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读091|凉州是大汉王朝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024-08-01 13:52:27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是唐代张翰的《凉州词》。凉州在哪里?大致说来,相当于现如今的甘肃一带,古时又称为陇。老衲在标题中说,凉州是大汉王朝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没有像现如今的套话那样加上“自古以来”。首先,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领土是不存在的,数千年历史里,即便是广义上的中国,也不知道被灭了多少次了,哪里还有什么“自古以来”呢?其次,所谓领土,都是一刀一枪抢占来的,西伯利亚、海参崴是被俄罗斯连打带骗抢过去的,同样,凉州这块地方,也是汉武帝派出大汉铁骑从匈奴手里抢过来的。西汉抢来了黄河西边这块狭长的地带(河西走廊),之后更进一步向西扩张,控制了西域。假如我们认定西域那个时候也算是大汉王朝的正式领土的话,那么,在这个哑铃形状的大汉版图上,“河西走廊”就像是中间的手柄。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每州设置一名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当时的刺史相当于中央派往各个州的纪检监察组组长,并没有实权,东汉末年之后,刺史逐渐坐大,成为各州军政最高长官)。十三州之一,也就是在“河西走廊”这一块,相当于如今甘肃范围内设置了凉州刺史部,凉州从此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东汉凉州政区示意图 然而,在进入东汉之后,曾经有两次,东汉的大臣提出要放弃凉州。这可是赤裸裸的“汉奸”行为呀!放现在,要是敢这样说,还不得被人民群众的唾沫星子淹死?可是,在东汉有大臣提出要放弃凉州时,刚开始居然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只是在后来,经过少数大臣的抗争,经过朝堂上的激烈对骂,最后以“争议太大”而搁置,没有形成正式放弃的政府公告。那么,老衲就带领大家一探究竟,看看那些“汉奸”们为何要放弃我们神圣不可分割的凉州?第一次弃凉:大将军邓骘要扔掉一件破衣服时间指向公元107年,安帝永初元年。这一年,东汉才经历了一半的时间,但经光武、明、章三帝60年辛苦经营的东汉王朝,已经开始显露出各种危机。外戚、宦官这些问题,和西北地界羌人的叛乱比起来,一时之间都不算什么问题。羌人是什么人?老衲偷偷地告诉你:羌人就是现在的藏人。所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其实真正说起来,也没有那么多花,很多花都是可以合并的。现在保留的羌族,其实也就是藏族的一支。在河西走廊还没有被西汉打通之前,匈奴控制着大汉帝国的北边,但大汉西边乃至西南边的少数民族,因为也是游牧民族,和匈奴习性差不多,也被匈奴“顺便代管”起来了。河西走廊打通后,大汉控制了西域,匈奴元气大伤,各游牧民族摆脱了匈奴,实力逐渐变强,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年的羌,其战斗指数,不亚于北边的匈奴。两汉当年的民族政策,是“以夷制夷”,也就是利用一支少数民族去攻打另一支少数民族,比如利用羌族去攻打南匈奴,利用鲜卑去攻打北匈奴。羌族在长年的征战中,变成了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民族。老衲以前讲隗嚣、窦融、马援的故事时,这些在东汉早期红得发紫的大军阀身后,站着的就是被他们笼络的羌族军团。至于后来羌族的没落,那是因为佛教东传,羌人接受佛教后,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体内的噬血基因渐渐消失,成了一个温顺的民族。当然,这是后话了,老衲这里不多解释。但是,在公元107年,佛教虽然在向东传播,但那时候还没有改造羌人。也就是在这一年,大将军邓骘(邓禹的孙子)带着五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开进凉州,准备去征讨在那里暴动的羌人。凉州的羌人很多,和汉人一起杂居着,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但整个东汉一朝,羌人的叛乱和暴动此起彼伏,取代了匈奴成为大汉王朝最为头疼的边患。从某种意义上讲,东汉的灭亡,不是亡于外戚,不是亡于宦官,也不是亡于董卓、曹操,而是亡于羌人的铁骑和刀箭。具体老衲就不展开了,毕竟不是在写论文。 东汉时期羌族起义概图(点击此图后可放大查看)邓大将军出师不利,在第二年(公元108年)率领先头部队到达汉阳郡(不是现在的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时,就被羌人杀死了一千多人。此后零星交战一年时间,互有伤亡,到这年年底,双方主力会战,大汉政府军一下子被杀了八千多人,汉军损失太惨重,邓大将军匆匆撤军。尽管大败,但邓骘回师洛阳时,还是被当作凯旋一样,受到了执掌朝政的他的姐姐邓绥和时任皇帝安帝的热烈欢迎。也许是为了卸责,在永初四年,当羌人的队伍再次大破凉州的政府驻军时,邓骘在朝堂上抛出了著名的“弃凉论”,并得到绝大部分公卿大臣的支持。邓大将军说:打仗太烧钱了啊,尼玛打一次仗把家底都掏空了。就说这些年打凉州吧,我们用来平灭羌人的军费开支,那可是数都数不过来,但是,我们花了这么多钱,把凉州留在了我大汉版图内,它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什么都没有!我们不如把凉州丢开不要了,他们羌人想怎么闹由他们闹去,我们集中兵力财力去防御北边的匈奴。就好像某人有两件破旧的衣服,他可以用其中一件的衣料去缝补另一件衣服,这样,他还可以留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如果不这样,那他两件衣服都是坏的,都用不成了。邓大将军的这个比喻很有说服力,各位大臣一琢磨,觉得好像是那么回事,于是纷纷点头赞成。凉州眼看就要变成不是大汉的神圣领土了,千钧一发之刻,有一个叫虞诩的人站了出来。虞诩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郎中(官名,不是医生),没有上朝议事的资格。所以,他虽然反对邓大将军的“弃凉论”,但没有办法去当面向邓大将军发表反对意见,他只好找到了征用他的上司——太尉李脩(应该是张禹,《后汉书·虞诩传》记载有误)。虞诩的反对理由如下:第一,刘家的祖先(指汉武帝)开疆拓土,很是不容易,现在因为在那里打仗略有损失就轻易放弃,不应该。言下之意,就是说现在的皇帝如果放弃了凉州,就犯了不孝之罪,不孝在汉代那可是非常大的罪啊。第二,如果放弃凉州,三辅(原指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代指关中地区)就成了边境地区,那么,刘家祖先的陵墓(特指西汉时期的刘家祖坟)就在边境上了,这也不应该(同样指现在的皇帝不孝)。第三,俗话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大汉朝能打仗的士兵和武将都出自凉州,如果放弃了凉州,大汉将无可战之军。总而言之,三辅是京师的屏障,而凉州是三辅的屏障。一旦放弃凉州,原本大汉最能打仗的士兵将变成大汉最可怕的敌人。邓大将军把放弃凉州比喻成放弃一件破旧的衣服来成全另一件旧衣服,事实上,放弃凉州会像手背上的坏疽一样,任其发展会扩散到全身,那时候,整个大汉王朝就全完了。张禹听了虞诩的话,惊出一身冷汗,说:我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幸好你跟我说了,你要是不说,会坏了国家大事。张禹马上找到当时的司空张敏,两巨头一起召集了第二次朝议。这一次,张禹把虞诩的意思一说出来,不少大臣转变了立场,开始支持“守凉”。最后支持“守凉”的人超过了“弃凉”的人数。邓骘的“弃凉论”最终在争议之中搁置了下来,而下一次的沉渣泛起,是70多年后东汉末年韩遂、马腾在凉州造反之时。第二次弃凉:傅燮要杀司徒崔烈以安天下汉灵帝中平二年,凉州金城郡人边章、韩遂、马腾造反,声势浩大。也就是在这次造反中,成就了后来的董卓。这是后话,本篇暂且不提。韩遂他们的造反,逼着朝廷又要拿大把的银子来派出军队平叛。那个时候的汉朝,刚刚平息黄巾起义,加上内政腐败,宦官横行,国力衰危,已经无力再支持没完没了的战争。面对这种局面,汉灵帝的大管家——司徒崔烈再次提出放弃凉州。关于崔烈,老衲在前面讲书香门第的崔家时,说过崔烈买官的事情。崔烈也算是名门之后,一时之人杰,当时被时任皇帝的女老师怂恿着花五百万钱的五折价“买”下了司徒的官位,把名声搞臭了,搞得当时的“清流”都看不起他,朝堂之上,是个读书人都可以欺负他。这不,当崔烈在某次朝会时提出放弃凉州时,一个叫傅燮的议郎跳出来,喊着要杀了司徒崔大人。事情是这样的,先是,崔烈给皇帝上了一个奏折,说,皇帝啊,现在凉州又在作乱,把凉州打得稀巴烂了,我们派兵去镇压吧,没有钱可以打了。就算把它打下来吧,也成了一块鸟不拉屎的破地方,没什么用了。与其如此,我看,还不如不要它了。崔烈这个弱势司徒,比不得当年的大将军邓骘,他只敢试探着向皇帝说出自己的意见。灵帝这个皇帝只会卖官,其他的事他也拿不出什么主意,于是灵帝就召集百官开会,讨论崔烈的建议。崔烈在中央全会上刚把他的建议提出来,文官队伍的屁股后面跳出了议郎傅燮。傅燮大叫:杀了司徒,杀了司徒,天下就太平了!灵帝一惊,也顾不得追究傅燮不守朝堂规矩之罪,问傅燮:你为什么要杀司徒?傅燮说:我大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匈奴侵犯我们,樊哙当时是上将,他说只要给他十万人马,他就可以灭掉匈奴,提着单于的脑袋回来。像樊将军这样的提议,也不一定真做不到,只看高祖采不采纳而已。但是季布就认为樊哙是在吹牛,该杀。现在,凉州是大汉的战略要塞,是国家的屏障,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如今,因为官员之间的不和引起内乱,搞得天下不安宁,作为宰相的崔烈,不仅不去想办法平息叛乱,却想着要割弃方圆万里的广阔土地,这是严重渎职。试想一下,如果让羌人占领了凉州,成为他们进攻大汉的根据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崔烈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他就是一个糊涂蛋,不配做司徒;如果他知道这个道理还故意要放弃凉州,那他就是对陛下不忠。如果他是不忠,皇上,您说崔烈该不该杀?傅燮的这番言论和虞诩比起来,过于情绪化了。虞诩反对邓骘,是在摆事实讲道理,还列出了一二三,傅诩完全就是在扣帽子,帽子扣完了也就没了下文,凉州是没有放弃,崔烈后来还做了太尉,傅燮也博得了一个好名声,而凉州呢?继续打,先是打出了一个董卓祸乱了朝纲,后来韩遂、马腾被收编后,还是称霸一方。哦,老衲忘了说了,这个马腾,也就是马超他爸,据说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 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曾被称为塞上江南如果没有了凉州会怎样前面讲虞翊反对邓骘的“弃凉论”时,说了三条理由,后来凉州守了下来。那么,如果真的放弃了凉州,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事实上,整个东汉一朝,凉州都属于中央政府,之后三国时期,凉州和西域也基本由曹魏政权控制,诸葛亮北伐之时,多次在凉州地界与曹魏的军队进行拉锯战。曹魏之后,西晋也保持着对凉州和西域的掌控。晋室东渡后,凉州先后纳入多个北方民族政权(如前秦、后凉、北魏、北周等)的版图,直到隋唐之际,凉州这块地方才重回汉族政权(隋代的开国君主杨坚,据说是东汉名臣杨震的十四世孙,那应该是汉族,至于唐代的开国君主李渊是不是汉族,老衲就不敢打保票了,姑且就说他是汉族吧)。唐朝后期,凉州又丢失,被吐蕃占领,再往后的一千多年里,除了在明朝时短暂回归外,其他时间都是被“外族”占有。总的来说,纵观整个中华文明史,都是“得凉州者昌,失凉州者衰”。老衲特举最典型的北宋为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北宋和南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封建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老衲是特别喜欢这个朝代的。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学、科技、艺术,乃至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之后那僵化保守的明清两朝不能比拟的。但,偏偏两宋时期有一个巨大的软肋,那就是军事力量差了点。尽管有人论证说北宋的军事并不差,对外战争胜多败少等等,而且还有先进的火器等,那多少有些自我安慰。辽、金、蒙古我们就不多说了,单单一个西夏国,就把北宋折磨得死去活来。对,就是这个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盘踞在原来凉州的位置,一呆就是近两百年。对比东汉和北宋两个朝代,我们假设北宋时期,北边的辽和金相当于东汉的匈奴和鲜卑,那么北宋西北边的西夏,就相当于东汉放弃凉州后,建立起的一个政权。汉朝之所以能和北方游牧民族抗衡,是因为它建立了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这支骑兵,不仅战士基本来自凉州,更重要的是,它所需要的战马也主要产自凉州。东汉末年,尽管汉室江山倾颓不已,但董卓和马腾他们的西凉铁骑一样横扫天下无敌手。而到北宋时期,失去了凉州,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战马,失去了战马也就失去了骑兵,甚至都没有好一点的兽筋制作弓弦,没有好一点的硬木制作箭杆。这些战争物资,随着凉州的丢失而统统丢失了。北宋曾经设置过一个凉州府,这个凉州府的长官象征性地就任了十年,当西夏李氏崛起时,凉州府也就名存实亡。西夏占据凉州,北宋损失的不仅仅是战争物资,同时失去的还有边境的安宁。对于北部边境的辽、金,北宋可以以岁币的名义“花钱买平安”,自澶渊之盟后,北宋和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西夏建立政权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战争打了4年,西夏得不偿失,庆历议和之后,西夏每年从北宋获得约20万银绢的“岁币”,但西夏贪心不足,20年后再次发动战争。从此之后,两国之间打打杀杀不断,屡次威胁到关中,使原本富饶的陕西成为贫瘠动荡的战乱地区,一直到北宋灭亡。这种情形如果换在东汉时期,凉州地界如果存在一个政权,一样会掐断东汉王朝的战争资源,也同时会给东汉带来一个没完没了的战争包袱。高度发达的北宋,因为这个西夏的存在而背上了弱国的名声,换成东汉,早就不知道灭亡多少次了。 赞 (0) 相关推荐 凉州三明:东汉后期的三位名将,他们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凉州三明",是指东汉后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杰出的将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jiǒng).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人的表字都有个"明" ... 一日,战报飞抵洛阳。鲜卑联合羌氐、匈奴诸... 一日,战报飞抵洛阳.鲜卑联合羌氐.匈奴诸胡部落造反,凉州刺史杨欣战死,秦凉覆没.晋帝司马炎看得后心发凉,急问群臣:"谁能为我平定叛乱,夺回凉州?"众臣俱不敢应.一小将挺身而出,&q ... 文臣因得罪外戚被逼成武将,屡建功勋又因弹劾宦官而入狱,记东汉虞诩 一 东汉汉安帝四年(公元110年)大汉帝国西北边境匈奴猖獗,严重威胁到帝国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时任大将军邓骘,面对匈奴人疯狂进犯,无计可施,打算彻底放弃凉州(今甘肃武威),将边境之民全部内迁至&q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一》(五)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一> (五) 孝安皇帝 永初四年庚戌 春,正月,元会(元旦朝会),彻(裁撤)乐,不陈充庭车(不再陈列仪仗用车). 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李郃等列于朝廷,又 ... 东汉时期弃守凉州争议始末 自东汉立国到灭亡,分别在光武帝.安帝.灵帝时期,爆发了三次关于凉州弃守的论战.弃守双方异见横出,驳议不断,背后有着各自的理论依据和文化支撑.从当时朝廷关于凉州弃守双方的意见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凉州在汉 ... 《东汉趣事》之十四:虞翊增灶退羌兵 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先零首领滇零称帝以后,经常派兵侵犯关中.汉中,南至益州:北方南匈奴叛变,与乌桓.鲜卑联合侵扰五原,西河(今内蒙境内),常山(今河北石家庄附近),形势严峻. 谒者庞建议大将军 ... 衲读093|凉州三明: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抹亮色 有三个人,他们都出生在那荒远苦寒的凉州,在桓.灵二帝的乱世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用他们枪尖的羌人之血,将奄奄一息的东汉王朝又延续了若干年月.他们是: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和段颎(字 ... 汉台:大汉王朝肇于斯,刘邦霸业奠基台 古汉台(汉中博物馆) 汉中行,孬张首选的目的地便是曾经的汉王行营,它在今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26号,因年代久远,被后世人们尊为古汉台,现辟为汉中博物馆. 光阴荏苒,明知此汉台非彼汉台,却还是虔诚走进了汉 ... 一封国王的求爱信,差点毁了大汉王朝的江山社稷? 作者:墨念 (孙文婷版吕后) 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3年12月,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战争,世人称之为楚汉争霸.历经三年的厮杀,最终以项羽自刎乌江收场.于是,刘邦在山东定 ... 刘邦面相和气场注定其开辟大汉王朝! 刘邦缔造大汉王朝,华夏之为汉族,有赖于此,高祖可谓居功至伟.然而,后世文人却不大待见他,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地祛魅去神圣化,诟病他,埋汰他.其实,刘邦不仅是一代圣君,而且很有颜值和气场的,司马迁就是以一种 ...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三句名言:其中一句恢弘霸气,让诸国不寒而栗!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泱泱华夏几千年文明历史,狼烟滚滚,王朝更迭不断!这其中有横扫六合的秦朝,有太平盛世的唐朝,有金戈铁马的元朝,有刚强无畏的明朝--但是,汉朝的威名和影响却最广,不仅国家强盛 ... 【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02大汉王朝 【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02大汉王朝 当古罗马帝国碰上大汉王朝,军事上孰强孰弱? 在世界史上,有一个镜像的时代,在遥远的西方和东方,千年的罗马帝国和强大的大汉王朝交相辉映,它们属于同一个时代,是各自大陆的霸主,同时也代表着两个文明的顶峰. 当汉武帝北击匈奴,将汉朝的国力推向巅峰时, ... 当古罗马帝国碰上大汉王朝,军事上孰强孰弱 在世界史上,有一个镜像的时代,在遥远的西方和东方,千年的罗马帝国和强大的大汉王朝交相辉映,它们属于同一个时代,是各自大陆的霸主,同时也代表着两个文明的顶峰. 当汉武帝北击匈奴,将汉朝的国力推向巅峰时, ...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十句话 大汉王朝最霸气的十句话 1.李敢:胡虏亦不过如此,甚易与耳! 2.李陵: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3.汉武帝: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可尽虏矣! 4.苏武: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