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45例临床研究,只7味药

第 1584 期

作者 / 卢子杰 张扬 张平 苏昀 王省博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外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该病分类为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和Ⅲ型慢性非细菌性列腺炎(ⅢA)/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ⅢB)等,其中Ⅲ型前列腺炎占临床前列腺炎病例的90%以上,两种亚型分别占50%左右。目前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认识仍不足,西医治疗包括口服α受体阻滞剂、抗菌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临床疗效有限。本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中医外治法的优势,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5例患者来源于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泌尿外科门诊。年龄最小25岁,最大46岁,平均年龄(33.77±5.7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3.44±7.71)个月。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有关慢性前列腺炎(精浊)湿热瘀滞证的诊断。主症: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尿道口有乳白色分泌物。次症: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

1.3 纳入标准:(1)年龄在20~50岁,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且病程为3个月~5年;(2)符合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诊断标准,辨证符合湿热瘀滞证;(3)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10分,过去1个月内无泌尿道感染和任何原因引起的抗生素药物治疗史,1周内未服用其他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和影响排尿的药物。

2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统计患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NIH-CPSI)及中医证候评分。NIH-CPSI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有9个问题(0~43分)。第一部分评估疼痛部位、频率和严重程度,由问题1~4组成(0~21分);(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第二部分为排尿症状,评估排尿不尽感和尿频的严重程度,由问题5~6组成(0~10分);第三部分评估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由问题7~9组成(0~12分)。中医证候评分主要包括4大类临床症状,依次为尿路症状、放射痛症状、性功能障碍以及全身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依次打分,累计总分。

3.2 疗效评价

3.2.1 NIH-CPSI疗效标准治愈:NIH-CPSI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显效:NIH-CPSI较治疗前减少60%~89%;有效:NIH-CPSI较治疗前减少30%~59%;无效:NIH-CPSI较治疗前减少不足30%。

3.2.2 中医疗效标准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6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3 安全性评价观察使用敷贴后的任何不良事件,其与药物相关性按与药物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及无关5级进行评价,前3类计为药物不良反应,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应将其程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措施、处理经过等一并记录于病例报告表。

3.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NIHCPSI评分和中医辨证评分所得计量资料用(

±s)表示,当P<0.05时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 治疗结果

3.5.1 NIH-CPSI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见表1,治疗后两种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的疼痛症状评分、放射痛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

表1 治疗前后NIH-CPSI与中医辨证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4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西医仍主要采用抗生素及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但因前列腺类脂质包膜的存在,药物在前列腺内较难达到有效的浓度,故临床疗效有限,且有一定副作用。慢性前列腺炎可归属于中医学“精浊”、“淋证”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重在整体调节,在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和疗效的持久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中药内服过于繁琐且疗程较长,患者往往不能坚持,而中药保留灌肠、前列腺局部注射等操作较为复杂,必须由医护人员完成,限制了其推广使用。中药敷贴则避免了口服、注射给药所引起的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减少了毒副反应,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反应,且使用方便。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