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互助停保险,患癌后却遭拒赔,谁之过?
王女士加入了一款平台的防癌互助产品,每月交费30元左右,由于对平台十分信任,加入互助计划以后,之前的两份商业保险均未续费,合同失效。
然而,在加入互助483天以后,王女士不幸患上了盆腔癌,向平台提出理赔,平台在三四十天以后经过审核拒绝赔付。原因是在王女士在检查恶性肿瘤同时查出左肾错钩瘤与肾囊肿,平台以此拒赔。
互助一词,现在大家都不陌生。如今很多平台都有了自己的互助计划。最出名的莫过于支付宝的相互宝,用户过亿,确实也帮助了不少人。然而,针对互助拒赔的事件也是时有发生。
从互助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可以看出,大家对于保障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很多人不相信保险,一方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保险公司以前的口碑不太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加入互助,比保险要省钱很多。
比如今天事件中的王女士,加入互助防癌保障计划,一个月30块钱,保障20万元,一年下来也不过360块钱。如果单独买一份防癌险,20年交也要2000多块钱一年。
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说,互助计划确实划算。
但是,保障是一辈子的事,我们不能仅从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就此,我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析此事件。
不管是保险也好,互助也好,对于加入者的健康都是有严格要求的。而互助计划相较之下会更加严格,对于健康告知中问到的内容,只有选择"是"或"否",不符合则不能加入。
如果真的是王女士在加入互助计划之前存在肾囊肿,即使肾囊肿和盆腔癌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平台的拒赔也是合理的。
但是,我们在事件中也可以看到,王女士检查出来的左肾错钩瘤与肾囊肿,是在患癌时的检查中发现的,并不是在加入互助计划之前发现的。也就是说,不存在未如实知的问题。那么,平台以此拒赔,显然是十分荒谬的!
新闻视频中提到,加入互助计划,不需要提供健康证明。对于健康告知中的内容,你只要选择了否,互助平台就相信你是健康的。但是在理赔的时候平台需要查询就诊记录,再决定是否理赔。
作为普通参与者,既不懂健康告知内容如何填写才能规范,也不知道互助计划的程序如何运行,只是一味的通过简介轻信互助平台可以给予自己保障,实在是太草率了。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平台理赔人员专业性确实有所欠缺。经过电视台曝光之后,平台答应让王女士再次提出申请,如果能证明之前没有体检异常,则有可能考虑赔付。
王女士被拒赔的理由是"左肾错构瘤和肾囊肿",如果是这两项异常,投保会如何呢?
在某款重疾智能核保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是"单发囊肿,且肾功能、尿常规未见异常;肾囊肿最大直径小于4CM""6个月内肾功能、尿常规未见异常,单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这样的情况,是可以标体承保的。
也就说,互助平台拒赔的理由,在某些情况下,保险公司即使知道了有异常,同样可以承保。
既然可以承保,如果以后出险,保险公司自然也得承担相应责任。
客户加入互助,一方面是对于平台的信任,另一方面则是出于省钱的目的。可是没想到,出了事,钱是省了,但遭拒赔了更是糟心。
我相信很多人,不买保险是为了省钱,而买保险更是为了保护自己家的钱。只不过大家选择的方式不同罢了。
保险与互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保险是双方签订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的,与单纯的用户之间的互助计划不可同日而语。
保险有国家背书,保障时间长,只要你健康告知没问题,未来的保障是终身的。互助只是一个扶持计划,依托于某家公司,如果互助计划停了,而加入者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有可能既没了互助,又买不了保险。
我们可以把互助做一个补充,但是,它始终无法替代真正的保险。
其实,保险的功能之一也就是它的互助性。不过是这些年大家对于保险褒贬不一,让有些人望而却步罢了。
节目最后,那位记者提示,在加入互助计划之前,最好先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确定身体没有问题了再加入。
记者不是保险从业人员,这样说,可能也是出于善意,怕别人再遇到同样的情况。然而,他的意见却十分不可取。
如果你从未去过医院,也没有什么健康异常的就诊记录,加入互助也好,买保险也罢,都是十分顺利的。
无论是互助计划,还是保险产品,都是以投保时的健康状况为准,加入互助计划或者投保后查出的健康异常,都不算未如实告知。
如果去医院体检了,查出点什么问题,反而会导致互助或者保险的健康告知过不去,这才是真的给自己平添烦恼!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无法阻止疾病的到来,但是我们可以在疾病到来之前,为自己做足保障。在各类保险、互助遍地开花的情况下,还是希望大家理智选择,对于你所选择产品认真了解、明确目的,能真正给我们起到保障作用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