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 通化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十三五”期间,通化市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推动通化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市本级与各县(市、区)相继完成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的制度框架,全市2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完成医院章程制定工作。市中心医院、集安市医院完成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药品和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市中心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甲等医院,成功获批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面推进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全市7家公立中医院全部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建成81个中医馆,省级优秀示范中医馆25个,通化县中医院、辉南县中医院新楼投入使用。

  ——医疗服务网络越织越密。全市70家乡镇卫生院均配备急诊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农村医疗应急急救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建成71个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64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全市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升级为国家级,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跨入省级示范行列,22家乡镇卫生院跻身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智慧医疗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省率先试点省级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在全市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了就医“一卡通”。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展远程影像医疗服务项目,推动各级各类医院开展预约挂号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快捷查询等惠民应用。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通化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连续4年荣获全省先进集体。制定出台《通化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通化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通化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等。全市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列,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进入全省第一梯队,率先在全省实现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纳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体系,监测覆盖率100%,监测完成率100%。综合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建立起符合通化实际的“一统领一优化五建立”的综合监管体系。今年,通化市被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信用+综合监管”试点城市。

  ——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制定下发《“健康通化2030”规划纲要》。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咨询、义诊活动。积极开展“健康中国行”、户外徒步节等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救治比例均达到100%。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增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东昌区妇幼保健院、柳河县妇幼保健院、通化县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并投入使用,集安市、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东昌区妇幼保健院通过省级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验收,辉南县、东昌区被评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单位。

  ——卫生健康项目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卫生学校实验实训楼项目完成主体封顶,市中医院门诊住院楼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市海龙精神病医院精神康复养护中心项目已完成5000平方米建设任务。今年,通化市积极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了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市传染病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建设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可转换传染病区建设项目、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建设项目。目前,通化市核酸检测单位发展到14家,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18660人份,随着城市检测基地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日最大检测能力可达44580人份。

  通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恩武表示,“十四五”时期,通化市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加快健康通化建设,聚焦公共卫生短板,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力打造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跃上一个新台阶,为百姓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推进健康通化建设,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必将为全市人民带来更大福祉。

  (来源:通化日报 记者:王远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