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铜镜在铸造时使用铜质的优劣以及埋藏地土壤中所含酸碱含量的不同等原因,所以在铜镜表面形成了不同的外表锈蚀,有水银色、铅色、绿漆古色、黑漆古色等。
传说,最早的铜镜为轩辕黄帝所制,“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事实上中国最古老的铜镜也确实出自史前,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就已经有了,只是形体较小,纹饰简单。最早关于铜镜的文字记载出现于战国末期,那个时候社会变革剧烈,生产力迅速发展,铜镜大量出现,而且工艺迅速成熟。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蓦然回首,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艺术品,逐渐重回人们的视野。铜镜,也在这拨收藏投资热潮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十六世纪,大约明朝中叶的时候,欧洲开始生产玻璃镜子,这是划时代的,它不仅反射清晰,而且不用年年打磨,可大可小,可方可圆,携带轻便,随之风靡世界。中国人开始接触这种镜子,应该是在十八十九世纪,一上手,便彻底抛弃了从前沉重的铜镜,“好讲古”的中国人,即使连“辟邪”这样传统的,也不再遵循,改为玻璃镜高悬门头之上,彻底“与时偕行”,“国货”不再吸引“尚古”的中国人,反倒“洋货”的时代到来了。
青铜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我国夏、商、周被称为“灿烂的青铜器时代”。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衰落,被更先进的生产力代表铁器所取代,但青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却并没有因青铜器的衰落而衰落,相反,却出现了前 所 未 有的繁荣和发展。可以说,古铜镜在青铜文化的大家族中是独立和自成体系的,或者说是青铜文化的延续。
大家都知道在玻璃出现之前,古代的人们都是对着铜镜梳妆打扮的。铜镜一般是用锡的含量相对高一些的青铜制造出来的,从商代 开始最早有出现,但是只有达官贵人王侯将相才有资格使用,直到西汉末期的时候,民间出现的才越来越多,现在所能见到的人们收藏的最多的也是汉朝的铜镜。铜镜之所以目前收藏价值还可以不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还因为制作的很精细,上面的图案花纹也非常的精雕细琢,还有各种各样神态各异的神兽,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还有对自然的认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有收藏铜镜的。
两汉是铜镜的繁荣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铜镜纹饰繁而不乱,多出现博局镜、四神镜等。镜背铭文流行,且多呈现“大富贵,乐无事,宜酒席,日有喜”“见日之光,长毋相忘”等吉祥语,铜镜成为象征花好月圆、团圆吉祥的互赠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