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色是有效的隐藏,可哺乳动物的颜色总是与环境不同,为什么?

伪装素来都是动物的拿手好戏,有些动物通过伪装来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捕杀,有些动物通过伪装来隐藏自己,以便更好的完成捕猎。

而在各种各样的伪装之中,伪装色是最为常见也最为简单的方式。我们几乎无法在草丛中发现一只蝗虫或者刀螂,如果它们不飞不跳的话。而变色龙更是使用伪装色的大师,其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身的颜色,以便为自己提供随时随地的隐藏与保护。不过,似乎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热衷于使用伪装色,哺乳动物似乎大多对伪装色都不太感冒,它们的颜色似乎和身边的环境并没有什么关系。

生活在山林地带的梅花鹿,就和周围的环境很不匹配,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出现了一只带有梅花状白斑的栗红色个体,你说显眼不显眼?

而同样生活在山林地带的老虎,其喜欢炫耀的程度和梅花鹿可谓是不相上下,亮眼的金黄色皮毛加上美丽的黑色条纹,穿行在绿色的山林之中,一眼就会被发现,有时候真的很是疑惑,这家伙怎么能够捕到猎物,谁发现不了它。可事实上,真的谁也发现不了它。原因就在于动物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并不一样。我们总说红绿蓝三原色,并不是大自然中只有三种原色,而是我们的眼睛只有三种视锥蛋白。

能够分辨颜色的细胞叫做视锥细胞,它存在于我们的视网膜上,人类的视锥细胞中有三种视锥蛋白,我们称其为长波视锥蛋白、中波视锥蛋白以及短波视锥蛋白,三种视锥蛋白对应的是红绿蓝三种颜色。

我们的神经系统会综合三种视锥蛋白所接收到的信息来形成复杂广谱,于是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就有了颜色,所以我们所见的世间所有颜色都可以用红绿蓝三色按一定比例调配出来。然而,在哺乳动物之中,只有人类和大多数的灵长类动物才拥有三种视锥蛋白,而大多数的哺乳动物只有两种视锥蛋白,而没有感受红色的长波视锥蛋白。

当失去了红色,绿色的树和土色的山地看起来就是一种介乎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色彩,而拥有金黄色皮毛的老虎和栗红色的梅花鹿看起来同样也是蓝绿色的。

所以在动物的眼中,梅花鹿也好,老虎也罢,其实都拥有者完美的伪装色,它们的颜色会和周围的环境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那么有两个问题,其一,为什么哺乳动物只有两色视觉呢?其二,为什么大多数的灵长类动物会比其它哺乳动物拥有更为丰富的三色视觉呢?一切都应该从进化之中寻找答案。生物之所以要进化,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来保证自己的生存以及种族的繁衍。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哺乳动物的两色视觉实际上是一种优势。

哺乳动物的祖先生活在恐龙统治的中生代,为了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哺乳动物选择了夜行,而夜行需要有良好的夜间视物能力,所以哺乳动物进化出了一种视杆细胞,视杆细胞不同于视锥细胞,它不能辨别颜色,却能够感受微弱的光线,同时哺乳动物舍弃了一种视蛋白,你可能发现了,同样是只有两种视蛋白的色盲患者的夜视能力也要强于普通人。

看到丰富多彩的颜色本身对于生存和繁衍并没有过多的帮助,但增强夜视能力却能够大大提高哺乳动物的存活能力,所以在恐龙的统治结束后,哺乳动物也没有再次恢复为三色视觉。而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之所以重新进化出三色视觉可能与它们的食性有关。灵长类动物的主要食物是果实,如果不能识别红橙色,判断果实是否成熟就有些麻烦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