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战舰的动索(三)
此文转载自核动力爱胖达老师的微博,近期我们会推出一系列核动力爱胖达老师微博里关于帆船的系列文章,在此特别感谢胖达老师的无私奉献!!
吊索
题图:法国赫敏号巡航舰复原船。
接前文: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38083019472228
悬挂和升降帆桁,主要是靠前节说的升降索,另外还需要这里将要介绍的吊索(Lift)。
这是胜利号主桅杆带附近船体的横剖面。红、蓝、绿三色就是一根桅杆主帆桁、上帆桁和顶帆桁的吊索,左右一对。升降索是在帆桁的中点吊住帆桁,承担帆和帆桁的主要重量;吊索则从帆桁左右两端保持和调整帆桁的姿态(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36992244564018 )。
上面横截面线图和上图左边的模型,是收帆、落帆后的位置。因为主帆一直挂着不落,就算收帆、把帆绑在帆桁上,帆桁也不降落到甲板,所以主帆的吊索就跟主帆升降索一样,基本不需要活动,就这么吊着,可以起到减摇的作用,减轻沉重的主帆桁左右、上下摇晃。
上图右边是升帆、挂帆后的样子,主帆桁位置不变,主帆吊索的位置自然也不变。但是上帆、顶帆挂起来,吊索跟左边相比,自然也要随着拉紧了。
显然,在左边落帆、收帆的位置,上帆、顶帆的吊索更能够分担帆桁升降索承受的重量。所以上帆、顶帆的吊索还有辅助帆桁降落的作用。沉重的上帆桁全部由上帆桁升降索来承担,那么索具的滑轮组在这种大重量下,缆绳与滑轮的摩擦力就很大了,就无法转动了,甲板上的人使出吃奶的劲也拉不动升降索;这时候把吊索稍稍张紧,让更多重量转移到这对索具上,升降索方能操作。但主要重量还是升降索承担——吊索的缆绳用料粗细上,一般都不足以保证承担整个帆桁+帆的总重量。
早几年(这一说肯定5年前了)宪法号出来游行的场面,标注了吊索,可见上帆呈卷帆的姿态,收纳在帆桁上,其它桅杆没挂帆,上、顶、极顶帆桁都处在落下的姿态。
根据宪法号的实物照片,也可以看出来吊索跟其它索具一样,由下而上,各层帆的吊索是越来越轻、越来越细——一切桅、桁、帆、索都是与往上越轻巧,因为那时候木头、麻绳啦强度不足,高处只好越来越细。同样的道理,完全能够类比的东西就是金字塔和今天钢骨结构的摩天大楼,它们的形态说明了人类掌握的材料强度越来越高。
稍微看看主帆、上帆、顶帆各层帆桁吊索的设置方式。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跟昨天的那一节一样,胖达举例的这些线图、模型和实物照片,都是一些“历史的瞬间”。它们上面索具、缆绳、滑轮组的设置方式,都是当时一时的具体情况。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即使工业时代之前也是如此,所以它们具体缆绳怎么绕,并不代表历史一贯,只有索具的设置“模式”是那些愿意跟随胖达一起走进索具迷宫的勇者们需要了然于胸的:比如这吊索是“从帆桁的左右两端拉到桅杆头上,再朝甲板上拉下来的”。现阶段只要记住了这,就行了——索具是干什么用的,自然会这样设置,很简单的一些东西。只有把整个战舰全部索具都做到这番“初步认知”后,这才能进一步去了解桅、桁、帆、索的细节,因为它们就像人体解剖中的骨骼肌肉皮肤脏腑,相互之间都联系着,只能逐层逐次慢慢深入了解。】
【1】主帆桁吊索
上图(索具细节暂时不用在意,关注大局)主帆桁吊索,从左右两端拉回底桅(Lower mast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34777337433562&mod=zwenzhang )头部,再往甲板上拉下来,因为是一对,一般是左右挽缆到舷侧。如上图,即使是18世纪末一艘排水量千吨上下的“巡航舰”,她的主帆桁都太沉重了,所以也设置了两套滑轮组来省力:一是帆桁两端和底桅头部之间,二是吊索下端使用滑轮组来实现吊索的张紧和松弛。
宪法号实物照片,吊索垂向甲板的部分就很难追寻了,除非分辨率更高的图片。
【2】上帆
前、主桅杆上的上帆、顶帆、极顶帆桁吊索,前节都忘了致谢了,失敬失敬。这是沈毅敏老师翻译整理的、瑞典一个老爷爷画的、一艘荷兰博物馆收藏的、荷兰买的、二手英国巡航舰某某号的模型。典型18世纪末帆装,这本书胖达我喜欢简称为《索具图鉴》。沈毅敏老师是国内唯一翻译,胖达在上面擅自改了原翻译的一些名词。。。欲购沈老师翻译版请访问:http://4hmodel.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54 。
上、顶、极顶跟主帆桁吊索的设置方式一样。
上帆桁也是一路垂到甲板上,在甲板两侧挽缆,但是吊索是从桅盘(Top)的中间那个四方的“笨蛋孔”(Lubber’s hole)里面经过的,“笨蛋孔”这些细节只能等到后面详细讲述了桅盘之后了,现在就是知道了底桅头上这个桅盘不是一整个,中间留着四方的开孔,笨手笨脚的新手都从那里小心翼翼的上下桅杆。
上帆桁也比较沉重,所以它也采用了滑轮组省力,上图巡航舰的只在桁端和上桅顶之间采用了,但是吊索底部没有加滑轮组,因为已经比较轻,人力也许能直接拉动;但可以推测战列舰有可能就要在吊索底部也加滑轮组省力了,这样上帆桁跟主帆桁吊索就一样了,只是绳子要细一些。
宪法号实物照片,上帆桁吊索,有两组:
蓝色标注的就是跟上面线图对应的,而上桅的桅杆头也是一坨黑,不能分辨。可见宪法号的上帆桁“吊索”给简化了;不跟线图一样,还在桁端和桅杆头之间采用滑轮组。这简直跟顶桅、极顶桅一样。这是因为宪法号采用了两组吊索。蓝色这对仔细看是松垮的,没有承重,真正拉直承重的是橙色这对。蓝色这对“真·吊索”跟线图一样,从桁端拉到上桅顶部,绕过一个照片上分辨不清的滑轮,再拉到甲板上;而橙色这对则很简单,就是一头固定在桅杆头上,另一头固定在上帆桁端——专门负责帆落下来到图中位置的时候,分担升降索的承重。因此橙色这对没有滑轮组、不能随着帆桁升降改变长度的“吊索”叫“静吊索”(Standing lift)。
【3】顶、极顶帆桁吊索
线图看前面。就是很简单的一根线,从桁一端拉到顶桅头部,绕过一个小滑轮,垂到桅盘上,在桅盘两侧挽缆——其实不垂到桅盘上,而是模仿上帆桁那样垂到甲板上挽缆,肯定在历史上也存在。图上巡航舰甲板面积小、设置的各种挽缆柱子等等数量太少,为了避免甲板拥挤、误操作才这样设置的。如果一切缆绳都能从甲板上操作那是最好的——不仅20岁上下体重还较轻、方便窜上跳下的年轻水手可以操作,更老但经验更丰富的也可以操作,从而操作的更好。
宪法号实物照片,不需要标注也能够清楚看到了。
这就是吊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