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要讲理,也不必讲理

周四专栏:家庭与情感

文/高英      书法/孙志锋

一桩老人索要“带孙费”的案件曾经引人注意,让大家又起了应该不应该的争议。毫无疑问的是法律没有规定老人必须带孙子(特殊情况除外),带孙子并非义务范围,老人有异议很正常。

我父亲生前曾经讲过某个母亲骂街的事,那位母亲骂自己不孝的儿子,向儿子索要尿布钱。这与老人索要带孙费相似又不相同,因为养育未成年的儿子是在父母的义务范围内。不过,已经成年的儿子不孝敬老人显然不对,既不符合中国的道德规范又没履行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

无论老人索要尿布钱还是索要带孙费,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家庭里,亲情淡薄甚至淡漠,才会骂到大街上,才会争到法庭上去。

“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这句话已经开始广为流传,不知这句话的原创者到底是谁。我是在看台湾曾仕强先生的讲座视频时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古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家不是讲道理的的地方,家是容易产生情感纠缠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在社会上,可以单纯地遵照法律法规,钉是钉铆是铆地生活,遇到问题就要找讲理的地方弄个青红皂白,搞个二元对立;而在家里,则不可以,因为家里还有“情”的问题。

“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这句话就是在“家是充满血缘亲情的地方”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希望大家重视和珍惜亲情,并不是说一个家庭没有原则、没有规范,人人可以随心所欲不讲道理。

自古“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家庭,同样需要民主集中制,需要有家规进行管理,新的时代,家庭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摆脱了旧时代家族统治原理,现代家庭也要有相应的家庭规则产生出来。试想,一个家庭,家人之间都不讲道理,没有是非原则,岂不混乱无比?所以,家庭建设,肯定要讲道理,只是决不仅仅依赖道理。亲情的温暖,亲人间的正能量,胜过无数道理。

当一家人一桩桩一件件把旧账翻出来大讲道理的时候,常常是不再念及情义,那些把家务事整到电视节目里去的人,或许会解决争论的利益问题,但肯定不会因此衍生更多的情意。相反,一家人肯定因此把亲情撕扯得支离破碎,因为他们在乎的只是个人利益,而非亲人之爱。

无论具体情形如何,当一家人只在那里计较个人得失而相互理论时,都意味着亲情开始破碎、家庭开始分裂,所以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家人一旦非要分个你对我错甚至弄成你死我活,家,就不再是家了。

有时候,你看见家里人有一方在那里破口大骂另一方如何对不起自己,那不作声的一方未必理亏,也未必是为了面子不想争吵,而是还在乎亲情,不想用对抗的方式撕裂自己的情感。人生百态,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不可理喻的亲人,有时不亏心的一方沉默是金,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即可,全然不必纠缠在里面与其争斗下去,跟着对方毁了自己的做人良知和美好感觉。

以前看到有人论及鲁迅的家事,嘲笑其兄弟不和,仿佛都是鲁迅的错。经历的世事多了,我个人觉得,家务事人人有,鲁迅不是神,家庭出现问题很正常。就鲁迅选择了默默搬离来看,那失理的就不在他这一方。因为越是在乎私利的人,越是凶神恶煞地强势嚣张。默默离开的人,在乎的是情分,宁可独自舔舐内心的创伤。诚然,这只是我妄加揣测,不足为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家有各家的喜怒哀乐,没办法用统一的眼光衡量一切家庭状况。法律只是在伦理道德约束不了人心时才会发挥作用。一旦家事上升到法律高度,一家人就谈不上“情义”二字了(特殊情况除外)。

如何进行家庭建设成为新一代父母的重要课题,这需要运用辩证法来看待家庭问题:健康的家庭,既要讲道理,又不必讲道理。因为,除了道理,家人之间,还有利益毁不了的爱心,还有金钱灭不了的情义。

一家人,本应相亲相爱,彼此扶持,相互成全,无悔无怨。家人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