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云阳板,装扮古雅,气势磅礴

陇西“云阳板”发展现状之我见
文|  林晓波
云阳板是甘肃省陇西县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笔者以实地采风情况为依据,拟从表演内容以及表演道具角度进行初步的归纳整理,以此来阐释其在特定环境下的社会文化价值,并就当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1
云阳板概况
云阳板是陇西特有的民间群众文艺,它具有地方性、武术性、宗教性的特点。其阵容庞大,仪仗鲜艳而雄威,装扮古雅,气势磅礴。
1、云阳板的起源:
陇西云阳板是民间祭祀神佛的活动,始末在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根据其活动形式、表演时间、服装道具以及民间传说来判断:云阳板和佛教、道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云阳板初具规模始于元朝,在明朝时期得以发展,其主要目的是用来祈福、保平安。但随着满清入关以及大清帝国的建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反清复明”的浪潮,清廷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很多组织也为了保存实力而借助宗教的名义待机而动。云阳板的武术套路便由此而来,组织者亦将武术套路渗透到了云阳板的表演当中。
2、活动时间及名称:
陇西云阳板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①进行,俗称“朝山会”,正名称“浴佛节”
3、云阳板的造型:
云阳板是八仙人物曹国舅所持的法器,民间俗称“四页瓦”,戏剧上称“檀板”或叫“牙子”。一般采用两条质坚而轻的红椿木、槐木或桐木制成,常用的大板长6尺,宽1.2尺,厚寸许,由两个精壮大汉举舞。而如今朝山活动中仙童所拿的是它的放大。
2
陇西云阳板的队列构成
1、横幅:“浴佛会”
上款:四月八日 下款:组织者(如:某街、村)
2、飞虎旗两面:图案有飞虎,红色火焰边,图案形态可以变化。
3、 彩旗二十面
4、木牌四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各占其一。
5、佛幡十对
6、万民伞一个
7、熏炉一对、花瓶一对
8、香案一张(供所在地方神位)
9、八仙幡一对(上画八仙人物)
10、佛祖释迦牟尼画像一幅
11、鸾架一付:金瓜、朝天蹬、春秋刀、斧、扇各一对。
12、乐队配制:鼓、萧、笛子、管子、锁呐、大锣、小锣。
13、人员配置:列队打板者可分为二组、四组或更多,每组四人。
3
陇西云阳板打板人服饰
1、头部:
头部两侧挽双髻②;发辫长一尺有余,从耳前下垂至肩下;头后披黑帕齐于肩;前额发髻处束上有月牙状的紧箍,头戴一朵红花。
2、上身:
可用白、蓝、黄等色;袖子稍短但必须超过肘部;袖口、领下、衣边、裤口必配其他颜色的布料作祥云式的贴边。
3、下身:
着短裤,颜色与上身相同,要求宽松,长及小腿处;脚腕扎青丝带,外侧挽上青花;脚穿青色麻鞋。
4
云阳板的表演形式
20世纪40年代陇西云阳板套路共有三十六路,1954年举办过一次后至1984年三十年再未举办。随着时间的流逝渐被人为的遗忘和流失。目前现存的套路有:
1、缠头扭丝2、金鸡独立3、苏秦背剑4、二郎担山
5、童子拜观音6、铁牛耕地7、古树盘根8、朝天一柱香
9、杀手锏10、盘肘轮11、湘子吹笛12、单童抱书
13、白鹤亮翅14、金蛟剑
另外,云阳板表演的乐器与曲牌也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因本文篇幅有限,暂不做陈述。
5
陇西云阳板的文化社会价值
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应渗透于它所在地区的的文化社会价值中,云阳板即是在先民们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它继承和体现了陇西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精髓。正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云阳板与宗教信仰不断相互促进、交融,始终处于一种错综复杂的交织状态,如今它已为陇西仁寿山宗庙祭祀所用,所以其创作和发展必定会与陇西宗教祭祀文化相适应。
云阳板这一表演形式在不同时期的融合与发展,反映出其具有民间性、地域性、传承性和娱神娱人的特点,展现出陇西文化“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兼容并蓄”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价值。
六、陇西云阳板当前发展状况与建议: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发展、推陈出新,这对民间艺术来说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念转换,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顺应社会发展的变迁以及开发和研究云阳板都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研究和发展云阳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云阳板中重新实现精神定位,让社会成员在文化转型的混沌中进行“文化寻根”,唤起理性的文化传统良知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实地走访情况来看,目前云阳板的发展状况另人担忧。针对当前存在的演出水平不高、演出艺人没有很好的文化修养、艺人老龄化并且缺乏具有从事表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艺术工作者等问题,我们可采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要从群众文化的角度出发,引进从事艺术表演的专业教师,对不同年龄的艺人进行有组织的培训,以求得云阳板表演的民间艺人作为文化的“链”在其自身的发展与传衍中发挥作用;其次,经专业人员的提炼加工,让云阳板走出民间,发展成为当地或周边高等院校和剧院具有民间元素的表演教材,把这一民间艺术搬上舞台,让它们在民间和剧场的双重轨迹上寻求各自的发展,以保证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拥有更宽阔的发展道路。
岁月沧桑,世事变迁。陇西仁寿山规模宏伟的殿堂寺院几经兵火,损毁殆尽,然而朝山庙会却顽强的延续下来。云阳板依然年年挥舞,板声响彻陇城,依旧是人民群众喜爱的,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民间艺术形式。陇西人民虔诚的心灵依然会在固定的时间挥板舞动,使云阳板在这片黄土地上繁衍发展。正是这种认同,给云阳板舞动和表演的空间,又是这种空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认同。笔者坚信云阳板会在这片土地上延续下去,也希望云阳板得以更好的发展与保护。
参考文献:
1、《陇西道情选》 史继明 杨学俭编 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2007年版
2、《陇山怡情》 陈富裕著 作家出版社 2006年版
3、《陇西小曲小调集》 王健编著
4、《陇西文化》 (2、3、4、期 ) 陇西文化编辑部编
5、《绿梦》 常孝行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版

小编| 双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