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8年,八路军缴获机枪7499挺,这有多么不容易?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武器装备极差,火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主要的火力支援兵器就是轻重机枪了。因此八路军各级对于轻重机枪的缴获、使用、维护是非常重视的,实战中不少干部战士为了保护机枪而失去了生命。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有重机枪35挺、轻机枪143挺;129师有重机枪29挺、轻机枪93挺。基本上每个步兵营属机枪连/排有3挺重机枪,每个步兵连有2到3挺轻机枪,115师在机枪配置上可能略强,但基本情况也相差无多。

因为当时国府极少向八路军发放武器,因此八路军的主要武器来源是缴获。在缴获武器中,轻重机枪自然是重中之重。

1937年9月的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对日军的首次作战,共计缴获了轻重机枪21挺,这是八路军首次缴获日式的机枪。

1937年10月12日,120师715团在十里铺战斗中缴获轻重机枪8挺;1937年10月底,129师772团在七亘村战斗中缴获轻机枪4挺;由此各师部队中都开始列装有日式的轻重机枪。

但是缴获日军的机枪是很不容易的,日军有在战败前损坏武器的习惯,而且机枪在日军中也被视为是很珍贵的武器,因此比之步枪来说,其在战败前损坏机枪的情况更为严重,所以想要缴获完好的日军轻重机枪是很难的。

而且缴获轻重机枪大都是在围歼作战中,而在遭遇战或阻击战中,即便毙伤了日军也是很难缴获武器的。

如著名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毙伤日军上万人,但是缴获的机枪只有114挺,如此大胜之下,缴获尚且如此,可见当时对日作战之艰难。

不过八路军对日军小部队的围歼战较多,总的来说缴获效率是相对高一些的。

到1937年底,八路军全军的轻重机枪数达到了594挺,数量已经开始显著增加,而此时八路军对日作战才3个月时间。

而在1937年9月到1938年5月期间,八路军共计缴获轻重机枪192挺,基本上缴出了1937年时1个129师和半个120师的轻重机枪数量。

因此在一些精锐步兵连和营属重机枪连中,此时已经出现了全日械的机枪,八路军将日军的92式重机枪称为是“鸡脖子”,而将日式的大正11年式轻机枪称为是“歪把子”。

如果一支八路军部队要是有这两款机枪,那么基本上就可认定是主力部队。有意思的是,日军也是根据八路军有无机枪,通过机枪声音判断型号,来推定对面的八路军是哪个层次的部队。

为什么此时要强调是哪个层次的部队呢?

因为到1938年,八路军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了10万人以上,其中以老红军为骨干的部队是老八路,这是绝对的主力,次一等的是老八路分流出的连队扩充出的新部队,再次一等的是八路军干部加地方游击队改编的部队,最下则还有游击队和民兵武装。

一般来说主力部队的轻重机枪稍多些,有日式机枪的一般都是主力,而地方游击队则未必有机枪,新成立的部队机枪也不充实。

因此到1938年,八路军部队的机枪平均下来就到不了每个营3挺重机枪,每个连2到3挺的配置了。基本上每个团有几挺重机枪,每个连有1到2挺轻机枪就算可以了。

1938年6月到1939年5月,随着正面战场战线的稳定,日军逐步将主力转移到占领区,其对八路军的围攻也多了起来。

在这一年的战斗中,八路军缴获日伪军轻重机枪291挺,基本上缴获出了1937年时120师和129师全部的机枪数来。

此时,日军已经认识到了八路军对于其统治占领区的威胁,一方面以“蚕食”政策分割八路军根据地,另一方面则不断以“扫荡”对各区的八路军进行攻击。

随着战斗日趋激烈,八路军的缴获数也剧增,在1939年6月到1940年5月,八路军缴获日伪军轻重机枪数达到了651挺。

至此,八路军共计缴获日伪军轻重机枪1134挺,再加上八路军原有的机枪数,到1940年初全军的轻重机枪合计为1590挺。

其中应该提到的一点是,八路军除了缴获机枪外,也在民间收集了部分国军溃军和地方武装的机枪,而在激烈的作战中八路军的机枪也有损失和损耗,这两部分在数量上基本抵消。因此并非说缴获来的机枪最后全都保留下来的,而是有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不过1590挺轻重机枪看起来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当时八路军的作战团发展到了160到170个左右,平均每个团只有不到10挺轻重机枪。

正如朱老总和彭总的报告中称:八路军的轻武器“百分之八十使用过度,来复线已磨平,口径已松,射击已失效”,而“自动火器(轻重机枪)平均每连不及一挺”。

按照国军中央军精锐的标准,其步兵连配9挺轻机枪,步兵营配6挺重机枪,中央军精锐平均每个连的轻重机枪配置都要超过八路军步兵团的平均数。而日军1个步兵中队平均得到的轻重机枪配置更强于八路军的步兵团。

这仅仅是数量上来说,质量上更是如此,如果再考虑到八路军极度缺乏子弹的情况,那么八路军平均一个步兵团的火力都不及日军一个步兵中队。

尽管情况艰难,1940年8月八路军还是向日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作战,是为百团大战。当然了此战一开始没有规划那么大规模,后来主动参战部队越来越多,规模才大了起来。

但饶是规模不小,八路军也投入了几乎全部家底,也不过是打出了100多万发子弹而已,尚不及国军一个第4师在南口战役半个月作战的弹药消耗。

而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各部缴获轻重机枪224挺,战果还是很大的。

不过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并未随着百团大战而结束,仅以华北日军来说,其轻机枪配置是八路军的8.5倍、重机枪是八路军的7.4倍、掷弹筒是八路军的67倍、迫击炮是八路军的23倍、其他炮亦为八路军的24倍。

百团大战结束后,日军即开始对八路军进行大规模报复作战,八路军的作战进入了十分艰难的阶段。

自1940年6月到1941年5月,八路军缴获日军轻重机枪519挺,其中包含百团大战期间缴获的224挺,以平均缴获数来看,较之上一年是降低了的。

此时日军在华北大肆构筑碉堡工事,八路军由于弹药极度困难,陷入了攻坚难以攻下,而野战也难以有较多缴获的极度困难时期。在与日伪军的交战中,甚至出现了团级干部为了夺回重机枪而壮烈牺牲的情况,抗战之艰难可见一斑。

1941年6月到1942年5月,八路军全军缴获的轻重机枪数仅有362挺,而这一周年是八路军抗战中损失最大的一年,仅战斗伤亡就有6.4万人,相当于当时国军2个74军的兵力全部伤亡,平均每天就要损失2个连的部队。

笔者没有找到八路军在这一年度损耗武器的数据,但这个数字也是不小的,因为很多八路军小部队都全部牺牲了。更为严重的是经过残酷的激战,八路军为数不多的弹药也消耗殆尽,这是非常可怕的。

当时恰逢根据地自然灾害也较多,因此八路军缩减规模,实施精兵简政,部队员额控制在了30万人左右,普遍实施小编制和化整为零的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势。

1942年6月到1943年5月,战争依然残酷,但经过了改革调整后,八路军规模虽然缩减了,但部队战力却逐步提高了,而且新的战斗模式也减小了部队的伤亡,战果则扩大了些。

因此这一年八路军的战斗伤亡比上一年缩小了一半,达到了3万人左右。在缴获方面,仅就轻重机枪来说则有479挺,反倒更多了一些。

1943年6月到1944年5月,敌后根据地开始逐步恢复,日伪军作战能力下降,而八路军作战能力则得以提升,这一年八路军缴获了轻重机枪626挺。

由于缴获数量大于消耗,一些老部队的员额得以恢复,同时还成立了部分新主力部队。

1944年6月到1945年5月,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已经开始实施反攻,这一阶段的缴获是极大的,轻重机枪缴获了1929挺。

这些缴获的轻重机枪不仅使得八路军主力团的机枪配置向1937年刚改编的老红军部队看齐,也使得大量新部队有了硬家伙。八路军的总兵力也从1944年的50万人继续发展,到1945年4月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游击队正规部队达到了91万人。

1945年6月到大反攻结束,又是一个缴获的“黄金时期”,轻重机枪缴获数达到了2450挺,这些机枪使得八路军的武器更为充实,基本上主力团有重机枪可用,步兵连也有3到6挺轻机枪。

因此全面抗战八年,八路军总计缴获轻重机枪7499挺,这些机枪的缴获背后是根据地数十万八路军和上百万民众的牺牲。所以,八路军手中的每一挺机枪都凝结着鲜血,而这些原属于侵略者的机枪被缴获后,发射的子弹又射向了侵略者,这就是真正的敌后抗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