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人生 抗癌路上 小孩不哭

都说我命太硬,嫁了三次人,两位前任均意外丧生,一位在抗洪抢险中成了烈士,一位在车祸中不幸去世,先嫁湖北,改嫁云南,再嫁到上海来。

前面两任都没有生养。四十多岁的大龄产妇,不说是九死一生,也是惊险无比,终于为现任老公,产下一女,视为掌上明珠,五六个人天天围着她转。

三岁不到时,明珠睡觉打鼾、张口呼吸,经常以手塞喉。送医院检查,发现咽喉部长了一个1.2公分大小的肿块,取样分析,说是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一家几口,全慌了神。

肿瘤医院不收儿童,儿童医院不懂肉瘤,大医院的名医几乎咨询了个遍,纠结于:肺上暂时没有转移灶,属于I期,所以不能上靶向药,应该手术一切了之的可能性;可手术,位置在咽喉要害处,孩子太小,不仅是手术难度高的问题,而且是没有一个医生敢做的现实。肿瘤专家建议化疗,儿童专家认为化疗对小朋友生长发育不利。

儿童专家建议暂不处理,拖一拖,等孩子长大些再考虑手术。肿瘤专家提醒,那肿块已经向脑里面挤压和占位,压住了神经,肿块还在不断长大,随时可能昏撅。特别还提醒:要考虑时间拖长,可能造成肺转移。

怎么办?

老公急眼了,想出国求医。经朋友介绍,找到一家出国医疗中介,交了保证金,办完手续后,直飞德国。

看到是小朋友,德国医院很重视,各种检查,态度和蔼,三口之家,在海外一个多月的折腾,二三十万人民币下去后,两大收获:一是推翻病理,说不是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是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对化疗不敏感,二是肺部可能有微小转移。

咽喉部肿块,人工手术不可行,在激光和质子治疗间选择,但那个肿块,紧压住神经,两个方法都有风险。

犹豫中又回国了。

一回国,又是到处求医问诊,被好友介绍进了腺泡微信群,群主看了资料后,建议先用靶向药缩一缩咽喉部肿块,等缩小不压迫神经时,再考虑手术。可孩子太小,不会吞药丸啊。这样揪心地一天又一天,度日如年。

有次在微信群里,收听了北肿刘佳勇医生讲座后,感觉他很专业,赶紧网上联系咨询,也是一样的意见:吃帕缩肿瘤,先吃200mg/天,半个月后看副作用情况加到400。

终于有两个意见一致的,赶紧买来帕唑帕尼药,又买了一瓶小孩维生素胶囊,教她练习吞服胶囊药。示范了N遍,每次都是她把胶囊嚼咬破了换一颗继续练,肚子被水喝饱了为止,练到第四天,她突然学会了!

自此,每走一步,向华哥问一步。

那些日子,华哥在吗?成为了每天必须启动的程序。

华哥在吗?华哥在吗?日子一天天过去,药量阶梯式增加,终于挺到了复查的日子:肺部结节消失,咽喉部肿块缩为0.5公分,几乎减为一半。立即停药,真奔儿童医院。

手术很顺利,花生粒终于取出来了。

儿童专家水平很高,手术伤口恢复顺利。

为降低复发概率,又去医院做了几次精准放疗。

术后一年多了,靶向药一直停掉了,定期的复查显示,术区正常,肺部有一个零点几的结节,相对算是比较稳定,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平稳期吧。

等孩子再长大些,医疗技术再进步一些,再去细想是免疫疗法还是什么法,目前,先快乐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