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雨声工作室||王长华:电视纪录片《千古貂蝉》解说词(五)

2018年第72期||总第184期

电视纪录片《千古貂蝉》解说词

王长华

貂蝉雕塑

影视剧中的貂蝉形象

第五集

流风余韵

临洮东南部的紫松山传说是貂蝉的故乡,因而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最使紫松山久负盛名的是“花儿”和花儿会。由于紫松山位于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地域,属洮岷北路花儿与河州花儿的交叉地带,使这里的花儿会异彩纷呈,独领风骚。每年春暖花开之时,紫松山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花儿会拉开临洮、康乐50多个花儿会的序幕,直至农历六月六日,将莲花山花儿会推向高潮,吸引邻近三地、七县的数万群众不远千里来游山、对歌、经商、采风。花儿会期间帐篷满山,花伞飘摇,人山人海,歌声如潮,花儿唱红了紫松山。

与紫松山一梁之隔,有一条神奇秀美的山谷,它便是貂崖沟,那就是貂禅的第二故乡。

有诗歌咏紫松山花儿:“十里青山十里花,送歌上路捧清茶;今年对歌成联手,何日探花到妹家?”

紫松山是花儿的海洋、爱情的摇篮,产生了数以万计优美抒情的花儿,衍生出了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成就了无数美好姻缘。试看这几首紫松山花儿:

“紫松山,山连山,花儿越唱心越甜,拴住日头唱三年。”

“紫松山是石头山,尕妹活象白牡丹,看去容易摘去难。”

“紫松山下是洮河,一对鸭子一对鹅,鹅鸭不离洮河水,尕妹不离情哥哥。

没有谁不被这火辣辣的花儿所感动,相信你一定会陶醉在这花儿的情韵里。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

“陇上听歌到翠微,万千游女唱夕晖;花乡此去情堪醉,几度新曲入梦来。”

“河州花儿”是这样歌唱貂禅的:

三战吕布的虎牢关,

吕布的夫人是貂禅。

这两天尕妹的心不展,

你心里有什么熬煎?

董卓大闹的凤仪亭,

吕布戏了个貂禅。

小阿哥没有亏人的心,

造下了今日的姻缘。

胭脂川出了个胭脂马,

临洮县,

出了个貂禅女了。

每天里我宁挨三顿打,

挨打是我愿了意了。

“洮岷花儿”是这样歌唱貂禅的:

半崖上的佛爷洞

佛爷还在啊搭呢?

貂崖沟出(哈)的貂禅女,

胭脂三川跑马呢。

材两根,根四材。

给我把话说亮清,

貂禅跑马谁见来?

杆两根的一根杆,

我们后辈都没见。

从古到今人人传。

一道的四道

貂禅的容貌稀不好。

编成花儿着唱开了。

清人杨昌溪曾经作诗盛赞湖南子弟在开拓边疆中所建立的卓越功劳: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其实,将这首诗中的“湖湘子弟”改为“临洮子弟”,也未尝不可。因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也有1200多名临洮儿女投笔从戎,远赴新疆,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年轻的共和国。这其中,女性占了六分之一,大约有200人左右;这其中,就有临洮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

慷慨报国,深明大义,这就是貂蝉的流风余韵,也是貂蝉精神在新时代的再现。

透过一帧帧发黄的黑白旧照片,人们还可以约略触摸到当年的她们,是何等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又是何等的壮怀激烈,热血澎湃。

1949年8月16日,临洮解放。在新成立的中共临洮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展开了大力支援前线的工作。

 “有志儿女参军去!”招生的第一天,就有600多人踊跃参军,一时间,父亲儿女同参军、兄弟姐妹争报名、师生同学联名投笔从戎、亲朋邻居相约入伍,场面极为热烈。

在临洮享有很高声望的工业学校校长戚文波先生,不仅率子参军,而且亲临众多学生家中,动员说服家长,引导许多学生光荣参军。女子师范学校教导主任魏宣昭先生,奔走于洮河两岸,动员师生积极参军,成为干校建校时出色的宣传员。临洮各学校的干部和老师,率先参军的还有10多位,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激起了临洮知识青年踊跃参军的热潮,同学们浪潮般地涌向了当时一兵团军政干校临时校址——临洮师范学校,汇成了1200多人的学员队伍。

1949年中秋节之夜,月明风清,部队从临洮出发,到达兰州,进行了动员培训。然后经永登、张掖,一路徒步跋涉,每天按照预定的路途艰难行军,日行数十里。干校在张掖驻了20多天,做好了进军新疆的越冬准备和生活补给,然后改乘汽车,经酒泉,出玉门关,于12月中旬到达吐鲁番。

从吐鲁番行军到喀什3000多里的路程,比从兰州进军河西走廊入疆要艰苦得多。一路上,部队无论进县城还是过村镇,从不干扰当地老百姓。各族群众自发地载歌载舞,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到来。就这样,他们艰苦行军48天,徒步行程3600华里,胜利到达南疆喀什。这时已是春耕播种时节,全团行装未卸,征尘未洗,立即开进荆棘丛生的荒野、湖滩安营扎寨,做好大开荒、大生产的准备,揭开了扎根新疆、屯垦戍边的新篇章。

当时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全团住在临时搭的帐篷里,按计划要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6000多亩的开荒任务,平均每人5亩。全团干部战士不畏艰苦,知难而上,每天奋战10个多小时,终于按期完成了任务,使一片亘古荒原变成了千顷良田。

数十年来,这些进疆的临洮儿女,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新疆和祖国的建设事业。他们当年投笔从戎、志壮天山的伟大壮举将永留青史,激励着一代代临洮人民,为祖国建设事业去创造新的辉煌。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生命禁区青藏高原,也留下了临洮籍女战士的深深足迹。

1951年5月,当时还在西安党校学习,年仅23岁的罗佟英,就报名参加了解放西藏工作队,被编入十八军独立支队。他们从兰州出发,经过西宁、格尔木,骑骆驼,趟冰河,过沼泽,翻越世界屋脊唐古拉山,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当年12月1日到达拉萨。

罗佟英在诗中写道:

五月昆仑雪,

无花只有寒。

东风怨杨柳,

此地不春天。

不羡春色早,

雪域开雪莲。

独树一帜美,

傲对风霜寒。

号声似战鼓,

催征人马还。

解放藏同胞,

夺取霸主鞭。

肩负党使命,

不怕西征难。

儿女志气高,

祖国心放宽。

谁说女子不如男?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临洮就有一批女子,冲破封建礼教,勇敢地走出家门,到学校深造,她们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奇女子。

赵菊英,1925年考入兰州中山大学。毕业后,历任兰州市妇女文化促进会常务干事,创作有《梦轩诗集》、《月霞诗集》,成为一代诗人。

张审琴,1928年考入兰州中山大学,毕业后,立志于小学教育,并在丈夫及友人的帮助下,多方筹资,办起了兰州陇右学校,极力扶持贫困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

潘榕石,1926年考入兰州中山大学,毕业后,于1930年担任了临洮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直至新中国成立,先后培养出大批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女学生。

解放后,这些女生奔赴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农业专家、医学专家、企业家、教授、航天工作者、诗人、新闻记者。她们有的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女代表、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等。

谁说女子不如男?临洮吴家三姐妹,以她们如歌如花的《生命的流程》,谱写了一曲《洮河涓涓》。吴连芳、吴卓芳、吴春芳,她们的诗文集中,有生命的初歌,有生活的流云,有心绪的天空,有高悬枝头的耕耘之果,有尘世喧嚣的浮光掠影,也有挥不去,抹不掉的几许伤情……

谁说女子不如男?《洮声凤吟》集诗篇。

2007年出版的《洮声凤吟》诗集,汇集了省内外临洮籍114位女作者的1769首诗词、花儿和说唱作品,可谓蔚为大观矣!

兰州大学教授林家英作诗赞道:

悠悠华夏文明史,

共创辉煌不自卑。

百业行中欣佼佼,

娥眉未必逊须眉!

《洮声凤吟》的主编潘玉君写道:“女性是饱含水质的花朵,情感世界比较丰富,善于抒情。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我们经历过不少屈辱,心中的压抑太沉重。作者在诗歌中发泄自己的悲愤、向往、思考,那是对命运的挑战,是对暴力、伪善、世俗,乃至对人生发出的控诉与呐喊!是一种严肃的抗争,也是对未来寄予的希望!”

再次借用林家英的诗歌,为洮河、为貂蝉、为所有的如貂蝉般美丽的临洮女子喝彩:

清风黄菊飘香日,

心旷神怡听凤声。

洮水流珠滋秀泽,

蛾眉绣口漱吟旌。

志存家国英姿俊,

情系天人境界升。

万里江山无限路,

华章更续启新程。

(全文完)

临洮貂蝉湖已成为游览胜地

临洮貂蝉湖公园一角

王长华

王长华,男,汉族,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编辑:程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启  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投稿时请附作者照片和简历。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