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穴 | 涌泉穴在临床中的妙用
涌泉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涌泉穴位在足内陷中,屈足卷趾宛宛中,于足底(去趾)前1/3处,卷足时呈凹陷处取之。
涌泉穴属天、地、人三才穴之一。<资生经》曰:“针灸于诸穴皆分主之,独于膏肓、三里、涌泉穴,特云治杂病是三穴者,无所不治也。”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为肾经经气之所出,针灸该穴可滋补肾水,补水之不足,井穴又皆有宣闭开窍之功,涌泉之义即如泉水般外涌也。针刺涌泉穴,可通肾窍、行气血、化瘀浊、使血行瘀去,故凡气血瘀滞,窍闭不通之应用之皆效。
从经络循行来看,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絡膀胱,上贯肝膈.....入肺中....络心。因此与足太阳膀胱经为表里,并与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以及督脉皆有经脉相通,其内在联系使之关系密切。故针刺涌泉穴可治疗与心、肺、肝、膀胱,督脉诸经有关的疾病,并与之相联系的五官疾病。
一、泄热开窍、通闭苏厥,治疗中风
病例:谢xx,女,65岁。 十余日前不明原因猝然仆倒,人事不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两手固握。虽经多方抢救,至今仍未苏醒。为此针刺双侧涌泉穴,用强刺激泻法。并配合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针一次后患者神志复,诸症消。
体会: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也为回阳九针穴之一。为临床急救之要穴,<灵枢>有“病在脏者,取之井”之说。故凡遇中风昏仆,针刺其它急救穴位而不能促其清醒者,皆应强刺涌泉穴,或配合十二井穴,多能促使其神志早日复苏。
二、火盛水亏、需补涌泉,可治肾厥头痛
病例:刘X,女,28岁。十六岁月经初潮时,即发生头痛,以后每遇月经来潮时即感头痛剧烈,且口渴心烦,颜面潮红,四肢厥逆,喜静畏光。舌质偏红无苔,脉细数尺脉尤甚。属于肾阴不足、阴虚阳亢、虚阳躁扰,脑脉失养。以滋补肾水以制阳亢为主。先用三棱针点刺百会穴放血,而后针补涌泉。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两疗程后病愈。
体会:“头为诸阳之会”,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此。凡外感内伤,气血瘀滞均可引起清阳不升,而发头痛,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肾为水脏,肾水者,真水也,能滋济诸脏,倘若肾水不足,不能滋润诸阳,必然造成阳气浮越,阴虚于下,阳浮于上,而发为此例之肾厥头痛。故补涌泉病斯平。
三、补肾滋燥针涌泉,治疗习惯性鼻衄
病例:周x,男、28岁。患习惯性鼻衄已六年,每遇秋季发作尤频,服止血药及鼻内堵塞法,虽能暂止、过后易复发。患者面色苍白、心悸、口唇不华、舌淡苔白,脉虚细。针刺双侧涌泉,用艾条灸20分钟,并配合少商穴点刺放血。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一疗程,一疗程后病愈。
体会:鼻衄多因肺蕴风热,血热上行, 上迫鼻窍,致使络破血溢所致。肺者金也,肾者水也,倘若肾水不足,子虚及母,必然造成肺阴不足,肺肾阴虚皆可导致虚火上炎,鼻为肺窍,虚火上灼阳络,而发为鼻衄。针补涌泉穴,可滋补肾水,水足金实,虚火自不上炎,肾水充足,心火亦减其光,水火相济,心火自不刑金,鼻衄之症得愈。
四、针补涌泉、可调经种子
病例:董X,女,34岁。结婚十余年未曾怀孕。经妇科检查:子官发育正常。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色淡。虽经多方治疗未效。嘱经前十日前来针灸,每次针刺双侧涌泉穴,并配合阴交、关元、三阴交,用艾条灸30分钟。连续针灸数月,喜有身孕。
体会:肾藏精,主生殖,肾气虚馁,女子多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皆可导致不孕。针刺涌泉穴可滋补肾水,使阴盛阳长,阴阳协调,故可有子。
五、针涌泉穴可引火下行,可治失眠症
病例:杨xx,男,38岁。五年来,患者失眠,且心烦不宁,头晕腰酸,夜出盗汗。舌质红胎薄白,脉细数。针刺双侧涌泉,每次留针20分钟,十次为一疗程。 针两疗程后失眠得愈。
体会: 心肾同属少阴, 心居上焦主神明, 肾主下焦主藏精。心降液,液中有真火,肾升气,气中有真水。心阳下降于肾,以温肾水,肾阳上济于心,以养心火,水火既济、则心神自宁。余道张景岳关于“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安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由乎精”的旨意。治疗心肾不交之失眠,多从滋阴补肾,清降心火入手,多获良效。
六、针补涌泉,可滋肾平肝,治胃气冲逆之呕吐
病例:李X X,男,56岁。患者胃痛呕吐不止五日,且神疲,纳呆,口苦,服药未效。舌质红苔黄、脉弦。针刺双侧涌泉,太冲,涌泉加艾条灸。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2次后病愈。
七、针涌泉可引火归源,治疗小儿鹅口疮
病例:王x x,男,10个月。患鹅口疮约一周,曾用冰硼散等药涂口腔未效。口舌皆红赤,口内布满白屑,因疼痛乳水不进,患儿啼哭不止,患儿食指指纹红紫。针刺涌泉、大陵穴,提插捻转数秒钟后出针。每日一次,二次后痊愈。
体会:鹅口疮是以满口及舌上布满白屑为特征。故鹅口疮又称“雪口”。其致病因素多由胎中禀受其母饮食热毒之气,蕴积心脾二经,出生后伏热上炎,熏灼口舌而成。涌泉穴为足少阴之井穴,泻之可清热泻火,补之可滋肾养阴,小儿多为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若外邪与内热相搏,极易化火,而涌泉穴能滋补肾水,肾阴上济于心,心火下潮于肾,心火自不上炎,故有引火归源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