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意临”是非常重要的“创作方式”,每个人都绕不开
。111
意临算不算创作呢?
当然算!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创作”。
是我们检验学古深浅,检验自身技法高低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临帖实践”
说意临,什么叫“意临”?
意临的前提是得有“意”!
很多初学者,练帖都还临不好,就开始搞“意临”,是非常可笑的,你的“意”在哪里?心理有数吗?
“意”就是我们学古的一种体现,说用王羲之笔意临颜真卿,用米芾笔意临篆隶,这都是一种“意临”,把王羲之的章法套在祭侄稿上也可以,只要你懂得“意”在哪,不管方式几何,成效大小,都算“意临”!
意临本质上是有内容依托的“二次创作”,字帖里的内容,临过多遍了,会很熟悉。而且字帖中的笔法字法也都很熟悉,依靠这个基础进行“变化”,也会很简单,不会出格。所以在此基础上加上以前学过的碑帖技法笔意,是可以创作出新式作品的。
古人管这个过程叫“脱化”!就是你得学会运用与融合你学过的东西!
能把一本帖临的到位,算“1”
那1+1=2,这个“2”就是两本帖中自己吸收到的东西。
所以学书法,最好也是最快的进步途径是“专”,“博”是有要求的,不适合初学。
意临,也叫“临创”,是最简单的创作方式。因为内容熟悉,且有模板,只要在基础上加东西就好。而我们自身创作,字的结构,用笔,章法等,都需要自己去思考,显得更复杂!
看王铎董其昌这二位临帖大家,乃至上溯米芾,他们临帖都不像原贴!临什么都能达到“神似”,但是有自己的用笔和处理方法!
这才叫会临帖!
“像”乃是最初级学“1”的过程。
你只有明白了某一家的笔意笔法,才能去尝试二者融合,而且是在有依托的情况下进行尝试。
只有这样尝试多了,融合出的一套笔法才能为自己熟悉和运用,去创作全新的内容。
如果连横竖撇捺、一个字的结构都还没掌握再怎么意临也不会长进,因为笔法字法都还错着呢,都不知道什么“对”是怎么写的,如何会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