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响髋原因以及康复训练
弹响髋是指髋关节在主动伸屈活动和行走时,出现听得见或感觉得到的响声。弹响的原因较多,其中外侧因素较常见。
髋关节外侧因素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髂胫束的后缘或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缘增厚,在髋关节作屈曲、内收、内旋活动时,增厚的组织在大粗隆部前后滑动而发出弹响,同时可见到和摸到一条粗而紧的纤维带在大粗隆上滑过。
被动运动时无此现象,多见于青壮年,常为双侧性。
多次肌肉注射致臀大肌后部肌肉纤维化也可引起弹响,并需要手术治疗。
髋外侧结构紊乱引起的弹响由于不引起疼痛,极少需要手术。
病人在了解病因后多不愿进行治疗。如果出现疼痛,首先应尽可能采取保守治疗控制症状,如理疗、局部注射或改变动作习惯,一般疗效较好。
2
髋关节内侧因素
弹响髋可由髂腰肌腱或其下滑囊的结构紊乱引起。
髋屈曲时髂腰肌腱移向股骨头中心的外侧,而伸髋时该肌腱越过股骨头滑向内侧,髂腰肌腱在股骨头上的这种来回移动可产生弹响。
髂腰肌在髂耻嵴突起或小粗隆外生骨赘上滑动也会发生弹响。该肌腱越过肌腱与髋关节囊前部之间隆起的髂腰肌滑囊时,同样会产生弹响症状。
有人证明髂腰肌滑囊造影是鉴别髋内侧弹响原因的最为有用的放射学检查方法。对这种病人,MRI可有效地排除关节内病变。
3
关节内因素
患者和医生均能感觉到的弹跳感有时可由关节内疾患引起,如骨软骨瘤病、其它游离体、髋臼盂唇的损伤或继发于髋臼后缘异常或髋部肌肉瘫痪引起的髋关节半脱位。
儿童和青年的习惯性髋脱位或半脱位也是弹响髋的原因之一。
理疗方案:
弹响髋这种问题很常见,主要的表现就是髋关节在做主动的屈伸活动时在关节的周围出现弹动并有“咯噔咯噔”的响声,并且关节的功能也会受影响,尤其是在做屈曲或内收内旋动作时,必须要有“别”一下的感觉。
除此之外一般不会有疼痛等其它不适感,所以也很少有人主动的去求医治疗。
往往有些人在练习瑜伽之后才发现自己有些毛病的,因为在瑜伽的练习中髋关节活动还是比较频繁的,所以这种问题对有些瑜伽动作的练习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导致这种问题的内在原因大多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群紧张有关,当然髋关节周围的肌群紧张可能由先天性、受凉受寒、劳损、外伤等引起。
一般分关节外和关节内弹响两种。
关节外弹响较常见,主要是由于髋关节在做屈曲、内收或内旋等动作时增厚的髂胫束后缘和臀大肌的腱性附着部前缘自股骨大转子突出部滑过时摩擦发出弹响,有时甚至能看到一条粗的索状带从大转子处滑过。一般为双侧性,而且女性青壮年较多见。
关节内弹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髋关节周围的多组肌肉群的拮抗的牵引力不均匀,导致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软骨对合面出现微细的差异,以致髋关节在特定的某一方向活动时会发生交锁,影响功能,但当其向其它方向活动时交锁解除而发生弹响。
所以这两种情况都由于髋关节周围肌肉紧张或肌力不平衡有关。
前者应重点放松髋关节外侧的软组织如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臀大肌等。
后者应当对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做检查,如髂腰肌、内收肌、四头肌、腘绳肌等。
以判断出这种肌力不平衡与哪些肌群有关,再做相应的伸展或加强,以改善髋关节周围力量与柔韧性的平衡。
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一般是保守疗法,极少数严重的要手术切开紧张的软组织。
保守疗法可以用运动拉伸或按摩,下面就以最常见的关节外弹响的运动拉伸方法举例介绍:
关节外弹响的拉伸主要是以拉伸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臀大肌为主。
臀大肌拉伸
臀大肌加强拉伸
阔筋膜张肌拉伸
阔筋膜张肌与臀大肌拉伸
阔筋膜张肌与臀大肌拉伸
阔筋膜张肌拉伸
做此动作时要注意上面的大腿尽量内旋,膝盖朝向地面方向,体会大腿外侧伸展。
臀大肌髂胫束伸展
泡沫轴按摩髂胫束
附:
臀大肌
部位:骨盆后外侧面臀部皮下。
起点:髂骨翼外面,骶尾骨背面及骶结节韧带。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阔筋膜张肌
部位:大腿前外侧,包在大腿阔筋膜鞘内。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臀小肌损伤与弹响髋
弹响髋,又称卡塔髋。
关节外弹响称Snapping hip,关节内弹响则称为Clicking hip。
目前对弹响髋认识尚有分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系髋关节在主动伸屈活动或进行时,髋后外方的纤维索状物在大转子往复滑动而引起(臀大肌前缘、髂胫束后缘或少数较长的阔筋膜张肌)。
亦有学者认为髂腰肌肌腱在髂耻隆凸上往复滑动引起弹响。
但在临床中我们检查弹响髋病人时发现,许多病人有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表现:
(1)大转子外方或髂腰肌止腱未能查到压痛点或条索状物;
(2)髂胫束紧张试验或腰大肌试验阴性;
(3)部分患者曾行股骨大转子外侧肌腱筋膜松解术,弹响依然存在;
(4)弹响及跳动感在关节内,行走时多不明显,下蹲后起立时多见,并伴有髂棘下疼痛;
(5)查体时髂棘下至大转子前缘走向可触及粗条索状物,髂棘前下缘后外侧及大转子前缘有深压痛。
通过解剖我们证实了髂前下棘外侧至大转子前缘这一部位条索状物为损伤的臀小肌,极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臀小肌的解剖学特点
1、臀小肌起于臀前线下方,髋臼上方的髋骨骨面,形成扁腱止于大转子前缘及外上部,与臀中肌共同从上面复盖髋关节。受L4——S1脊髓节段的臀上神经支配;
2、肢体下垂时,臀小肌与臀中肌共同起悬挂肌作用,能防止关节囊拉长及肢体坠落;
3、两侧下肢站立时,臀中肌、臀小肌能防止股骨头自髋臼脱出。
生物力学试验证实,在身体强壮的成人,臀小肌的支持力约为142KG,臀中肌约为130KG。
在所有朝上朝内的肌肉(耻状肌、闭孔外肌、旋外肌、臀中肌、臀小肌)联合支持力估计约为500KG,仅臀中肌、臀小肌约负担一半以上支持力,其中臀小肌占到28%以上,故在站立时,臀小肌对髋臼的稳定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4、臀小肌的主要作用是外展髋关节,同时前部纤维有内旋及前屈作用。
在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方向运动中,臀小肌与不同功能的肌肉组合起着数种不同的功能:
(1)作为主要外展肌,与臀中肌共同作用,在阔筋膜张肌、梨状肌、缝匠肌、闭孔内肌和臀大肌下部纤维协助下外展髋关节;
(2)作为主要内旋肌,臀小肌与臀中肌前部纤维和阔筋膜张肌在协同力量较弱的半腱肌、半膜肌、髂腰肌部分纤维共同作用下内旋髋关节;
(3)臀小肌与臀中肌共同协助最强大的臀大肌,可使数十公斤的整个下肢后伸并可抵抗可观的重量;
(4)作为协同肌,臀中、小肌后部纤维与耻骨肌和髂腰肌等在髋关节外旋中起稳定关节的对抗作用,但其肌力的合力远小于梨状肌、股方肌、闭孔内、外肌、上、下肌,故临床上外旋畸形远较内旋多见。
由此可见,臀小肌在稳定髋关节,悬吊下肢,参与外展,内旋、后伸时都有重要作用,容易受到损伤,而损伤后必然导致髋关节失稳,关节囊拉长,髋关节力平衡失调出现弹响。
髋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1、髋关节运动:由于比喻作杠杆不能很好表现髋关节功能复杂性,故有人认为髋关节象一螺旋关节,其运动机制是螺旋拧紧式。
2、髋关节在伸直、内旋时交锁,仅在半脱位下解除。股骨对纵向负重自然反应为内旋,内旋的交锁借适当关节面而维持。内旋受髋关节周围的韧带所限制,在骨盆、股、胫骨之间,旋转的主要管制是借肌肉相互作用。
3、髋关节不同运动中,股骨头位置有很大差异,旁矢状断面表明,大腿伸直位时,股骨头前部及下部一部分位于髋臼外,此时关节囊的前壁及髂腰肌腱强度紧张;在大腿屈曲时,肌骨头的下半位于髋以外,此时关节囊的下壁、后壁与坐骨神经及臀肌均紧张。
4、髋臼呈倒置环形,约占球面2/3,周围关节面部分为月状面,呈马蹄形,覆以软骨,非关节面称为髋臼窝,位于马蹄形二臂之间,通常为移动性脂肪(哈氏腺)所占据,随关节内压力增长或减少,移动性脂肪在屈曲时被吸入,在伸直时又被挤出,以维持关节内压力。
从上述臀小肌、髋关节解剖特点可以看出,在下蹲位起立过程中,髋关节因为负重作用内旋至膝关节伸直时,髋关节内旋扣紧,当有臀小肌损伤的病理性改变时,髋关节囊拉长,髋关节失稳呈外旋。
上述过程内旋协同作用受阻,运动周期因髋呈外旋而延长,股骨头运动滞后,移动性脂肪挤出受滞而引起瞬时髋关节内高压,在最后完成内旋交锁时,关节内发出弹响。
来源: 功能至上的四肢关节康复
责编:乔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