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保险公司不得不希望大家健康长寿!

本文大概
1565字
阅读需要
5分钟
买保险,晦气?

“卖保险?不要不要!我没病没死呢,真晦气!”

在身边我们听到过不少人,尤其是80年之前的人,对待保险往往有着这种态度,觉得买保险晦气,只有得病了、身故了才能拿钱,觉得讨论这个问题很不吉利。

亲,现在是21世纪了,还信牛鬼蛇神呢?

我们先探究一下,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很多人会有觉得晦气的。

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觉得有些东西是要避讳的。逢年过节,总是要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愿亲朋好友也要祝愿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如果有不懂事的小孩提到了死、病,肯定要被家长训斥一顿,然后让小孩“呸”掉。

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祝福让我们家庭关系更为和谐,也让我们的心情更舒畅。

but~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祝福是一种心理暗示,它能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并有可能在长期内影响到人的健康状况,这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但是无论心理暗示有多强烈,都不可能去和大自然的法则去抗争。因此,买保险还是不买保险,大自然的法则都不会改变,不会因为买保险而晦气,相反却有可能在生老病死的法则影响到自己的时候,多了一个保护伞。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能够正视这一客观规律了。比如,有人会提前去选好自己的墓地,有的老人会提前叫来子女做好遗产安排,这是思想进步的体现。

保险也是正视自然规律,从而以一个可预见的、较小的代价,来换取不可预测的、较大的财务损失的保障。人寿险虽然是以被保人的生命或健康为标的,但它保的并不是生命和健康,因为这个是没法通过保险来改变的,保险能改变的是不会因为发生重大疾病,或者突然身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财务缺口。

买保险,福气!

买保险其实是福气,自带祝福光环!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话可不是我给保险公司吹牛,也不是说保险公司的人就有多好心。而是因为保险公司不是福利机构,他们是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就是要赚钱的,就要有利润。

正是因为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模式,导致他们都希望投保人、被保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于死差、费差、利差

一款保险产品在定价的时候,根据公司的历史经验数据和经营策略,会决定预定死亡率、预定费用率和预定利率

  • 如果保险公司偏保守的话,会以更高的预定死亡率、更高的预定费用率和更低的预定利率来定价,这样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更大,运营风险更小,但是保费就会贵。

  • 相反,如果保险公司偏激进一些,就会以更低的预定死亡率、更低的预定费用率和更高的预定利率来定价,这样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小,运营风险相对就大,但是让利给了客户,保费会便宜不少。

但是,不管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是保守还是激进,保费是便宜还是贵,但它要经营运作下去,并且持续获得利润的核心因素就是使得实际死亡率低于预定死亡率、实际费用率低于预定费用率、投资收益大于预定利率

从这个图中,诸位看出玄机了吗?

是的,保险公司所有人都是希望客户能够获得越长越滋润,最好无病无灾的。客户越早出险,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越早进行赔款,那么利润就越少,甚至可能亏损

两个客户都投保了50万,一个客户第一年就出险了,还一个客户50年后才出险。保险公司当然喜欢50年后才出险的客户呀,因为多赚了50年的投资收益。

再有现在的重疾险基本都有轻症豁免,也可以附加投保人重疾豁免,一旦被保人罹患了轻症,或者投保人发生了重疾,后续的保费客户都不用交了,也会进一步压缩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

所以说,买一份保险非但不是晦气,相反还获得了保险公司全体员工的祝福,这是多强的念力啊!

好了,玩笑归玩笑。保险公司不是雷锋,这是从他们的经营模式和利润来源分析,他们只能希望客户健康长寿,以期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平滑自己的成本曲线,这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家庭经济支柱而言,正视保险,就是正视自己的家庭责任,不是晦气,而是福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