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和慧能,谁才是真正的高人?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比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哪一个更确实可行?慧能和神秀,谁的境界更胜一筹?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慧能的境界更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有禅机,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知道,当初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为了选拔接班人,给弟子们出了一道题目,要他们每人写一首偈。
所谓的偈,形式上就是四句话,要求尽量押韵,然后在内容上,要表达你对佛法的理解和赞颂,一定要尽量表达全面,把精髓体现出来。
神秀当时是寺中上座,地位仅次于弘忍大师,而且是众弟子的礼仪老师,所以威望很高,弟子们私下一嘀咕,都觉得自己无论从境界上,还是品行上,都无法和神秀禅师相提并论,而且以后还要仰仗神秀,就没有必要和人家竞争了,于是都决定放弃这次机会。
神秀得知之后,心想,如果我写这首偈,给人的感觉,好像和别人争一样,显然不是修行之人所为,但如果我不写呢,又没有机会获得五祖衣钵,于是左右为难,坐立不安。
后来,神秀还是写了,写好之后,又一度神情恍惚,一连十几次走到弘忍大师的门外,也终究没有把这偈递出去。
过了很久,神秀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趁着月黑风高的时候,把自己的偈写在走廊的墙上。心想,如果师父看了称赞,我就承认是我所写,如果说不行,说明我还是修为不够,也就没有资格惦记师父的衣钵。
这段描写,出自《六祖坛经》,我们知道,六祖坛经并非慧能大师亲笔,而是弟子们整理而成,由于神秀后来自成一派,书中若有若无的就有一些对神秀刻意描绘的成分。
比如说,慧能大师的弟子刻意的把神秀描绘成一个心思很重,执着心很强的人,因为当时神秀的心理活动,外人是不可能得知的,这明显是有刻意贬低的痕迹。
那么神秀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偈呢?我们来看一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大师看到这四句之后,知道神秀并没有真正入门。原因何在呢?
这就好像,一个人虽然从迷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的家,但是始终走在回家的路上,并没有真正迈进家门。
而后来,慧能也写了一首偈,也叫人题在墙壁上,慧能大师的偈是怎么写的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大师看了,已经认可慧能为自己的接班人,于是为慧能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慧能当即顿悟。
民间传说慧能大师在街上卖柴,听人诵读金刚经而开悟,并不属实。
话说慧能因听五祖讲解金刚经而顿悟,自性的般若智慧,如云开见月般朗照心间,慧能于是对五祖说了一段话: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段话,玄妙之处就在一个“本”字。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说,没想到啊,原来自性这东西,本来就是清静圆满的,并不需要刻意的去修为,去擦拭。
自性是清净的,并没有被污染,如果能被污染就不是自性,而我们所执着的万法,皆是阿赖耶识变现,并非自性(如来藏)。
阿赖耶识是被搅动的如来藏,如同水和浪的区别,所以,时时勤拂拭,拂拭的并非真心,而是妄心。真心是不需要时时勤拂拭的。
万法皆相,而拂拭本身就是一种着相。金刚经有云,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显然,这样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本来就是不生起,也不怀灭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来就是具足一切的。。。
本来就是那样,本来圆满无缺,你动它干嘛?
万缘或者万法,也是你本有的,自性也是你本有的,你只要不去执着,无所住,自然生其心。
由此可见,慧能已经能够常驻如来藏,觉识如来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本性,而一切世间万法,究其根本,不过是如来藏因业力牵引产生波动,形成阿赖耶识,随因缘和合而成的假和之相。
若执于此假和之相,必心为形役,奔波劳苦,辗转反侧,流浪生死,唯有回归本心,常驻自性,方能脱离苦海,永断无明。
那么神秀的境界真的就不如慧能吗?其实未必如此。
慧能乃是根性大利之人,也就是说他本身就有这个根基在那里,不需要别人指引,直接就能找到家门,所以他直接开门就进去。
而对于世间普通人来讲,他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因为大多数的人,如同漂泊在外的游子,找不到回家的方向,甚至于迷恋外面的灯红酒绿,根本不想回家。
凭心而论,对于尚在迷途之中漂泊的初学者,神秀的四句,才真正是入门的好方法。
所以,弘忍大师就对弟子说,你们依照此偈,每天念诵修持,可免入三恶道,并获得真实的益处。
但是对于继承衣钵,弘忍大师对神秀直言,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
表面上看呢,神秀还是执着于相,执着于有一个我在时时刻刻的修行着,仍然没有离相,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离一切相,则名诸佛,显然,神秀的境界的确远远不够。
但是,你在红尘中修行,还真就得从这里去入门,从有相到无相,这是不可或缺的渐进过程。
其实佛学的诸多法门,比如四圣谛,八正道,都是按照次第去修行,都是从有相到无相,你想明心见性,但是业力不允许,你必须一步步的通过持戒修福,来把业障消除,你才能够真正的进入“无余涅槃”之境地。
否则,即便明心见性,也是竹篮打水。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句话就说的清清楚楚——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如果业力不消,即便顿悟了,也是镜中看花,不得究竟。
还是以回家打比方,如果说自性就是家,你即便进了家门,但是你外面的朋友不会让你安心在家享福,你如果欠他们的债没有还清,他们会不停的给你打电话,甚至找上门来讨债,你最终还是不能安生。
而事实上,神秀最终成为得道高僧,是禅宗北派的祖师,被尊为 “两京(长安、洛阳)法主,三帝(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国师,神秀的境界绝不在慧能之下,由其所作示众偈可见一斑:“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那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慧能,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神秀,哪一个境界更高一筹呢?
实际上,神秀的修行方法,是循序渐进的法门,通过持戒修福,坐禅习定、住心看净等步骤,一步一步渐入正道,对于普通人来讲,是切实可行的实修方法。
而慧能的方法,仅针对于少数具备能够觉识本心智慧的人,用六祖自己的话说“我此法门,乃接引上上根人。”也就是说,一般人根本不行,上等根器都不够,要上上根器,最上等智慧的人,才能行得通。
所以说,对于我们世俗中人,你想按照慧能大师的那种顿悟成佛的方法,依葫芦画瓢,只能徒劳枉然,心体不能清静,业障缠身,你怎么顿悟啊?
顿悟了也无法真正解脱,因为惑业未尽,无明未断,若不时时约束自己,稍不注意,就会任性胡来,犯下错误,犯错误之后又造业,如此反复不已。不要说成佛,连好人都未必做的成。
因此,单单从这一点来讲,对于初学者而言,神秀的方法更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