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背景的人如何积累人脉?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后台,也没有人脉和本钱的人,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这个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早在170余年前,就被晚清名臣曾国藩破解了。

那么,曾国藩在最无助的时候,是如何积累人脉的呢?其效率之高,效果之佳,让人瞠目结舌。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初,对33岁的曾国藩来说,是一段非常阴暗的日子。由于得罪了上司和同事,在翰林院从七品检讨的位置上被革职,成了一名没有任何待遇的候补检讨,也就是一名编外人员。

在腐败的朝廷中,对曾国藩来说,是致命打击。由于在京城举目无亲,身无分文,更不认识达官贵人,如果没有人保举,他要想再次获得实缺,其成功率几乎为零。

曾国藩当时穷困潦倒,已借了钱庄大笔高利贷,被革职后,失去了收入来源,更是被吃人不吐骨头的逼债人弄得焦头烂额。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况,如果不能得到实缺,也就意味着不仅钱庄的高利贷还不上,生活也无着落了。

可是,要想得到实缺,按照当时官场上的普遍做法,就得花费大把银子去找关系。根据行规,至少得花费100两银子左右。

这对曾国藩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即使翻箱倒柜,他也仅仅能筹齐170枚铜板。

那么,除了银子外,还有没有其它出路呢?

曾国藩将希望放在了花费成本最少的人脉上。只要有人愿意保举自己,得到一个实缺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谁才是自己的人脉呢?

第一步:弄清楚什么是人脉?

认识的人多,就是人脉吗?错了!

在人脉这个问题上,有过不少争论。很多人认为,自己认识的人多,朋友广,就是人脉。

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认识。

大家熟知的晚清首富胡雪岩,他认识的人不多吗?上到王公贵族、朝中重臣,下到黑帮土匪、街头商贩,没有他不认识的人,可是,在他遇难的时候,谁又能冒着生命帮他一把呢?

因此,人脉并不在认识的人多,而是要看谁愿意帮助你,扶持你。

曾国藩身无分文,就是有心请客吃饭,和别人套近乎,也是囊中羞涩,心有余而力不足。社交狭窄,举目无亲,曾国藩要想在陌生的京城积累自己的人脉,谈何容易!

但是,他知道,在偌大的翰林院里,上到上司,下到同事,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而他要想获得重用,唯有找一个比自己上司职位高的人,得到帮助。

由于自己的顶头上司是一名四品官员,为此,曾国藩将积累人脉的渠道放到了翰林院以外,而且必须是朝中三品大员以上。

第二步:弄明白谁才是自己真正的人脉。

积累人脉,由于没有经验,走了不少弯路。

在曾国藩的时代,有一个非常好的风气,那就是尊重读书人。很多有才学的人即使做了高官,也没有忘记做学问,辅佐下一代。曾国藩作为一个读书人,对当时的很多学术大师十分崇拜,于是不厌其烦地拿着自己写的一些文章,到大师家去虚心请教。

而曾国藩最开始找的两个人,不仅在文人中有很大影响力,就是在朝中也有很高的地位。

一个是太常寺卿唐鉴,一个是太仆寺少卿倭仁,他们分别为正三品和从三品大员。这两个人都是当时鼎鼎大名的理学大师,桃李满天下。

可是,这两个人的职位虽然高,但手中的权力却不大。太常寺掌管朝廷的宗庙礼仪,而太仆寺掌管朝廷车马。和实权部门的同级别官员相比,他们可有可无。

那么,曾国藩为何要找这两个人呢?

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当时的道光皇帝十分推崇理学思想,将理学作为治理江山社稷的根本,学习理学的人,自然会比其他人有更多机会。

当曾国藩厚着脸皮,不厌其烦地将自己学习理学的一些文章,源源不断地拿给这两位大师指点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也都觉得曾国藩是一个好苗子,将来的成就不在他们之下。

两位大师见曾国藩在翰林院混得实在狼狈,受上司百般刁难和欺凌后,虽然心生同情,却也无能为力,因为,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实权的大臣,独揽朝政。

此人就是穆彰阿,他从道光六年(1826年)起担任大学士、军机大臣,成为首辅大臣后,深得道光皇帝信任,可说一手遮天,朝中每个官员的升迁和调动,都由他说了算。

曾国藩虽然未能得到两位大师的帮助,但这些朝中大事,是他以前完全不了解的内幕。如果自己能得到穆彰阿的提携,那么,官复原职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可是,曾国藩仅仅只是一个被革职的从七品检讨,而穆彰阿是官至一品的军机大臣、道光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地位悬殊太大,如何才能得到其帮助呢?还是从拜师开始。

第三步:关键人脉,不在多寡,一个足够。

很多人在寻找人脉的时候,喜欢找很多人,这就会陷入谁也不会帮助你的尴尬局面。因为在一个人的心中,你这是不忠诚的行为。

当曾国藩得到两位大师的指点后,决定走穆彰阿的后门,让这位权倾天下的军机大臣成为自己的靠山。对他来说,关键的人脉,不在多寡,有一个就足够了。

穆彰阿是满洲镶蓝旗人,祖祖辈辈世代在朝中担任要职,根深蒂固,想巴结他的人多如牛毛。

由于曾国藩在参加会试的时候,穆彰阿是主考官、大总裁、阅卷大臣,按照科举考试不成文的规定,曾国藩和他有一层师生关系。

虽然是师生,却无师生情份,穆彰阿当过数届会考的主考官,门生早已遍布天下,他又怎能想起曾国藩是谁呢?

但这对曾国藩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权臣自然有权臣的生存之道,曾国藩决定投其所好,以拜师的方式,找到穆彰阿,让他记住自己的名字。

在曾国藩的发迹过程中,穆彰阿无疑是他早期最重要的贵人。那么,曾国藩是如何走进这位权臣生活中的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