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自问自答:谈酒文化究竟是在谈什么?
阅读提示
◆一定得选学历最高的人
江南大学酿造科班生
每周按时来一篇
必须微信直传
字数,怎么地也得过千
什么“物态”呀、“场域”呀、“非特”呀
能用的专业术语统统用上
开头还不直入主题
先从古语说起
再怎么地也得来点英格里希啊
就是一个字儿——拽
你还别嫌难懂
我们还得给人稿费
什么叫专业人士你知道吗?
专业人士就是
写什么东西都写复杂的,不写简单的
所以,我们酒通社的口号是
不求好懂,但求干货
酒业通讯社:中国白酒业的“思想搬运工”
我们采用经典的四层次分类法对酒文化进行定义,其中第一层次是物态文化层,也就是作为物质性存在的酒。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谈“酒”,“文化”则“文化”也,是否超越了文化的范畴,而介入了其他话题所该探讨的领域,此确是一值得注意的问题。古语有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抛开了酒本身来谈酒文化,则无论如何都会虚浮半空,显得虚无缥缈、不可捉摸。是故,我们在谈论酒文化的时候,“酒”本身便是无可逃避的一个主题。
当然,我们所言的酒文化是较为笼统的,而“酒”也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就如在英文中,时常用alcoholic beverages/beverage alcohol来涵括可饮用的酒,或直接用alcohol一词以为总括。其背后亦是因东西洋各国之酒类,并不完全不同。以蒸馏酒而论,有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朗姆酒、金酒之属,以葡萄酒而论,则有红白之分,且依据产地及原材料乃至甜度、酒精度等等之异,有着不同的划分,啤酒亦有黑啤、黄啤、淡啤、精酿、手工等等之别,更有鸡尾酒之变化万千,难以尽数。每一种类、每一品类、每一品牌、每一产品,均有着异样的文化与历史,亦即有其独特的酒文化。
以中国论,言白酒有数千年之历史自然谬矣,然亦有近千年也。初并无香型之划分,或以产地,或以原料,或以工艺,或以字号为别。后逐步发展,而论以香型,至今已十余种,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董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特香型、兼香型、老白干香型、馥郁香型……香型本是专家以白酒之主体香味成分而划分以便品评者,今亦成为一般企业广泛采纳之准绳。当然,于消费者而言,则尚缺少普及。消费之最广者,为浓香、清香两种,酱香亦异军突起,不容小觑。
而在中国,即便仅言蒸馏酒,非只白酒而已。在广西、四川、福建各地,尚有利用糖料按照朗姆酒工艺生产者;张裕之白兰地,亦实现本土化,更为知名。啤酒有百余年之历史,各色“洋酒”之本地制造,亦有百十年历史,自当与外洋有所区别。而有“国粹”之誉的黄酒,更是历经千年沧桑,文化内涵丰富。更别论“医”与酒之关联及各色药酒露酒等等。此点非特指历史而言,即便言现在之酒品,亦琳琅满目丰富异常。
当我们在谈论酒文化时,作为物质性存在的“酒”本身,非特是酒文化所应该讨论的一个重点,且是继续谈论和探究的前提。若使用总括性的酒文化,则大可忽略一些各自的特性,而大致讨论其共性。但若真要对酒文化有着精深的了解和研究,不对“酒”之本身进行界定和说明,是无法进一步探讨的。所以在谈论酒文化的时候,“酒”是基础,是前提,也是一项主要的内容。
当然,在我们所言的酒文化的各个层面中,也可能包含了物质层面的东西。如酿酒的时候,涉及到使用的原料、器具等等,其后在运输、售卖、饮用等等各个阶段,都会涉及到物质性的东西。即便是其心态层,也有着物质载体的不同。如张旭醉后创作的草书,与一部以酒为主题的微电影。我们想要说明的是,对酒文化进行各个层面的划分,并不是截然不同的,而是各个层面交叉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理解和讨论的方便,实际情形中是不可能完全区隔开的。
就算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也包含了很多物质性的载体。文化的开展需要有其“场域”,也就是其外部的客观存在,可能是物质性的,也可能是非物质性的。物质和非物质相互交错,并非截然可分。
所以,当我们在谈论酒文化的时候,对“酒”本身的关注,对“酒”之作为物质性存在的涵括,是最基本的前提和最重要的内容。
🐽我是站着说话腰不痛,但绝不是蛋疼,而是心痛!茅台镇的卖酒人,你呢?
每天上午9点,不见不散▼
我们是中国白酒业的“思想搬运工”
致力于把靠谱和不靠谱的
白酒行业资讯、观点、思想都告诉你
茅台、五粮液、郎酒等营销经理每天阅读
10个白酒从业者至少7个已关注……
嘿,等你好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