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杂谈 018:东西塔上的佛国缩影

泉州东西塔矗立在开元寺大雄宝殿两侧,相距200米,东西对称,拔地而起,把整个开元寺衬托得更加恢宏壮观。从布局来看,东西塔是开元寺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从塔的自身来看,又是独立的建筑。开元寺是封建时代钦定的寺庙,也是闽南第一大刹。东西塔既作为佛法的象征,也是神圣至上的吉祥之物。所以,东塔赐名“镇国”,意为镇伕邦国之邪乱以得太平;西塔赐名“仁寿”,意为与人施仁爱得长寿。
为了体现东西塔的佛道法相,显示出佛法的庄严妙义,当年建塔的时候就把东西方伟纳入佛教的义理,赋予东西塔以妙胜的内容。
东塔代表东方婆娑世界,即指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佛教认为,这里充满种种不堪忍受的苦难、众生罪孽深重,释迦牟尼和诸大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忍受劳累辛苦,施无畏,行慈悲,教化众生,劝导世人皈依三宝,以脱离苦海。
西塔代表西方极乐世界,即指佛教所宣扬的西天净土,是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众生在婆娑世界受释迦牟尼和诸大菩萨的教化渡引,修法成道,阿弥陀佛便会伸出手来,接引他们往生西方净土,享受诸乐,寿年无期。
东西塔每一层的八个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以匹配东方婆娑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内容。浮雕按照人物之间“性类相近,相应对称”的关系,两个一对的排列在塔门和塔龛的两旁。

泉州东西塔

其中,东塔的东方婆娑世界的人物浮雕分布是以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即五乘为标准,自第一层至第五层分别为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五乘人物浮雕组成了一卷尊卑有序、系统分明的佛教人物关系图,体现了东方婆娑世界的佛化精神。
第一层中有四大天王,天龙八部中的四部众神和八大金刚等16尊诸天神将。他们是佛教的护法善神,属于修持佛道初级阶段,还不具备法相的神祗,称为人天乘,被奉置在第一层,担负护法守塔的职责。
第二层是十六罗汉,他们亲闻释迦牟尼的声教而得道,已杀灭一切烦恼,不再生死轮回,可受天人供养,称为声闻乘。他们的特征是项背后有圆光。
第三层主要是在佛教史上为佛教发展做出贡献的高僧和创建中国佛教各家宗派的大师。他们都是在佛寂灭以后的无佛之世,乘“十二因缘”修行之法而达到自行觉悟的境界,所以称为缘觉乘。
第四层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宝掌、宝华、日光、月光、地藏、金刚藏等诸大菩萨。他们头戴宝冠,脚蹬莲花,项背后有圆光,天衣饰满珠宝璎珞,各具妙相,称为菩萨乘。
第五层是释迦牟尼出雪山形象和他觉悟成道时的“四种佛”像,称为佛乘,品味最高。
塔顶用刹来做收束,表示佛法到了极界,塔身所聚集的种种功德,最后也都归总到最高的刹顶,这种升腾向上的动势,体现着对“佛国”的向往。
东塔依据五乘,雕刻佛、菩萨、高僧、罗汉、诸天神将共80尊,一则表现他们之间道果境界深浅不同,一则表明他们在婆娑世界负有自身修行和普化众生的责任。

镇国塔(东塔)

接下来,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塔壁上的人物浮雕吧!匠师们运用粗中有细的圆刀技法,借鉴当时绘画的柔中带刚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种种形态;平面部分则采用大刀阔斧手法,麻点较粗,凿痕刀迹明显,而细部处理则是精雕细刻,把粗朴和精巧两种不同工艺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人物的表情、姿态动作、衣饰器物显得自然逼真。
以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塔一层东南面的两尊人物浮雕来做详细讲解:
阿修罗是天龙八部众神第五众,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力大好战。东塔上阿修罗的造型是一尊三头六臂的凶煞之神。他头戴天焰冠,粗眉怒目,獠牙突出唇外,三张脸容都现忿怒相,身穿无袖短衣,袒胸敞怀,帔帛委地;项挂环圈,臂束镯钏,赤脚立地。正前双手当胸抱拳,拇指翘起,作窣堵坡手印,表示礼佛归法;另两手托举两个圆球,其中一个圆球中有一只飞鸟,另一个圆球中有一只玉兔,代表手托日月,表示与帝释战斗时用日月障蔽刺眼的强光;又两手下垂,右手执宝剑,左手两指指地,有挑战的意味。手臂肌肉发达,筋骨强壮,表现他孔武有力、好战不厌的神气。

阿修罗

摩侯罗迦是天龙八部众神第八众,既是大蟒神又是乐神,可是这尊浮雕并没有把他雕成蛇首人身的形象,而是把他雕成一位英俊的武将,身后有一条龙以喻示他是大蟒神。他右手握一张弓,但没有箭。据考古学家研究,原始社会人类发明弓箭狩猎御敌,张弓射箭时,弓弦会发出响声,由此得到启发,进而产生了原始的弦乐器,而弓变成了弦乐器的始祖。摩侯罗迦手中的弓即象征乐器,表明他的乐神身份。
阿修罗是战神,摩侯罗迦是乐神,代表着战争与和平的对立统一,并列相当。这组浮雕是东西塔人物浮雕最佳作品之一。

摩侯罗迦

让我们把目光再往下移,东塔须弥座的束腰部位,嵌砌着用辉绿岩雕刻的以释迦牟尼本生故事、本行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佛传图40方(实37方),生动的描绘了释迦牟尼生前的因缘、出世后的行迹以及佛教中的譬喻故事,更丰富了象征婆娑世界的东塔的内容。
东塔须弥座以雕刻作为佛教传教的一种方式,尤其是针对当时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广大信众来说,看图说话的方式更加通俗易懂,有利于佛法的弘扬。雕刻里面的故事,除了最常见的佛本生故事,还有佛教东渐传化的故事,薄荷示迹就是其中之一。
僧辨聪云游五台山后,将要回京都。有一位老僧托他带一封书信,上写“东京城付勃贺”。辨聪拆信偷看,内说“度众生毕,早来。苟更强住,恐造业。”辨聪到东京,遍访各处没有勃贺其人。一天见一屠夫赶逐一头大猪,口中呼喊“勃贺”。辨聪问为何这头猪的名字叫勃贺?屠夫说,这头猪能管领猪群不乱跑,保护庄稼,又爱吃薄荷,所以叫它“勃贺”。辨聪听罢,便把书信递给勃贺。这头猪就把书信吞下,像人一样用后足站立,化去不见。

薄荷示迹

里面还有印度阿育王皈佛故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育王迁善。
阿育王登上王位依然狂暴残忍,滥杀大臣妇女,又造大地狱用酷刑残害平民,连宗教徒都难幸免。后来听了鸡园寺比丘耶舍的劝说,才改恶皈善信奉佛教。此图画面中间是一口大油鼎,是阿育王制造的酷刑刑具,鼎下火舌突突,鼎中热油滚滚。被害的比丘从油锅中冉冉升起,从莲花座上下来,向阿育王劝行导化。
画面中,赫赫一世的阿育王头戴通天缀梁卷云冠,身穿绛纱袍,腰束纱裙敝膝,完全是中国帝王打扮,生动的反映了当时佛教汉化的特色,表明了印度佛教演化为中国式佛教,已经达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从内容到形式都熔炼成了汉民族的文化。

育王迁善

最后来看象征着极乐世界的西塔,虽然也是五层,但并不具有“五乘”意义。西塔上的80尊人物浮雕造像,不像东塔那样品级分明、次序井然,而是每一层都交互着金刚力士、诸天神将、道行高深的圣僧、救苦救难的诸大菩萨以及皈依三宝的帝王太子等人物。
如果东塔以一层为一个修行道法的境界,那么西塔则是以一个方位象征极乐世界的一个部分。因为佛教有“八方上下”之说,即宇宙间的四方四维加上天上地下,也称“十方世界”。西塔的八角所形成的的八面,加上塔刹塔座正是八方上下、十方世界,象征着西方极乐世界的“无量无边的十方净土”。每一方净土都住有菩萨、圣僧、信士、神将,体现了佛教所弘扬的众生佛性平等、不拘贫富尊卑,只要皈依三宝都可往生十方净土的教义。

仁寿塔(西塔)

西塔上最著名的人物雕塑位于第四层的东北方向,这是一幅绝妙的猴行者造像。匠师们把它刻成猴头人身,尖嘴鼓腮,圆眼凹鼻,目光有神;头上套着金箍,耳轮穿环;上身穿皮毛直䄌,项挂大念珠,一直垂到腹下;腿上扎绑带,脚穿罗汉鞋;腰左系着一卷《孔雀王咒》和一只宝葫芦;衣袖捋到上臂肩,肌肉隆起,富有力感;左手执一把鬼头大砍刀,刀尖指向右上角,刀把尾端的绦带套在左腕上;右手屈在胸前,用拇指和食指捻着一颗念珠。在浮雕的左上角,有个小僧人,侧身向左,背后有圆光,驾在祥云之上,双手合十,应是玄奘,表示猴行者和他的关系。浮雕右上角刻有“猴行者”三字。
唐僧玄奘西行求法的事迹,先是在佛教徒中传诵,然后传入民间,出现了猴行者保护玄奘度过种种艰险困苦到达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最迟到了南宋,临安就有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话本间世,猴行者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猴行者后来衍化为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由于猴行者帮助唐僧玄往西天取经有功,被唐太宗封为八万四铜头陀尊者,地位相当于罗汉。和三百年后吴承恩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基本上是这个形象不同的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使用的武器是金箍棒,西塔上猴行者手里却拿着大砍刀。
1983年7月,研究西游记的日本著名学者中野美代子第一次来泉州,专程到东西塔上来研究猴行者浮雕。在先后五次实地考察之后,她得出结论——孙悟空诞生在福建泉州。中野教授还强调,孙悟空那种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的广大神通,是受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神猴哈奴曼的影响。因为哈奴曼为救悉达公主,能从印度一跃而至楞伽(今斯里兰卡)岛。而且中野教授认为,《罗摩衍那》的故事是从海路传来泉州的。元代泉州有一座印度教寺,元末寺被毁坏,建筑构件中有一方哈奴曼的石雕。西塔上的猴行者浮雕形象就有受到猴王哈奴曼的影响。

猴行者

与猴行者相对的人物浮雕是火龙太子:武将装束,头戴宝冠,大耳穿环,面呈英气,身披铠甲,脚登战靴,帔帛缠绕,右手执长柄矟,倚在肩上,右肩后背有一只葫芦,左臂屈在胸前,手指捏着一大宝珠,表示他原身是龙。浮雕左上角有一匹小马,驮负箱笼,驾腾祥云向左方弃跃象征曾化身一匹骏马,驮载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浮雕的右上角刻有“东海火龙太子”六字。
西塔第四层浮雕除了猴行者、东海火龙太子,还有观音、唐僧,汇聚了多位西游记主要人物,可以说是一部微缩版的《西游记》。

猴行者与火龙太子

西塔的须弥座浮雕的内容不是佛传故事,而是48方翻舞飞腾的狮龙、凤鸟以及花卉、祥草,反映西方极乐世界其乐无穷,鲜花盛开,连鸟兽都来献舞歌唱的情景。

西塔须弥座浮雕

须弥座转角位置上的托塔侏儒也是极具魅力的作品。侏儒是身材非常矮小的畸形人,他们发育异常,但智力不亚于常人,而且又有体力,所以古代的达官贵人们常把他们作为苦力来役使。
泉州东西塔每座塔各有8尊侏儒,每尊只有30厘米高,采用的是深浮雕技法。这些侏儒个个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们各据一角,以身当柱,作出耸肩拱背托巨塔的姿势:有的赤膊披巾,有的穿无袖开襟短衫,有的裤子滑在肚脐下,有的单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两手举托,有的双手撑膝,有的歪头侧脑,有的紧闭嘴唇,有的憋气运力,有的龇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脸,有的满面苦相……一个个拼力卖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个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里作吹口哨状,好像是个领头的,在指挥大家一起出力。
每个托塔侏儒都承担了同样的压力,却表现出不一样的神情与姿态,又能毫无违和的协调工作,这即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间百态。

托塔侏儒

东西塔通过巧妙的构思设计,把佛教的发展、功德、著名人物,以及传说故事,凝缩在两个象征性的世界中,展现了一幅佛国的缩影。这个被缩小的佛国,渗透着佛家的玄机妙谛,也提供了一份关于佛教历史、建筑、艺术的极具研究价值的材料。
(0)

相关推荐

  • 山西柳林双塔寺双塔

    柳林双塔寺,位于山西柳林县城贺昌村羊道口西侧.座北向南,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占地1612平方米.该寺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代混合结构,比较完整. 省保碑 县保碑 该寺南进山门后,东西屹立着一 ...

  • 与东西塔对视   分类目录

    岩石是静默的.用岩石一块块垒叠的巨塔,而又一东一西遥相对峙,构成雄浑.悠远的意境,更是静默得甚至令它们周遭的一切也沉寂无声.我已是东西塔的老朋友了,来到它的跟前,仍常常要凝神屏息与它对视,体验着一种无 ...

  • 乡音|133期【原创】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系列15:重磅来袭② 您所不知道的开元寺 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的巅峰之作——东西塔

    <天下之货仓>新书推介  详情请见130期  欢迎预订 多谢支持 [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系列十五 本文8693字 插图50幅  视频1'10'' 阅读15min [编者按]根据系列大纲安排 ...

  • 神奇吴哥寺

    神奇吴哥寺

  • 闽泉州开元寺双塔

    泉州开元寺双塔,是石塔界的老大,而且是双棒,第二批国保文物,身份极为尊贵.我也是第二次来瞻仰,以前关注重点是石塔的建筑构造,这次给自己的任务是观察塔身160幅等身大浮雕造像的布局的规律,这些造像的数量 ...

  • 追踪⑦:东西塔须弥座的16尊“负重侏儒”造像其实就是以泉州小矮人为原型!|乡音|177期

    西塔须弥座的吹哨小矮人(图源:成冬冬/摄) 本文5256字 图45幅  阅读12min(不含视频) 上期结尾说到,泉州小矮人尚无史籍可查,但却有宋代实物可证.那么,这宋代实物究竟何物,本期先来揭晓东西 ...

  • 泉州杂谈 042:泉州石笋是印度教遗物吗?

    泉州石笋位于泉州西侧临漳门(今新门)外山川坛接官亭附近龟山西南麓.石笋乃用五段圆柱体花岗岩雕琢垒叠而成,高4米,下段较粗,上段较细,末端略作尖锥状,其状如巨笋耸立,故俗称石笋.其南为晋江下游,滔滔江水 ...

  • 泉州杂谈 041:曾经成为世界首富的泉州人——伍秉鉴

    提起世界首富,你想到谁了呢?微软的比尔盖茨?金融之神沃伦·巴菲特?再往把时间往前推进前一点,福特汽车的亨利·福特?标准石油的洛克菲勒?银行巨擘罗斯柴尔德家族?再往前一点呢?在19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尚在 ...

  • 泉州杂谈 040:刺桐港与亚历山大港的渊源

    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与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两个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心,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中国的秦汉时期开始,中非之间就交通往来和文化交流活动,唐至宋元时期,进入高涨阶段,明代既经历了鼎盛又转为衰微 ...

  • 泉州杂谈 039:浅谈泉厦漳台闽南话口音的形成

    如今的中国人听闽南话,觉得它是跟普通话完全不搭边的谜一般的语言.但是,你可知道闽南话就是唐朝的普通话?闽南人口的主要构成是晋唐时期的中原移民,由于闽南偏安一隅,远离中原地区,历朝历代都没经历过战火的洗 ...

  • 泉州杂谈 043:泉州市舶司的建立对海洋商贸的促进作用

    在泉州今年申遗的22个古迹遗址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遗产点,那就是市舶司遗址和南外宗正司遗址.这两个遗址让众多讲解员伤透了脑筋,因为现场遗留的东西太少,相当于是"对着空气讲故事".可 ...

  • 泉州杂谈 038:泉州宋代古沉船运用了什么黑科技?

    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一艘沉没了700多年的南宋末年海船,轰动世界.这是一艘运载着大量香料药物及其他商品从东南亚归来的三桅远洋商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木帆船. 沉船船体残 ...

  • 泉州杂谈 044:什么是南外宗正司?

    我在上一篇文章<泉州市舶司的建立对海洋商贸的促进作用>一文中提到了市舶司的建立使泉州成为宋朝经济特区,而南外宗正司的建立则奠定了泉州成为政治特区的地位. 也许很多人会说,作为东方第一大港, ...

  • 泉州杂谈 037:摩尼光佛有何特别之处?

    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在中世纪一千多年中,摩尼教曾流行于伊朗.叙利亚.埃及.巴勒斯坦 ...

  • 泉州杂谈 035:你不懂麒麟壁

    在泉州大开元寺西门附近,西塔的北边,有一面麒麟壁.这面麒麟壁建于乾隆乙卯年(1795年),原为泉州府城隍庙前的照壁.照壁是中国古代一些重要建筑,如宫殿.寺庙等大门前的一道屏障,用以显示该建筑的威严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