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被举神童,却十六年无官可当 (四)
小编记得
卢照邻写的《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也记得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记得最熟的当属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波。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然而小编曾经唯一不知道的就是,杨炯写过什么诗。
后来看了杨炯的事迹,还有他的作品,仍然觉得他的诗对于小编这个只记得高中必背诗词的人,过于陌生。杨炯在小编这里,是真的没有什么存在感。
然而,作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当然也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要不然他也不会小小年纪,就被举为神童。可惜,后来杨炯的仕途之路就不那么顺了。
一鸣惊人的杨炯
与杨炯同为四杰的王勃6岁就能做出构思巧妙的诗文。骆宾王,也是在年幼之时就做出了《咏鹅》。卢照邻虽没有过于锋芒毕露,可自幼就开始读书。比起他们来,杨炯也不遑多让,大概在10岁左右,就被举为神童。
然而杨炯虽然年幼之时,就一飞冲天,今后要走向仕途。可他终归还是个孩子,且还差临门一脚,并没有立刻当上官。而这一拖,杨炯就在弘文馆呆了十六年!这十六年里,杨炯的心态也从一开始满足于有书可念,有前途可期的小少年变为变为郁郁不得志的青年。
十几年的时间,就这么浪费掉而没有当官。可想而知,那时出仕就是杨炯的执念了。公元676年,杨炯成为秘书省校书郎。
当上了官,按理说他该高兴才是。可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作为一个小天才,杨炯是天才预备役中的一员。然而,他成为预备役十六年才得以正式转正,可哪怕转正了,还要从最低的官阶开始工作。蹉跎了年华,已不再年轻的杨炯,就换回了这么小的官职,估计他心情不会很好。
仕途走向“辉煌”
后来过了五六年,杨炯遇上转机。有位大臣推荐杨炯做崇文馆的学士。次年,杨炯如天上掉馅饼般成为了当时的皇太子(李显)的詹士司直。这个官职比起九品,要高些,正七品。
更令人高兴的是,这个职位都是属于太子的贴心亲信。只要太子能够登基,杨炯的仕途可以说是一步青云,登上顶峰。杨炯呢,做出一篇《庭菊赋》,深深地表达了自己的“仕途明亮”的欢喜。
可稍微了解李显的人,应该知道,这位唐中宗不是一般的倒霉。李显虽然曾当过皇帝,他执政的时间却非常短暂。第一次执政,他被女皇武则天废了,后来再成为皇帝又被毒死了。
因此跟着李显,很明显,杨炯的前途无亮。后来杨炯确实被贬,原因是被亲戚牵连。公元684年9月份,他的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跟随着徐敬业,骆宾王等人一起讨伐武则天。事败,杨德干父子被杀。杨炯也被牵连,之后在686年就被贬为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司法参军。而就在这一年的二月,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掉了帝位。
四川三台安居云台观
杨炯等了十六年,做小官又做了六年左右,好不容易熬出头了。结果梦中醒来一场空,这要是换做旁人内心早崩了,更不用说渴望仕途的杨炯。在那之后,杨炯再没有起复过。
生命落幕
公元690年,杨炯回到洛阳,他仍然是个小官,工作是教导宫人书算的工作。若是一个豁达的人位于杨炯的位置上,或许早已潇洒辞官,去游山玩水了。而杨炯依然在当官,这说明至少在杨炯的心中,当官做出一番事业来是他的梦想。而他虽然被打击过,可依然放不下心中的渺茫希望。
两年后,杨炯又成为了盈川[今浙江衢(qu,二声)州]县令。次年,离世。杨炯最终依然没有实现内心深处的理想。
杨炯不适合当官吗?或许是的。王勃是因为没有情商,不会为人处事,因此他被贬,正常。而杨炯,若说他的缺点,大概也是不会做人。他若情商高,也不会被冷落在弘文馆十六年,然后又当了几年的小官。若是个情商高的人,早已结交人脉,离开弘文馆了。
杨炯,最大的优点,就是才华好吧。可他的作品都是辞藻华丽,内容却泛泛。也难怪小编这个俗人没记住一句他的诗文。此外,杨炯在初唐四杰中是唯一一个命运较好的人,至少没有像其他三杰那样或自尽,或遇水而亡,也没有生死难知,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