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硬刚《复联四》,是谁给《何以为家》的勇气?
I love you three thousand
我爱你三千遍
钢铁侠的这句话,惹哭了多少观众,引落了多少泪水。
我爱你,一遍、一百遍、一千遍,都不够。
因为她是他最心爱的宝贝,所以他爱她,要爱她三千遍。
可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托尼一样,将孩子视为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与《复联四》同期上映的这部电影,将父母、孩子、人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何以为家》
豆瓣评分8.9,口碑不输《复联四》,《何以为家》至今累计了3亿的票房。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海报上的这句话,也是小男孩赞恩(也被译为“扎因”)在法庭上,面对法官说的话。
《何以为家》原名为《迦百农》,在阿拉伯语中,是混乱的意思。
这个词,也正是对赞恩所过得日子,最贴切的描述。
01
不是生下孩子
就能成为父母
脏乱、贫困、拥挤,是这个地区最明显的特征。这里没有秩序,混乱如麻。
老旧的房子一座挤着一座,破洞的屋顶上打满了补丁。
未成年的儿童们笑着吸食香烟,举着自制的武器打闹奔跑
悲剧,早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聚在一起吸烟的儿童
赞恩,推测年龄在十二岁左右。
因为非法移民,因为没有证件,因为生下他的人,不记得他的生日。
我不愿称他们为赞恩的父母。
因为他们没有做到任何,父母应该做的事。
因为不是生下孩子,就能成为父母。
赞恩家里共有7个孩子,最大的是他,十二岁,而最小的,还不会走路。
孩子的脚被铁链拴住
哭闹也没能引起大人的关心
十二岁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
在上小学吗?
偷偷在暗恋的人书桌里放棒棒糖?
骑着自行车飞驰在回家的路上?
边看电视边吃着父母削好的水果?
可是对于赞恩,没有学校、没有欢乐、没有关爱。
他有的,只是无尽的肮脏。
撒谎,拿着假处方,为大人购买制作“药品”的原料。
搬水,做苦力,送煤气罐,和弟弟妹妹一起卖自制果汁。
房子,是大人“卖掉”11岁的妹妹萨哈换来的。
这个家,是小孩子撑起来的。
影片中,我们看到小孩子在挣钱,在街上卖果汁。可是大人呢?除了自制“药品”,还为这个家做过别的事情吗?
大人带着孩子制作药品
生而不养,养而不育,凭什么为人父母?
02
自己都不成熟的人
如何能为孩子负责
赞恩的妹妹萨哈,被迫嫁给了房东的儿子。
赞恩对这个家失望透顶。他坐车逃离,将过去抛在脑后。
在游乐园,他遇见了独自抚养孩子的拉希尔。
不同于赞恩的父母,拉希尔十分疼爱她的孩子。
因为是单亲妈妈,拉希尔就将孩子藏在卫生间,一边工作一边偷偷照顾。
买不起生日蛋糕,她就把客人丢掉的蛋糕偷偷带回家,插上一支小小的蜡烛,为孩子庆生。
面对随时被驱逐的境遇,她没有钱办假证件。但哪怕商贩要以证件换孩子,哪怕她卖掉自己的头发,哪怕她去做违法的事情,她也坚决不卖掉自己的孩子。
可是,她和孩子都没有合法的身份,孩子只能被藏在卫生间里,只能和她住在破旧难闻的房子里。
孩子所面临的,是窘迫的境遇,不堪的生活。
拉希尔刚刚怀孕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女孩。
她害怕、惊慌、不知所措,对未来一无打算。
一个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如何能对孩子负责呢?
拉希尔被迫离开后,只留下赞恩照看孩子。
可赞恩自己也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如何去抚养一个还没断奶的小孩子呢?
靠偷、靠抢、靠学大人去制作“药品”。
正在交易的赞恩
他用不道德的手段,去维持生活。
可现实却又给他沉重一击,逼得他去卖了这个孩子。
他就像在汽车上遇到的蟑螂侠一样,有担当,有义气,却无能为力,只能努力生存在阴影里,随时面临被曝光,被碾压的危险。
年迈的蟑螂侠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生育的欲望越来越低?」
有人回答说:
不负责任的生育,等同于谋杀。
图片来源:知乎@优雅的大米饭
只可惜,很多人根本不懂这个道理。
他们甚至不能保证自己吃饱穿暖,就将一个新生命带到世界。
“砸锅卖铁养孩子”,确实是父母爱的伟大,是感动,是恩情。
可是,锅砸了,孩子靠什么吃饭?
一个家,连温饱都是问题,他们的孩子该如何面对呢?父母舍弃一切生养的孩子,他们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呢?
他们的孩子或许会懂事,会努力,会成功。
但这些孩子,会幸福吗?
没人能剥夺一个人成为父母的权利,但决定生养一个孩子之前,是不是需要认真地想一想:
除了爱,自己还能给这个孩子什么呢?
自己体会过的痛苦,难道还要孩子再承受一遍吗?
03
爱,却不养育
才是最绝望的
我相信,赞恩和妹妹萨哈,是被父母爱着的。
影片中,房东第一次从赞恩家离开时,赞恩父母的脸上并没有“终于把女儿卖出去了”的笑容。他们是抽烟沉默的,他们是低头难过的。
萨哈死后,赞恩质问父母时,他们掩面哭泣。
在法庭上,母亲说到自己的孩子,他们再次留下眼泪。
他们有为人父母爱孩子的天性,他们为孩子难过,为孩子哭泣。
但也只有这些时候,他们才有资格,被称为「父母」。
因为,他们能做到的也只是如此了。
他们只有爱,但却不知道怎么去爱,他们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更没有教导孩子的能力。
他们所能理解的对孩子负责,就只是“让孩子活”。
就像是《小偷家族》里的父亲,他能教给孩子们的,只有“偷”了。
《小偷家族》里的父亲柴田
他们自己所处的境遇,就已经决定了,尽管他们爱孩子,他们也无法称职地养育。
日剧《坡道上的家》,母亲安藤将自己八个月大的孩子溺死在浴缸里。
东野圭吾的小说《时生》,母亲须美子将亲生孩子送人。
国产剧《都挺好》,父亲苏大强眼睁睁看着妻子欺负女儿,却默不作声。
这些父母不爱孩子吗?
并不是。
安藤的丈夫不养育孩子,还对他冷嘲热讽。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患上神经衰弱。
须美子还没结婚,男友却去世了。为了能见孩子一面,甚至向孩子的养父母下跪恳求。
苏大强迫于妻子的强势,不敢帮助孩子。但最后他患上老年痴呆,忘了一切,却仍记得女儿心心念念的中考习题本。
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软弱,他们无能为力,他们无法再坚持下去,他们才做出那样令人绝望的事情。
但是,难道孩子要因为他们的不容易、不得己,就原谅他们吗?
那些虐待的伤痛,会放过那些孩子吗?
那些分离的悲恸,会饶过孩子的心灵吗?
那些过去的肮脏,会不再困扰他们的生活吗?
不会。
都不会。
就像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的那样: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这些不幸的孩子,将一直活在绝望里。