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包”治百病的小秘密——天然酵母的“捕获”和“养成”
上一篇做黑麦面包的时候用到了“天然酵母”【历尽千辛万苦的芬兰养生面包菜谱(中东版) 】。在西班牙语里面,它被称作masa madre——妈妈面团,其地位也是可想而知了。乍一听觉得是什么高级的东西,因为这几年在欧美国家很流行。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老面,酸面或者面肥。中式的老面偏干,以面团的形式存在,西式的老面则是面糊状的,需要“养育”,不然容易坏。这篇来说一下为什么天然酵母会突然变得受欢迎,以及它的“捕获”和“养成”方式吧。
天然酵母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里,酵母无处不在,酵母可以帮你做出美食美酒,泡菜,酒,咸鱼等。酵母泛指会食用糖类然后产生发酵反应(fermentation)的微生物,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种类就有五百多种。发酵是酵母将葡萄糖转换为气体(二氧化碳)和酒精的过程。酒就是通过发酵来产生酒精,然而面食里,是通过二氧化碳把面团撑大,在烤或者蒸的过程中定性和蒸发酒精。所以如果面团发酵过头的话,会有酒味。
和中式老面一样,天然酵母也是越老越好吃。很多北欧朋友家里都会有一罐传家酵母,用来做面包,做甜点,都是很好的。西班牙各地的面包房里,更是少不了天然酵母。
▲家里的酵母,活跃酵母就是有泡泡的。图|旅厨家
用来做面包的天然酵母则是好处多多。和买到商业酵母粉相比,天然酵母能给面包带来更好的口感以及更容易消化。因为天然酵母需要的发酵时间比商业酵母更长,期间会把面团里的大部分淀粉消化掉。还有提升面包的组织,带给人体更多益生菌等作用。其次,天然酵母比较“娇贵”,如果再加入太多的添加剂会影响发酵速度,所以面包原材料比较朴素。
养生是全世界热门的话题,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天然酵母面包感兴趣。在短短的十年内,相关的科研文献数量就提升了三到四倍。
▲在科研门户搜查“天然酵母面包”,从几年前的每年三十几篇文献,到现在的每年130多篇。图|旅厨家
如何捕获天然酵母?
有空气的地方就可能会有酵母,这些小精灵喜欢吃糖,可以是蔗糖,果糖,也可以是淀粉类食物。只要你放对了陷阱,就不用怕它们来不了。我曾经在意大利人家里看过他们用果汁来养酵母,然后做披萨。
没有祖传的酵母,那就得自己做。我是在油管和一些英语博客上学到怎么样制作天然酵母的。在总结了美国(Joshua Weissman)和爱尔兰博主(ilovecookingirland)的经验后决定用有机黑麦面粉。个人理解是全麦面粉里面的天然酵母含量比精制面粉里更高,自己吃的话有机比较好。
所需的材料有:全麦面粉或者黑麦粉,一个宽口罐子,食物秤,饮用水,七天左右,就可以有一罐属于你自己的酵母啦。
▲担心看不出来酵母的成长,特地给瓶子圈了个橡皮筋。图|旅厨家
步骤如下:
第一天:称一下罐子的重量(记录),150克温水和100克全麦面粉,搅匀,不密封地盖上。因为完全密封盖上会爆炸。
第二天:把前一天的面糊倒出,剩70克,再加入110克水和100克面粉,搅匀,不密封地盖上。
其后几天的步骤都一样,但是水,面粉和面糊的比例不一样。附上表格:
最后几天的时候,面糊里面有小泡泡,就说明完全成功啦。然后取少量面糊放在一个小罐子里面,混入一比一的面粉和水,放入冰箱保存。
如何养成天然酵母
天然酵母除了娇贵,还很会吃,需要经常“喂食”:放弃一定分量的面糊之后,以一比一的面粉和水来激活酵母。但是我不是每天都做面包,而且这样做的成本也比较高。
跟油管博主Bake with Jack学的小脏罐方法,在不用酵母的时候,我会放少量的面粉和水在罐子里,放在冰箱里慢慢发酵。每次做面包前的一天(24小时左右)让它回温,如果有酒味的话说明发酵过头了,需要倒掉面糊,放入一比一的面粉和水,重复两三次让它复活。比较讲究的小伙伴还会换罐子,挑出两三克,重新喂养复活。
如果要出远门,我还会制作干的天然酵母是和下厨房的Cocolat 学的。把面糊薄薄地刮在烤盘上,自然风干即可。我就是这样子把天然酵母从芬兰带来中东的,有一次面糊被家人丢了,照样用干酵母复活过来了。
▲风干的天然酵母,方便远程携带。
以上就是我对天然酵母的个人心得和想法,如有疑问,请留言给我。祝你早日烤出天然酵母面包!
本期参考:
K. Poutanen, L. Flander, & K. Katina (2009), Sourdough and cereal fermentation in a nutritional perspective, Food Microbiology, 26(7), 693-699.
Chavan, R.S. and Chavan, S.R. (2011), Sourdough Technology—A Traditional Way for Wholesome Foods: A Review.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10: 169-182.
Wikipedia, Web of Science, 以及上面提到的各位博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