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城市:7月份平均温度48.8℃,热到睡觉不敢关门

一座城市热到7月份平均高温达48.8℃,会不会有点不可思议?说实话,去之前我想过很多种可能,是不是测温有误,会不会只是7月份这么极端等等,但事实却证明: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难以想象的极端气候,比如突尼斯的吉比利市,热到当地人晚上睡觉都不敢关门。

最初得知吉比利是在电影《指环王》中,突尼斯朋友是这么形容的:吉比利号称“撒哈拉沙漠之门”,虽说离地中海很近,但靠近撒哈拉沙漠和杰里德大盐湖的地理位置,使得这座城市常年高温炙热,目前有记录的最高温度是55℃,地面更是高达77℃,一个足以烤熟牛排的温度。

随后在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会议上又聆听了“反饥饿大使”亨德·萨布里的发言,此时方知:萨布里就出生于吉比利,作为“100位最有影响力的阿拉伯女性”,她为了世界各地穷苦族群的饥饿不断发声,却限于自身考虑而不敢描述自己家乡的困境。这也促使了我们的吉比利之行,也因此“品味”了一番在“炼狱”生活的感受。

突尼斯是非洲大陆最北端的国家,东北两面与地中海接壤,与意大利西西里岛也只隔着一条海峡,虽说人口才一千多万,但突尼斯却是少有的集古代文明、海岸、沙漠、山林为一体的国家,属于非洲发展相对较好的国家。

吉比利就是突尼斯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也是北非最古老的绿洲之一,按照考古学家目前找到的确切证据,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万年前。那么问题来了,吉比利一直都这么炎热吗?当地人真在这么热的地方生活了20万年?

我们在突尼斯国家博物馆和吉比利国家公园找到了答案,早在上个世纪初的法国殖民者就已经在调查吉比利的极端气候,按照柯本气候学大致分两类,撒哈拉南部属典型的沙漠气候,但北部却是干旱副热带气候。

简单说就是后者的气候变化更大,所蒸发的水分也更多,利比亚的阿济济耶就是其中的代表,绝对空气湿度长期为零。而地处盐湖边的吉比利在持续高温的基础上,吸收的热量更多、蒸发量也更大,使得周边环境形成极端恶劣,气候学家参照盐湖形成历史得出的结论是:吉比利在过去20万年中一直保持着这个温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一重要因素是,吉比利所处区域在数百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地球板块碰撞导致非洲大陆凸起,少量没有排出去的海水被困在吉比利地区,经年累月暴晒蒸发后留下大量盐晶,使得这片土地“奇咸无比”,不仅低洼地带的农作物难以存活,就连谷地中心的绝大部分土地也是寸草不生。

在很多游客眼里,吉比利是进入撒哈拉沙漠的“大门”,但在当地人眼里,这片区域却是通往死亡的“禁地”。

在周边方圆数千公里内,只有吉比利及其下辖的几个小镇属于绿洲,以目前的城建规划来看,吉比利整个省的实际面积应该是5万平方公里,刨除沙漠和无人区后只剩下2.2万平方公里,但哪怕如此,吉比利的总人口也就15万左右。根据法国人的调查,上个世纪30年代吉比利人口就已经超过了14万,近百年人口增长才区区一万。

一名黑人牧民告诉我:吉比利实际人口根本没有15万,大多数人都搬到工作机会更多、收入更高的海边去了,剩下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没有经济基础的家庭。

在印象中,突尼斯是穆斯林国家,民族主体以柏柏尔人(北非原住民)和阿拉伯人为主,但现实中在吉比利却看到不少黑人,其中大部分是早期被贩卖到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奴隶,后期开展椰枣种植产业也来了一部分黑人。值得一提的是,吉比利曾多次尝试在沙漠中开辟农场种植作物,可惜的是,年年开辟年年被风沙覆盖,很多当地人面对可观的种菜补偿金也没有动力。

如果问吉比利到底有多热,当地人会苦笑着说:千万别下大雨,因为每次大雨都会带来岩层坍塌,以致丰水期(8月)唯一的引水渠都被堵塞。原来,常年的暴晒使得吉比利空气湿度几近于零,在这么干燥的环境中,岩石被暴晒风化后变得十分脆弱,除非出动类似压路机的设备进行压实,否则一下大雨必定垮塌,这就是当地人为什么既期待下雨又不希望大雨的原因。

吉比利最热的季节是4-10月之间(40℃以上),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为48.8℃、最低温度23.9℃,温度最低的是1月,平均最高温度26.5℃、最低4.6℃。而根据NASA的光谱仪卫星监测数据显示,地球上最热的城市不是澳大利亚的库伯佩蒂(45℃),也不是美国死亡谷的56.6℃(非人类居住区),因为既是人类居住区又是长期高温的城市,只有吉比利。

在NASA的热成像图片中,其他区域显示的高热区是点状的,只有吉比利是块状且相连的,其热度之高使得这座城市能看到的绿色只有椰枣树和仙人掌。

为了切身感受当地人如何应对如此高温的生存环境,我们选择租车前往撒哈拉沙漠深处的“火星营地”,结果刚离开城区汽车就出现各种问题,先是空调失灵罢工,紧接着水温爆表发动机熄火,向导担心汽车自燃选择呼叫营地的专用越野车,此时方知:在吉比利开车也很危险,几乎每年都有因高温引起的车辆自燃现象。

前往营地的路上会经过当地牧民的休憩点,据说20年前这里还是个小绿洲,如今早已蒸发成小盐滩,向导指着牧民说:这些人早期是牧民,后来转行运送盐块,如今旅游业发展迅猛又变成专职接待游客。

与之相对应的是,每年约有200头骆驼因高温缺水而死,尤其是专门负责承载游客长途跋涉(超过5公里就算长途)的骆驼,死亡率非常高。

期间还经过一个小村子,这里的房屋大部分都没有门,就算有门的房子,晚上睡觉也几乎都不敢关门,因为夏季室内十分闷热,有些人直接在房子边搭一个棚子,夏季一张毛毯就能过夜,冬季铺上海绵垫盖着被子睡觉。

“火星营地”是撒哈拉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价格也是最高的沙漠营地之一,旺季期间真的是一房难求,待到日落时分才陆陆续续的看到有游客抵达营地。一名工作人员说,这些游客白天都跟车出去参观,日落才回来,所以营地也只负责早晚餐,如果人多的话还有篝火和柏柏尔人的民俗表演。

营地里没有专用的餐厅,饭点到了会端到户外自助,一张毛毯一张小桌就是沙漠餐厅。帐篷房间很小,多数是一间三个双人床,亲身体验了一下晚上睡觉的感觉,确实很折磨人:沙漠地板会有一股能感受到的热气上升,而帐篷外却明显能感觉到降温,也难怪地毯要铺三层。早上起来也很无语,一个帐篷就给一桶水,用水瓢舀到壶里再打开水龙头洗脸刷牙,每人最多一壶,超过还得另外付钱。

唯一安慰是沙漠营地的白胡子厨师很不错,据说是土生土长的柏柏尔人,是突尼斯某个米其林餐厅的特邀主厨,专门负责烘烤柏柏尔人的传统面食。老人建议我们吃烤饼的时候要就着水果吃,能吃出驼奶、椰枣和水果混合的独特香味。事实证明,这个老人确实很厉害,之后在突尼斯也吃过不少高级餐厅,但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他的烤饼。

回到市区后参观了向导的家,发现这里的房子层高都超过了5米,条件好的家庭甚至能达到7米层高,每栋房子东南西北都各有一扇门,但多数人从早到晚都不关房门。向导说当地人这么做都是为了降温,哪个方向有风就开前后门,层高足够的话,室内温度会比户外要低很多。所以当地人很少买风扇和冰箱(空调买得起、电费也花不起),椰枣等等作物也基本都是风干保存的。

吉比利人的饮食相对清淡偏甜,喝咖啡的时候会加一点椰枣粉或薄荷,其实也是为了应对当地的极端环境,椰枣糖分高营养足,按照中医说法还有祛痰补气的功效,是当地人无病当零食、有病当补药的不二之选。薄荷则用来应对高温酷暑,在长期高温下,当地人经常出现热感冒、目赤牙肿、瘙痒皮疹等症状,用咖啡浸泡薄荷叶后再加入蜂蜜,是本地传承数百年来的饮食传统之一。

(撰写纪实类旅游文章真的很辛苦,产量低、效率差,希望能得到您的肯定以及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