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用10年“重建”圆明园,创下四项世界之最,央视都为他拍纪录片! 2024-08-04 00:35:16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维克多·雨果雨果描绘的就是圆明园,这座位于北京西郊的园林,是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以“万园之园”的美誉,给世人留下无尽的遐想。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侵略者洗劫破坏后放火焚毁了这座华夏建筑艺术的绝壁,千古辉煌,毁于一旦。圆明园曾经到底有多美我们不知道。如今,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残存的画卷遥望她倾世绝美的容颜。但总些人为了让这些美景重现于世而努力着。有人通过严谨科学的论证,和先进的虚拟复原技术,完成了圆明园32个景区的复原设计和三维再现。圆明园复活了,但是,只是复活在虚拟空间里。为了让这独有的景色真实再现,一位微雕大师,耗费10年时间,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圆明园全景模型。这位微雕大师名叫阚三喜,在微雕界被称为“玲珑圣手”。2000年,他的作品《世纪明珠》,作为建国50周年的献礼,之后该作品被浇铸成青铜器,为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阚三喜出生于木作世家,自小就非常酷爱雕刻与古典文学,尤其对古代园林情有独钟。阚三喜的曾祖父参与过圆明园的修复工作。因为曾参与过修缮,制作一个圆明园的微雕作品,一直都是阚家最大的愿望。但由于各种原由都未能实现,而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在阚三喜的手中完成了。1996年,阚三喜正式开启微雕圆明园之路。制作一个微雕景观很复杂,一般要经过选材、画稿、雕刻、着色、拼接合成等,8个基本步骤,28道工序。一件小小的微雕作品,耗时几个月甚至数年是很常见的事。《全景微雕圆明园》按照 1:150 的比例打造,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首先对材料的需求巨大,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较高,阚三喜主要选用紫檀木、绿檀、黄杨木等十来种珍贵木材,光是这些木材就用了近60吨,此外还有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名石近5吨。选材准备好以后,阚三喜就开始着手画稿,他主要参考1928年中华书局影映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这是迄今最为详细地记录圆明园景色的书籍。制作时,步骤最为繁琐的便是2500多栋建筑,这些建筑只门窗就多达10万个。这些微缩门窗虽然样子小巧,但每一扇都运用古代的榫卯结构,可以自由开合,与真实的门窗几乎无异。当然,繁琐的可不止是门窗,还有每个屋顶上的瓦片,瓦片的弧度用手工比较难把控,为此,阚三喜还自己组装了一个机器,一是完成弧形的制作,二是加快工作的进程。在他的巧手之下,正大光明殿、大宫门的精致与气势一一还原而出。正大光明殿 大宫门庭院中的喷泉也让阚三喜耗尽心思,比如园中一大奇观海晏堂十二生肖。在其还未被毁时,十二铜像会根据时间的推移依次喷水,预示全天不同的时间点。制作出这样一个微缩喷泉,需要不断打磨、试错,仅仅完成泉眼,阚三喜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这可是世界上最小的喷泉,不仅精细好看,还能自动喷出水来。阚三喜对每个细节都处理得相当精致,没有因为要凸显整体而忽略了细微。就连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用0.3毫米厚的竹片精削而成。最令人惊叹的是,阚三喜制作微雕圆明园之中,可不止有建筑与风景,他还设计了许多人物,让这座微缩版的万园之园多一些生气。园中共有5500个陶瓷烧制的小人,这是世界最小的景德镇陶瓷人物,平均高度1.2cm、最矮的6mm,如同米粒大小,但脸上的神态却纤毫毕现。不仅如此,阚三喜还为人物设计了各种场景活动,抬轿的、站岗的,每一个都五官齐全,神态自然,十分精致。阚三喜说,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这些人物的制作工艺改良了三年。10年间,除了吃饭睡觉外,阚三喜的其他时间全都在工作,终于“重现”了这座万园之园。整个作品长 18 米,宽 14 米,占地面积达到 252 平方米,再现了 12000 棵树木、2500 多栋古建筑、以及大小各异的山峦250座,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微雕作品。雕梁画栋、亭台楼阁,花草假山、宫廷人物,什么是细致入微,什么是栩栩如生,看看阚三喜手中的这座“圆明园”就知道了。央视的《探索发现》栏目特意为他拍摄了部纪录片,讲述其微雕圆明园的故事,让我们了解这位木雕匠人背后的故事。2010年,阚三喜的《全景微雕圆明园》在上海世博会的世贸中心主题馆中展出。但因为占地面积太大,世博展览后,少有其他展览馆愿意挪地展出,作品只能再次拆解,默默被收回了仓库里。由于在搬运中遇潮或碰撞,不少部件出现开裂和破损,这让阚三喜忧心忡忡,他说,“北京圆明园被毁了,我的圆明园模型,是不是也要被毁了。”幸好,2012 年中国园林博物馆将其永久的收藏在馆内。阚三喜用10年时间,妙手打造这一历史园林,虽然真实的圆明园我们无法看到,但在阚三喜微雕建筑的细节中,我们能联想出其无限的壮丽,这也弥补了许多国人的遗憾。微缩手艺,以小见大,手艺人的付出,丝毫不缺用心与专注。阚三喜用10年告诉我们,总有一些人的坚守,是为了铭记那段历史。 赞 (0) 相关推荐 圆明园在被烧之前全景是这样的,太壮观了 圆明园在被烧之前全景是这样的,太壮观了 圆明园3D全景复原(高清版) . 圆明园到底有多美?3D复原圆明园,揭秘十二生肖喷泉由来 圆明园到底有多美?3D复原圆明园,揭秘十二生肖喷泉由来 纪录片 被毁前的圆明园 纪录片 被毁前的圆明园 浙江84岁老人花300亿重建圆明园,遭专家斥责,如今竣工惊艳众人 引言 <三月初八日幸圆明园>写道:"满眼韶光如有待,东风着意为吹嘘."这句诗所描绘的正是圆明园的独特风景.历史上,圆明园就是我国园林之最,但因为列强的入侵以及他们的嫉妒 ... 浙江84岁老人花300亿重建圆明园,遭专家谴责,如今竣工惊艳众人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再次战败,北京城破,圆明园被洗劫一空,而后又被英法联军付诸一炬.<北京条约>签订之后,清廷暂得安宁,慈禧掌权之后,就开始筹措修复圆明园. 1894年,正值 ... 83岁老人花300亿重建圆明园,遭专家谴责,如今完工让人震撼 前言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中国文化经历千年发展,底蕴深厚,在中国历朝历代,各个方面的技术都是领先于世界的,尤其是在建筑领域上,也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在中国 ... 70岁老人玩房车8年 走了13万公里 以前连服务区都不知道是啥 70岁老人玩房车8年 走了13万公里 以前连服务区都不知道是啥 70岁老人10年走访160个麻风村,'把老人接下山,把痛苦封印进历史' 2017年,黄焱红把自己的书送给他的朋友--麻风康复者杨四妹. 多年的积极防治后,麻风病在我国已被基本消除,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和它一并淡出人们视野的,还有那些曾饱受病魔荼毒,如今依然离群索居的老人. ... 抱团养老10年后曲终人散,70岁老人坦言:有时我们高估了人性 抱团养老10年后曲终人散,70岁老人坦言:有时我们高估了人性 2021-01-06云溪情感 导语: 在过去,养老只靠一类人,那就是儿子,因此才有了"养儿防老"这句话.在传统观念里 ... 致敬:70岁老人一辈子的人生经验全在这儿了! 父亲说,大学时的同学今年会来莱芜聚会,前期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 父亲班里的同学们几年前才取得联系,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精英倍出. 父亲很少上网,所以,他跟同学间的联系就用了我的电子邮箱,有什么事 ... 70岁老人说这五种人,晚年注定老无所依,希望没有你 人们在小的时候希望得到父母的爱,能够幸福快乐长大,无忧无虑,长大之后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成为有能力的人,希望有美好的婚姻,能够有美满的家庭,到老的时候会希望能够享儿孙福,能够有人陪伴,孩子孝顺, ... 人到晚年,到底是儿女亲,还是老伴亲?70岁老人给出绝对的答案 人到晚年,到底是儿女亲,还是老伴亲?70岁老人给出绝对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