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霞丨馒头里的尊贵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事物绀珠》中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面起饼”可视为中国最早的馒头。
一个小小的馒头,其实是走过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在春秋时期的中国,石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人们食用的主要方式是煮粥,蒸麦饭,和炒成干粮吃。战国时期,也还没有磨,仅以杵臼等工具生产不出太多的面来,因此吃面食的人不会太多。根据现存的实物资料,中国人在西汉初期发明了磨,也只有石磨被发明以后,在中国的小麦的主产区即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国北方,人们才开始大规模地吃面食饼。
但是汉魏时期的面食“饼”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饼”。而是所有的面食都称之为“饼”根据现存的史料,馒头的出现不晚于晋。但是最初的名字也不叫馒头,而叫“蒸饼”,但都不是发面的。古时馒头被叫做蒸饼、炊饼、“蛮头”、由“馒设”、“曼头”演为今名“馒头”。
这其中不得不说馒头和三国演义的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这时诸葛亮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从此,在民间有了“蛮头“后又被叫做馒头”,因此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
馒头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将面粉经发酵后再蒸熟,所以它松软适口,醇香可口且易于消化,但发面十分困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长期的生活生产时间中经过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人们终于掌握了酵母菌的生化反应。
古时,先人还没有发明碱面,到后来调理碱水,再到现代的酵母菌直接揉面制作,这是多么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杠形。在江南地区,一般在制作时会加入肉、菜、豆蓉等馅料,这样的馒头叫做包子,普通的馒头叫白馒头,中原地区叫蒸馍。
蒸馍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作法也各异,由此还发展出各式各样的馒头,如白面馍,玉米面馍等,馒头好看好吃它的标准是:颜色雪白,入口暄腾,不酸不涩,回味有股面之甜香。可用“手拍、眼看、鼻闻、口尝”方法验之。
先人留有七字歌诀四则:“掌拍面团侧耳听,扑扑声空是碱轻,啪啪声实是碱重,膨膨脆响入笼蒸。”还有“切开面团看蜂窝,芝麻小孔是碱多,碱少便见蚕豆眼,绿豆洞儿上蒸锅。”
再有“揪块面团鼻前闻,涩味钻鼻是碱勤,味酸必定是碱少,面香飞来可出盆。”由此可见,先人摸索蒸馍的过程是一种实践和创造的过程,正是这样对发面的探索和发现,才使得全体民众有了补食强身的保证,我们应该感谢先人。
馒头顶尖半圆,暄软雪白,每逢节日顶部会印上红点,以示喜庆吉祥。《辞源》注释,曼有“展开;美,细腻”之意。 陆游《巢》有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
馒头厚实好吃,携带方便。穿越千年依旧是中国人的首选最爱。过年,馒头更是必须准备的,经过传统的和面发酵揉搓然后上笼大火蒸四十分钟左右,一锅又一锅,白色暄腾个大饱满的几十个上百个的馒头就储备好了,以备待客而用,过年储备的馒头有的人家能从初一吃到十五。
后来有了机器揉搓做馒头,可大都还会认为人工做出来的馒头好吃。
馒头,从蛮头的传说到如今各色各样的花样,从饭食到情愫都是无法放弃和割舍的,即使有了面包,它也是不可替代。
馒头的情节不仅仅是口感和味道,小小馒头传承着历史,集合了智慧和力量。馒头是一种凝聚,亲情亲人的团聚。
从文物考古中发现的一座辽墓壁画上,发现有侍女端着一盘馒头送给主人进餐。画面真实地记录了馒头也成为了契丹族少数民族膳食珍品,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象征。
不仅仅如此,早在元代,馒头已成为日本“唐式茶会”中的点心之一。明代药家李时珍也证明馒头的食疗作用:“温中化滞,养脾营胃,益气和血。”
古时还有人把馒头写作馒首,这不仅仅是因文字的遣词所致,因“头”与“首”在某种场合可以同义。如“叩头”,也常写作“叩首”。 据此在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馒头是高贵和神圣的。
馒头代表着中国人的气质,浑圆硕大,鲜软而隆,厚实稳重。馒头质朴无华,端庄大方,有着千年不倒的魅力。
它用的是黄河水,长在黄土地,一辈又一辈祖祖辈辈的孕育滋养,它来自劳苦大众辛勤而智慧的创造。
馒头是千万颗爱心的结晶,是家和万事兴的宠儿,是圆梦中国的吉祥三宝,每一个馒头里都有妈妈的爱和亲人的惦记,是中国人餐桌上独一无二的老大。
中国人爱馒头,是爱这样一个历史。
馒头的美味,是因为黄土地的丰饶;
馒头的情节,是中华民族对祖国的眷恋;
馒头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一个伟大的尊贵!
作 者 简 介
李芸霞,网名月蓝牙、舞了乐了等。出生在南阳西峡太平镇,祖籍宜阳。洛阳一拖集团计生办干部,政工师。喜爱写作,曾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及厂报发表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长篇通讯等作品。近几年,在中国文学网等网络平台获奖和录入头条及精品文章二十多篇。散文入选2016《洛阳散文年选》,获2016洛阳市网络作品“七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本人尤其热爱厚重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