九晚五,模式化的工作让很多人忘了去提升自己,没时间谈恋爱,没时间去健身房,没时间去培养一种爱好,没时间与老友相聚,没时间去旅行,所长也被一句“没时间”磨平了棱角,消磨了意志,殊不知那都是一种借口,大家都错误的习惯在了“立足”这个温床里,忘记了给自己充电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在学习这个事儿上放松不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