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捕虾,是怎么让万里外美国西海岸灰鲸“隔空”死亡的?

2020年1-2月份,一个关注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蓝鲸的组织报告称,在这片海域消失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蓝鲸回到了这里,据调查原因携带这片海域“磷虾地图”的蓝鲸被人类捕杀殆尽,此次来到这里的蓝鲸重新发现了这里的磷虾!

磷虾是蓝鲸的主要食物,一头成年蓝鲸每天要吃掉2-5吨磷虾,并且在南极海域的须鲸、蝠鲼、鲸鲨、海豹和企鹅的主食,消耗掉的磷虾是天文数字,而人类对南极磷虾的捕捞,更是今年1-2月份美国西海岸灰鲸神秘死亡的原因。

南极的磷虾到底有多少?

磷虾其实并不是虾,它是介于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之间的一种甲壳类生物,它只是看起来像虾,当然这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主要是它的种类和数量,在南极海域,能被称为磷虾的种类有南极大磷虾、晶磷虾、冷磷虾以及长额樱磷虾等。

在这些种类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南极大磷虾,体长在42-65毫米之间,它主要集中在南冰洋区域,密度高时在每立方米内有超过3万只磷虾,一般它们都聚集在海面200米以内聚集!

一般认为磷虾是滤食性动物,它们会用胸肢来把食物从海水中过滤出来。这种过滤方法对那些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的磷虾来说是很适合的,特别是在进食单细胞的硅藻等,不过也有生物学家认为磷虾也会哺食小型的浮游动物和刚孵化的小鱼。

磷虾还能发光,它们有一个发光器官,原理是酶促化学发光,不过它们本身并不能合成发光物质,主要从含有沟鞭藻类的食物中吸取得到这种物质。磷虾还是迁徙动物,不过它们不做距离迁徙,而是垂直迁徙,白天会在较深的海底,而到夜间则会上升的附近水面。

南极海域到底有多少磷虾?

磷虾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浮游生物,看起来清澈无比的南极周边海域水中,充满了浮游生物,在卫星照片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分布密度,这些浮游生物包括藻类和浮游动物,前者是太阳能的初次转化者,而磷虾则是动植物之间最基本转换的单元。

并且南极磷虾的繁殖率惊人,磷虾的产卵季在1月至3月,雌性每次产卵大约6000-10000颗卵,孵化率比较高,据英国RSS发现号的发现,这些卵会下沉至2000-3000米深的海底孵化,然后再逐渐上升至海面继续生长。

南极磷虾于近海面产卵,而卵会下沉。在远洋下沉近10日,幼体约于3000米深孵化。

因此以浮游生物喂食的磷虾在南极的规模直接是天文数字级别的,据估计南极大约有磷虾5亿吨,大约是人类创造的生物质能的2倍,生物质能是可以充当燃料或者工业原料的有机物。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海洋宽视场遥感器有关南极磷虾分布的映像:主要聚集于南极半岛的斯科舍海

全球按80亿人计算,大约每人都能分到60千克,按每天2千克量食用,大约能让所有人吃一个月!

南极的磷虾真的捕捞不完吗?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南极磷虾每年的产量也是有限的,一般左右被鲸以及各种动物吃掉了,另外一半则供给人类捕捞以及磷虾的自我繁衍,因此只要适当的安排捕捞量,那么磷虾将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从19世纪开始,磷虾就成为了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全球大规模捕获磷虾的国家是日本和前苏联,后来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磷虾捕食最高的时间段是1983年,南极海域有超过53.8万吨磷虾被捕获,1993年俄罗斯放弃磷虾产业,同年《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生效,南极的磷虾捕捞被限制!

这个倒不是磷虾资源不足,而是人类的大规模磷虾捕捞活动影响到了鲸类的生存,让鲸的传统捕猎场地磷虾数量锐减,为了保护鲸的生存与繁衍,磷虾资源必须被保护!

但此后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了捕捞行列,比如俄罗斯放弃捕捞后,智利、波兰、韩国、挪威、美国、中国等也加入了磷虾捕捞国,《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在2010年时对南极海域48渔区的捕捞量进行了修正,将2000年的400万吨捕捞建议删减为62万吨。

《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有效吗?

2019年1月开始,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整个北美洲和中美洲大量灰鲸死亡,这是自20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鲸类死亡案件,据《livescience》报道,总共死亡的数量超过73头!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调查后发现,这些灰鲸尸体中大部分都缺乏足够的脂肪储备,明显营养不良,这个源头问题有两个,一是北极海域暖化,灰鲸传统捕食场所改变,导致它们食物不足,另一个则是磷虾大量被捕捞,导致灰鲸脂肪储备不足,无法应对从南极到北极海域的洄游并应对不是场所改变的突发情况,最终导致灰鲸大量死亡!

并且NOAA的科学家认为,正常情况下死亡的灰鲸会沉在海底,因此在海滩上搁浅的灰鲸可能不足总量的10%,因此实际死亡的灰鲸是当前发现的十倍甚至更多。

磷虾油是其中推波助澜的重要一环

磷虾油一直被宣传为避免血栓、降低血管与内脏累积油脂等对健康有助益天然有机食品,因此磷虾油被大量购买,这背后的结果就是推动了磷虾捕捞业的快速发展,偷捕和滥捕行为时有发生!

而现在灰鲸的大规模死亡,已经给人类的磷虾捕捞敲响了警钟,未来的磷虾生态可能面临急转直下的风险,人类再肆无忌惮恣意捕捞,一旦破坏生态平衡,极圈的生物链恐怕会严重动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