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南北大势,为何独明朝逆势而行?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多次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最经典的格局莫过于南北对峙,其结果除明一朝,无一例外是北方统一南方。本文从中国地理大势和战略的角度,并结合南北地理的细节来分析南北战争中,南方北伐屡屡失败和明朝能够一统的原因,而政治、经济、军事原因鉴于已有众多文章分析,本文则不再赘述。

1.割据战争中的位置。

从地理大势上来说,中国有四个位置最适合割据,分别为东南、关中、河北、巴蜀,这四个位置或被山或阻水皆有险可持,只需要在一到两个战略方向上面对敌人。

在四大本位的周围又有四大枢纽,分别为汉中盆地,山西山地,山东平原,江汉平原。一旦占据四大本位,就必须夺取枢纽地带,以求向两翼伸展,进而形成左右开弓之势,挤压其他本位的发展空间。

除去四大本位和枢纽,还有一个四战衢地——河南。历史上无论东西对峙还是南北割据,河南是一个绕不开又不得不夺的地方,历史上的河南大战大多异常惨烈,以河南为中心发展的政权,除了曹操和朱温全部灰飞烟灭。

尤其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南北对峙——东晋南北朝,南方曾多次击败北方,夺取潼关至东平一线的河南地,但始终无法彻底控制这一地区,双方在这个地区常年拉锯,最后耗尽了南方国力,在南北大战中败下阵来。

2.南朝北伐的河南死结。

三国时期袁淮曾言:“(孙吴)舟楫为用,利则陆钞,不利则入水,功之道远,中国之长技无所用也。”由此可见,南方的军事行动离不开江河水系,除了军事战斗外,船运也是南方最主要的运输手段,正所谓十车不抵一船,水运始终伴随的着南方的发展和行动。

黄淮地区间由汝水、颖水、涡河、汴水、泗水等河流形成了丰富的水网,而且水系主要流向为西北——东南或东南——西北,南朝无需耗费太大的精力,就可以通过开凿运河将这些已有水系联通,作为其北伐的进军路线,由淮河进入河洛地区。

虽然黄淮水系有利于南朝发挥水军优势,但南朝战果却极其有限。南朝数次出兵河南地,皆徒劳无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南朝在北伐战略目标和地区选择上存在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祖逖、谢万、殷浩、褚裒北伐皆争于河南,而河南当时正是混乱和动荡的交汇之地。洛阳地区残破,人口和资源匮乏。桓温二次北伐只留下千人守洛阳,显然可夺而不可守。而且河南位于天下之中,面对关中,山西,河北三个方向的来敌,正面宽大,沿河皆需防守,难以应付。

南朝北伐路线固定,主要是趁春夏雨季涨水由江入淮,再由淮泗入黄河。为了确保后路,还需要分兵沿千里黄河列戍置守。但是,等到秋高马肥,水位下降黄河结冰,北魏铁骑南下,河南的防守便很快崩溃。所以元嘉七年,到彦之进兵,北魏群臣们顾虑刘宋,崔浩则断言:“设使国家与之河南,彼亦不能守也。”,拓跋焘也果断北撤。后来的事实证明,宋军逆泗水而上,每天行军十里,耽误了大量时间,夺下洛阳后,未及修缮城池,储备粮草,就到了冬季,北魏反击一举夺回洛阳。

针对反复争夺河南无功的局面,郗超建议桓温长驱攻击邺城,即使不从此计,也应屯兵河济等待物资充足,再北攻邺城。此外,刘兴祖亦上表宋文帝言:“愚谓宜长驱中山(今定州),据其关要”。但两人提出从山东北进河北的策略均未被采纳。

3.山东困局。

从地理大势来说,山东半岛一面靠海,从山东直上河北确实可以避免多点作战集中兵力。但山东却有一个非常大的劣势,由于沂蒙山区分割了黄淮水系,导致山东缺乏水系将淮河与黄河和河北联通,所以南朝势力极盛之时往往只能止步于山东。

刘裕北伐南燕,晋军至下邳弃舟舰辎重登陆,针对这一反常举动,公孙五楼对慕容超提出,“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

桓温第三次北伐吸取之前缺粮的教训,开桓公渎联通巨野泽与黄河,此举不但浪费了大量时间和兵力,而且开凿的渠道水浅不能通行大型舰船。直到九月渠道才开通,不但让燕军获得了喘息之机,在枋头击败桓温,又逢冬季水位下降,晋军无法获得补给,又只能通过陆路撤退,结果被燕军一路追杀几乎全军覆没。

太元九年,谢玄北伐平定兖州,又筑土坝拦截吕梁之水,树立栅栏,合七埭为一支流,承接两岸的流水,解决粮草问题之后,才继续讨伐青州。

元嘉八年,檀道济出彭城经东阳,救援至历城,又一次面临缺粮问题,通过唱筹量沙骗过魏军才得以安全撤退。

通过以上战例可见看出,在山东北部作战,南朝始终面临后勤运输难题,无法深入持久作战,即使突破至邺城,北朝也会举全力来争夺,胜负难料。

4.时代变迁,逆势而行。

元朝末年,朱明北伐,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南方统一北方的政权。这里除了经济,人口重心转移到南方,元朝衰落之外,还伴随地理大势的改变。

元朝定都北京,中国首都的地势从第二阶梯下降至第三阶梯,北方没有了居高临下之势。其次,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山东的重要性急剧提升,山东保有边角优势的同时,又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枢纽。这些改变无疑为朱元璋北伐成功开创了地理上的条件。

朱元璋由南京出发北上山东,然后西趋河南堵塞潼关扫平侧翼。洪武元年,明军由汴梁北上邯郸,封闭太行山陉口,阻挡山西元军保护后路,然后东至山东临清会师,沿大运河北上,再也不用担心后勤问题的明军遂一举攻克大都,完成由南统北的伟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