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在家学古诗
不是我们现在立春吃春饼,唐朝就吃,老杜写过一首七言诗就叫《立春》,描写的主要道具就是春饼。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也时兴吃春饼、生菜,和我们现在差不多。有的时候觉得历史很远,其实我们已知的历史在人类史中离我们都很近。唐朝时把春饼、生菜放一起叫春盘。老杜才写「春日春盘细生菜」。
老杜写这首诗时是安史之乱中期。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在灵武继位,称唐肃宗。
这时,杜甫逃难到了夔(kuí)州(今重庆奉节县)羌村,到了立春,他想起了当年在 “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节的盛况。「忽忆两京梅发时」,梅花正开的时候。
当时两京是什么样呢?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春盘从高大的门里端出来,端盘子的手仿若白玉在行走,一只只纤细的手不但传送着菜,还传送着青丝。
玉手青丝,那就是美女。看来唐玄宗时也挺腐败的,要不也不会有安史之乱。老杜的描写,那里是过立春吃春卷,感觉有点像在夜总会里喝洋酒。
可这个时候老杜怎么样呢?
身困夔州羌村,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了。那有什么白玉纤手送青丝的眉来眼去了,只有巫峡、寒江在那儿对眼儿,我老杜啥混成这样了,好悲凉。「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现在连个安身之处都没有,只能让孩子出去找张纸,写首诗了。「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3
不过,穷乡僻壤还是很安全的。后来老杜听说李亨继位的消息便萌生了北上的想法,因为战乱,又有了新皇上,皇上身边肯定很缺人,正是博得功名的好时机。于是,老杜不怕路途遥远从四川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地上路北上。
没想到天意难捉摸,这一去就是颠沛流离的开始。他还未见到唐肃宗便被叛军抓住了,押至长安,因为他的官太小便没有被囚禁,只是出不了长安。
就是这个时候,他创作了那首著名的《春望》,那是第二年的春天。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虽然国家沦陷可山河还在。这里的国家是地理意义上的国家。
按现在的说法和对国家的理解,老杜挺不爱国,有点像当年的汪精卫。
春天的长安城里,乱草丛生,看到盛开的鲜花都掉眼泪,离别的人听到鸟叫心里都发怵。
老杜在上首《立春》里说「忽忆两京梅发时」,那梅花开的样子多好啊,可现在看了完全不是一个感受。
在连绵三个月的战火中,能有一封家里来的书信都值万金。可看看现在的我,头上的白发越挠越少,连根簪子都别不住了。
后来,唐肃宗的大军攻到长安城脚下。杜甫看准时机逃出城门,冒死来到唐肃宗面前。此时的他衣衫褴褛和乞丐没什么两样。唐肃宗被他的忠情所感动便授予他「左拾遗」的职位。可惜很快他因为给自己的好朋友房琯说话而被贬。
4
从此杜甫为官报国的梦想便再无起色。时局动荡,百姓困苦,杜甫的生活艰难。几经辗转,他来到了成都,才有了现在的成都杜甫草堂。
在这里老杜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天的一场大风,把我屋上的茅草刮跑了。一直刮到江边,高的挂上了树梢,低的落到池塘和河沟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最可恨的了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当着我的面做强盗,公然抱着茅草往竹林里。喊得我嘴唇干燥也叫不住,只能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可屋漏偏逢连雨天,一会儿功夫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密布,下走了大雨。盖了多年的破布衫子,又冷又硬,像块铁板。更可气的是,孩子睡觉打把式,把这个破布衫子也给蹬坏了。雨水从屋顶漏下来,没有一块干的地方,可这雨水就像麻线一样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就不好,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明啊!
后面就是老杜最牛X的几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呢?让天底下像我这样贫寒的读书人在来了大风大雨时房子安稳如山,使他们开颜欢笑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还在这样的茅草屋里冻死也心满意足了!
老杜到死也没有混上一个大房子,大唐由盛转衰,老杜写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有人说在家待着难受,可以读读古诗。
认清历史,才能看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